静脉留置针虚拟训练系统在本科护生毕业实习中的实践
2021-06-25程显娟
程显娟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随着静脉治疗操作技术规范在临床的落实,外周静脉留置针因其对血管损伤小、易固定、不用反复穿刺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1-3]。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全球每年注射次数超过160亿次[4],其中静脉留置针占比较大,因此静脉留置针是护生必备的操作技能[5]。然而随着患者就医体验的要求增高,许多患者希望静脉穿刺能够一次成功,因此不愿让护生进行穿刺,给护生学习造成一定困难,同时由于穿刺失败而产生的护患矛盾也不断增加[6]。随着虚拟仿真系统的开发、完善、应用,护生在虚拟环境中操作产生了如同真实环境中操作的感受和体验,该技术应用于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已取得良好效果[7-8],但尚没有研究应用于毕业实习阶段输液操作练习中。本研究中实习护生借助虚拟仿真技术进行仿真操作,旨在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护生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通过反复操练来增加实习护生的操作熟练度,并提高护生临床操作的自信心,增加穿刺成功率,从而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形成[9]。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间到我院内科系统实习的本校临床护理本科毕业生72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名,女68名,年龄21~24岁,均已完成学校的理论授课。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人。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1.2.1 虚拟仿真系统的构成 静脉穿刺虚拟训练系统是由天津天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虚拟现实训练系统,包括硬件模型系统和虚拟模拟系统。系统内部所有病例均来源于真实的临床数据,并以病例为载体,能够模拟整个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的虚拟现实情景,通过用户界面与实验硬件系统的交互,准确模拟接触和穿刺的感觉,并可实现实时监测穿刺情况并做出反馈,与实际操作完全同步,满足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技能训练需求。
1.2.2 虚拟仿真系统的应用(1)两组护生入科前统一进行理论培训,包括医院环境介绍、护生实习纪律、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安全及实习安排等内容。(2)培训结束后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对一临床带教模式,即护生由临床护理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床旁讲解与示范教学。试验组随机分成6个小组,每6人一组,由护理教学培训秘书分批次进行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演示,具体的步骤:①进入情景模拟界面,根据病例的不同情况选取适合穿刺的部位和手臂;②按照操作标准自主选取操作中所需的物品;③进入操作流程,通过用户界面模拟现实环境逐步演示,在穿刺关键步骤通过实验硬件系统获得真实的触摸感及穿刺成功的落空感,显示屏会实时显示穿刺结果;④完成整个操作流程并提交后,会及时生成评价结果,做出反馈,正确的操作与用户的操作对比出现在同一界面,方便操作者及时发现错误操作步骤,并进行强化练习。演示结束后,在护理教学培训秘书的指导下,护生进行反复多次练习,通过该系统熟悉静脉留置针用品、操作流程、不同部位及手臂的穿刺触感。试验组护生随后返回临床与对照组一样采用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模式。(3)我院内科统一实习时长为8周,实习期间对所有护生采用护理部统一要求的双向互动教学模式,每两周进行一次教学活动,包括1次临床小讲课和3次教学查房。
1.2.3 带教质量控制 由护理部统一制定临床带教护理教师遴选条件,其中明确要求临床带教教师须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具有N2能级且本科及以上学历。每年科室组织临床带教教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才能承担临床带教工作。教学秘书定期听取护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给予修正。
1.3 评价方法
1.3.1 穿刺成功次数 统计两组护生在8周实习期内的穿刺总次数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次数,如果给同一个人穿刺失败后再次穿刺总次数计为1,认为穿刺失败。
1.3.2 外周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考核 实习结束后进行操作考核,考核使用统一的外周静脉输液模型,由科室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满分100分。
1.3.3 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静脉穿刺虚拟训练系统培训结束后,当场向试验组护生发放问卷,问卷采用李红梅等[8]设计的护生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包括理论学习(2个条目)、操作技能(5个条目)、学习兴趣(2个条目)3个维度,共9个条目。问卷均为选择题,每题选项分为是(2分)、尚可(1分)、不是(0分),满分18 分。问卷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74,信效度良好。问卷以无记名方式填写,填写完毕当场收回,发放问卷36份,收回问卷36份,全部有效,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穿刺成功次数比较
两组护生穿刺成功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 2。
表2 两组穿刺成功次数比较
2.2 两组护生外周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考核成绩比较
试验组外周静脉留置针技能考核成绩为(90.14±4.76)分,对照组成绩为(81.53±5.62)分,试验组护生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
2.3 试验组护生教学效果评价
绝大多数试验组护生表示喜欢虚拟仿真系统训练方式,认为使用虚拟仿真系统训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能够辅助操作学习,提高操作熟练程度等,见表3。
表3 试验组护生对虚拟仿真训练的学习效果评价[n(%)]
3 讨论
3.1 有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
由表3可见,91.67%的护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并认为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毕业实习期间带教教师采用的授课方式主要是理论讲授,其次为案例分享和操作示范与练习。毕业实习作为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阶段,通过实习使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上的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10]。对于初入临床阶段的护生,若仍然采用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方式及单纯的床旁讲解与示教,则很难调动护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5],导致护生对临床操作存有紧张、恐惧、急躁、不自信等[11]。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静脉留置针穿刺训练不同于传统的输入式教学,它通过模拟临床真实情景的练习环境,能够激发护生学习兴趣,引导护生自主进行操作练习的同时锻炼了其临床思维能力,对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提高教学效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2 有利于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联系,提高操作技能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教学方式可有效提高护生技能操作成绩及临床穿刺成功率。护生初入临床,对于单纯的床旁讲解与示教,多数只是观看,参与度极低,操作学习时间延长。然而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静脉留置针穿刺训练不同于传统的输入式教学,它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将静脉留置针操作的学习设计到虚拟的临床情景中,不受空间、时间、临床患者的限制,可让护生进行反复多次的操作练习,使其不断熟练操作流程及细节。同时,不同病例的选择会出现不同的临床操作情景,锻炼了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作为护生进入临床工作初期的过渡练习,可使其在进入临床前充分掌握这项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操作技能水平,有效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的距离,使护生能尽快进入临床护理角色中。
3.3 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外周静脉穿刺技术作为护士的一项常规操作技术,是护生今后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功,是其毕业实习期间急需掌握的一项重要专业技能。穿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12]。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新护士觉得自身的穿刺技术不过关,甚至有人在紧张的环境下忘记了操作流程[13],在患者面前手忙脚乱,引起患者对护生的不信任,从而引发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意。在本研究中,护生进入临床之初通过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熟悉操作流程,增加操作熟练度,增强了自信心,缓解了紧张情绪,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从而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然而也有研究表明[8,14-15],该系统设置缺乏爱伤观念、双向沟通及人文关怀等,随着患者对就医感受及护理需求的不断提高,虚拟仿真训练系统还不能完全替代真实患者,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与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相结合,促进护生尽快适应临床角色,融入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