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0米运动员赛中体能分配的探讨

2021-06-24李涛高晓发

体育师友 2021年2期
关键词:乳酸分配能量

李涛 高晓发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400米运动员比赛中的体能分配进行分析,提出若干意见,以期为改进400米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和提高我国400米跑运动成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400米,体能分配,供能系统, 能量

中图分类号:G8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2.013

收稿日期:2020-02-18

作者简介: 李涛(1973-),男,辽宁阜新人,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400米跑是短跑中距離最长、最难跑的一个项目。运动员要在这个项目上取得优异成绩,不仅需具备高水平的身体训练水平和良好的意志品质,还应具备出色的技术和合理的体能分配方法。400米跑既需要“速度储备”,也需要速度耐力,因此跑400米时不能过早地耗竭能量,应合理地分配体能。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对400米跑采用什么样的体能分配来跑完全程,达到最好成绩的问题还缺乏研究。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大多强调合理控制量和强度,考虑训练后的间歇及休息时间的安排,以达到超量恢复的目的,而对400米跑各分段的体能分配却极少有人提到。研究400米跑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体能分配可为改进400米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和提高我国400米跑运动成绩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体能的概念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竞技运动项目的训练中陆续开始强调“体能”训练,由此“体能”一次频繁出现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和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及其它研究的文献里,但它们的涵义并不一致,也正是因为涵义的多义性造成了学术观点的多样化,近年来国外常把运动素质称之为体能,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素质。我国对体能内涵也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论述。在对诸多学说进行分析与考察并综合共同点的基础上,我们将体能定义为:人体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获得的在形态结构、功能及其调节物质能量的储存和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运用能力。

1.2 400米的供能特点

想要了解400米跑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体能分配,就必须先知道400米的供能特点以及供能过程。众所周知,人体组织细胞中存在三个不同途径的能量生成来源所组成的能量供应体系,就是我们所说的三个供能系统,即ATP—CP系统(也称磷酸原供能系统)、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这三个供能系统并不是互不相关各自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联互相协调、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能量供应体系。美国学者格拉德罗(1983)、戴利(1978)和莱克(1988)长期对400米跑的研究表明,400米跑时,其能量来源于:1.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分解(占30%~35%);2.无氧糖酵解过程产生的ATP(占55%~60%);3.有氧代谢过程产生的ATP(5%~10%)。也就是说其无氧代谢供能占90%~95%。由此可以看出,运动员在400米跑时需要最多的是无氧糖酵解过程所产生的能量。

1.3 400米运动员比赛中的供能过程

运动员在400米的比赛过程中,前6~8秒,也就是前60~70米几乎都是ATP的直接供能,而后,由于ATP几乎消耗完毕,供能过程转化为机体利用人体储存的少量氧气通过有氧代谢供能,即结合在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上的储存氧来供应少量肌糖原氧化产能,而这些能量远不能满足运动肌的需要,于是在此强度的运动中,体内马上处于缺氧情况,便开始了400最为主要的无氧糖酵解供能,直至终点。

1.4 400米运动员比赛中的物质代谢过程

在400米的比赛过程中,主要的能源物质为糖原,其物质代谢为糖原的无氧代谢,由于剧烈运动,体内供氧不足,糖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乳酸,这些肌乳酸弥散入血后,形成血乳酸。在这个过程中,一分子葡萄糖可以转变为二分子乳酸,并释放能量,这些能量由ADP接受生成ATP,ATP是肌肉运动的直接能源。乳酸在供能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糖酵解供能系统的终产物,是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的重要氧化基质,还可以在肝内经糖的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此外一部分为有氧代谢,此过程是糖原或葡萄糖在耗氧条件下彻底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大量的能量,用以合成ATP。

1.5 研究综述

把400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体能分配转化为可控因素,也就是400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速度、强度和各阶段时间的分配。

1.5.1 半程均衡型

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前、后程200米跑的时间差较小(多在1.5~2.5秒左右),这是优秀400米跑运动员在比赛时体能分配所具有的一个显著特征。芬兰学者温科波洛里的研究表明:400米短跑成绩在43.8~44.9秒的运动员,跑完前、后程200米的平均成绩分别为21.5(20.7~22.4)秒和23.0(22.1~23.5)秒;而400米跑成绩在45.0~45.9秒的运动员,跑完前、后程200米的平均成绩分别为21.(20.8~22.7)秒和23.8(22.5~25.0)秒。对这两组运动员来说,后程200米跑的平均成绩之间的差异达到0.01非常显著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成绩最快一组运动员(43.8~44.9秒),其后程200米跑成绩与400米跑成绩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成绩较慢一组运动员(45.0~44,9秒),其400米跑成绩与后程200米跑成绩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这一研究资料表明:400米跑运动员之间的差异表现在,成绩最好的运动员能用较快的速度跑完后程200米。这种能力反映出一名优秀的400米跑运动员应具有:1.较高的非乳酸无氧代谢能力;2较高的乳酸无氧代谢能力;3.全程跑速的体能的合理分配。针对合理分配体能,施纳贝尔和金德曼(1983)的研究值得考虑。他们认为优秀400米跑运动员能用较快的速度跑完后程200米,可能是由于前、后程200米跑的成绩相差较小所致,也可能是由于优秀400米跑运动员可动用更多的来自非乳酸供能系统的能量跑完前程200米,这样就可减轻乳酸中毒现象在后程200米跑时对人体所起的消极作用。

