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烟区有翅蚜发生动态分析
2021-06-25白静科宋瑞芳李成军陈玉国王雪芬张兆扬王子臣崔国杰李淑君
白静科,刘 芳,宋瑞芳,李成军,陈玉国,王雪芬,张兆扬,王子臣,崔国杰,李淑君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烟草研究所/烟草行业黄淮烟区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河南 许昌 461000; 2.河南省烟草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2; 3.许昌市烟草公司襄城县分公司,河南 襄城 461700; 4.三门峡市烟草公司渑池县分公司,河南 渑池 472400;5.信阳市烟草公司罗山县分公司,河南 罗山 464200; 6.周口市烟草公司鹿邑县分公司,河南 鹿邑 477200)
烟蚜[Myzuspersicae(Sulzer)]属半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瘤蚜属(Myzus),又名桃蚜,是世界上广泛分布的蚜虫之一[1]。烟蚜不仅刺吸危害烟株,吸食汁液,造成烟株生长缓慢,而且可以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降低烟叶品质,更重要的是,烟蚜可传播多种植物病毒,如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 etch virus,TEV)等,其造成的危害远大于取食危害[2]。目前,防治烟蚜主要采用烟蚜茧蜂(AphidiusgifuensisAshmead)进行生物防治,具有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链和可持续控害等优点[3-4],但天敌防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5]。了解烟蚜发生规律不仅能更好地使用天敌防治技术,还能从根本上阻断烟草蚜传病毒病的传播途径。截至目前,学者们为明确烟蚜的发生动态做了大量工作,李晓宇等[6]调查分析了2014—2016年陕西汉中烟区烟蚜的种群数量及发生动态,伍绍龙等[7]深入分析了湖南不同生态烟区有翅蚜的发生动态,任广伟等[8]、王秀芳等[9]分别于2000—2001年、1999—2005年对山东烟区烟蚜的发生消长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杨松等[10]对1999年、2007年云南玉溪地区烟蚜种群动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尽管关于河南烟区烟蚜发生动态的研究已有报道[11-13],但研究范围局限于河南省部分产区且研究时间仅追溯到2012年,为明确近年来河南省烟区有翅蚜的发生动态,于2016—2019年调查了河南省烟区有翅蚜的发生情况,旨在为河南烟区烟蚜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于2016—2019年每年的3—6月进行,分别在豫中、豫西、豫南、豫东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烟草种植田作为试验田(表1)。采用黄皿诱蚜的方法调查,黄皿直径15 cm,色度RAL1018,距离地面80 cm。每块田按东、南、西、北、中设置5个点,每点插1块黄皿。每5~6 d统计1次有翅蚜数量并更换黄皿。
2 结果与分析
2.1 河南省烟区有翅蚜发生量分析
由图1—4可知,不同烟区相同年份、同一烟区不同年份有翅蚜发生总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襄城县2019年有翅蚜发生总量最多,为474.2头/皿,2018年最少,仅67.8头/皿;渑池县2016年有翅蚜发生总量最多,高达656.6头/皿,明显高于2018年的153.2头/皿;鹿邑县则是2017年有翅蚜发生总量最多,为621.0头/皿,2019年最少,为199.2头/皿;尽管罗山县有翅蚜发生总量也是2019年最多,但是年度之间差异并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烟蚜的发生与环境关系密切,烟蚜在22~26 ℃时发育最快,低温低湿不利于烟蚜的生长繁殖,高温高湿也会对烟蚜的消长产生较大影响[14]。该试验分别在豫中、豫西、豫南、豫东4个点进行,不同生态环境必然导致有翅蚜发生不一致。此外,不同年份间的温度、降雨量、风速等气象因子也会影响当年有翅蚜的发生。
由图1—4还可知,不同烟区相同月份、同一烟区不同月份有翅蚜发生量也分布不均。其中,襄城县和鹿邑县有翅蚜发生量主要集中在4—5月,且5月居多,表明有翅蚜随着烟叶移栽逐步迁飞到烟田危害烟草生长,该结论与湖南不同生态烟区烟蚜迁飞动态分析得出的结论一致[7];渑池县有翅蚜发生量主要集中在6月,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是豫西烟区烟草移栽期较晚,二是豫西烟区烤烟多分布在低山丘陵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15],较低的平均气温影响了烟蚜的发生;虽然罗山县有翅蚜发生量也是4—5月份较其他月份多,但全年分布比较均匀且发生量较少,可能是因为罗山县处于温度较高、降雨量偏多的豫南地区,降雨量明显阻碍了烟蚜的迁飞,但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2.2 河南省烟区有翅蚜发生动态分析
由图5—8可知,河南省烟区2016—2019年田间有翅蚜发生动态也不一致。其中,襄城县有翅蚜发生动态曲线为双峰曲线。4月初有翅蚜开始迁飞,随气温的升高,有翅蚜数量也逐渐增加,于4月中旬出现第1次小高峰,随后有翅蚜数量略有下降,推测是由于烟苗移栽到大田,有翅蚜迁入烟田并在幼嫩的烟苗上胎生无翅蚜,之后有翅蚜又于4月下旬至5月初出现第2次高峰,且此时高峰期有翅蚜发生量明显高于第1次高峰,此次高峰期过后有翅蚜减少主要是由于天敌昆虫陆续迁入;鹿邑县有翅蚜发生动态曲线除2019年外,其他年份也基本上呈双峰曲线,但不同的是,3月初有翅蚜就开始迁飞,但迁飞量极少,4月中旬至5月下旬时高峰期首次出现,但其发生量大于5月下旬至6月初小幅度回升出现的小高峰;渑池县3月初有翅蚜也开始迁飞,迁飞量也较少,随温度升高,迁飞量缓慢增加,5月底6月初出现高峰期,高峰期明显较晚,这可能与豫西丘陵烟区的低气温相关;罗山县有翅蚜发生量偏小,整个调查期间发生量均在8头/皿左右波动,且无明显规律可循。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于2016—2019年连续4 a对豫中许昌市襄城县、豫西三门峡市渑池县、豫南信阳市罗山县、豫东周口市鹿邑县烟区有翅蚜发生量与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襄城县烟区有翅蚜发生量以2019年最多,为474.2头/皿,发生动态曲线为双峰曲线,4月中旬出现第1次小高峰,第2次高峰期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初,此时发生量远大于第1次小高峰;鹿邑县烟区2017年有翅蚜发生总量最多,高达621.0头/皿,发生动态曲线除2019年外其他年份也呈双峰曲线,不同于襄城县的是,首次高峰期出现于4月中旬至5月下旬,但其发生量大于5月下旬至6月初小幅度回升出现的小高峰;渑池县烟区2016年有翅蚜发生总量最多,高达656.6头/皿,迁飞动态高峰期出现在5月底6月初,高峰期明显较晚;罗山县烟区有翅蚜年发生量偏小,调查期间均在8头/皿左右波动且动态曲线无明显规律可循。由此可知,河南省不同烟区不同年份有翅蚜发生动态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不同烟区烟蚜的防治时间节点提供理论支持。
据文献报道,由于我国不同烟区生态条件的差异,烟蚜种群数量消长情况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双峰型和单峰型2种[16]。陕西汉中烟区有翅蚜、无翅蚜种群动态曲线均呈双峰曲线[6],1996年以后,山东烟区烟蚜的种群消长曲线由原来的双峰型变为单峰型[8-9]。本研究中,襄城县与鹿邑县有翅蚜迁飞总体呈双峰曲线,渑池县高峰期出现较晚,随着调查结束,其是否出现第2个高峰期还未可知,有待进一步调查分析,因此暂时不能确定其为双峰型或单峰型。此外,本试验只探究了有翅蚜的发生情况,无翅蚜的发生消长规律还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