1.5.2 四段分配型

前苏联短跑专家沃·波波夫曾提出这样的速度分配参数,并认为这种方法对400米跑达到很高成绩将起决定性作用:第一个100米高于400米全程平均速度2.3%,第二个100米高于3%,第三个100米高于1.4%,第四个100米低于6.4%。例如,400米跑46秒,则第一个100米跑11秒24左右,第二个100米跑11秒左右,第三个100米跑11秒34,第四个100米跑大约12秒24。通过对我国优秀400米选手的运动学参数技术资料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易犯的错误是掌握不好前半程节奏,特别是第一个100米过快,从而导致全程从150米左右处即完全进入降速过程。

1.5.3 前快后慢型

前苏联学者佐科夫指出,运动员要取得高水平的400米跑成绩,应用9.2~9.7米/秒的速度跑完前半程,用8.2~8.7米/秒的速度跑完后半程。这是因为在持续27~31秒时间里,运动员先动用无氧非乳酸能量来源,然后再动用无氧糖酵解能量来源。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著名短跑教练格雷·温克勒等人指出,“400米跑的速度分配取决于运动员最经济的耗能及最合适的快速度所能跑的距离。”这就是说,合理的速度分配取决于运动员在最低限度产生代谢性疲劳和神经肌肉疲劳的同时,以高水平运动能力所能跑的一段距离。为了避免运动员在比赛中过早出现神经肌肉工作能力的下降和能量物质耗尽的情况,教练员和运动员就应认识到,在400米比赛中,要想合理分配体能,就必须变化各段落跑的强度。

1.5.4 匀速跑动型

关于全程跑速的合理分配问题,美国短跑教练哈特也明确指出:“400米跑并不是全速疾跑。所以,只有当运动员学会了在跑的过程中合理分配体能和速度,其100米和200米跑速度才有助于400米跑”。世界级400米跑运动员能在比赛中保持约为最佳200米跑平均速度的94%的跑速。就他们步长而言,男子差不多等于其身高×1.30,而女子则比这一乘积略小些,他们的步频为4~5步/秒。

综上所述,400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体能分配,根据其各阶段的速度和时间有很多种方法,但都是为以产生最少的乳酸,生成最大能量为基础的体能分配方法。因此不管是哪种体能分配的方法,目的都是要产生最好的成绩,主要是遵循科学规律,合理而科学地分配体能。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2.1.1 体能是人体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获得的在形态结构方面,在功能及其调节方面、物质能量的储存和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运用能力。

2.1.2 400米跑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短跑项目。其功能主要为糖酵解的无氧供能。

3.1.3 在400米比赛中要根据运动员特点科学合理分配体能,要以能产生最大能量并产生最少的乳酸为基础。

2.2 建议

2.2.1 重视发展速度能力或无氧代谢非乳酸供能能力以及提高后程跑速和保持能力的训练。

2.2.2 根据运动员个人情况,科学合理地分配其在400米比赛中的体能。

参考文献:

[1] 冯美云等.运动生物化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官钟威.400m二级运动员乳酸耐受力训练设计及其理论依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5(25):142-144.

[3]张军霞.400米跑速度与速度耐力训练的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19(01):69—71.

[4]王桂英.对我國男子400米运动员主要身体素质指标与评定标准的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07,14(02):69—73.

[5]袁运平.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与方法[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6]施海波,殿芳,沈伊莉.男子400m跑的供能特点及运动员的气质、性格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03):105-107.

[7]李存健,杨继星.灰色关联理论在男子400米跑体能分配中的应用分析[J].2000,3:41—43.

[8]侯富民.男子400米跑机体的供能特点与训练方法[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1):78—79.

[9]于楼成,邰崇禧,李睿柯,陈丽波.世界优秀女子400米跑运动员的全程速度特征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65):65—67.

[10] 朱丽萍.试论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训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 ⑶.

[11] 田麦久.论周期性耐力项目的多种竞速能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乳酸分配能量
正能量
人在运动后为什么会觉得肌肉酸痛
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判断新生儿重度窒息预后中的研究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
阅读理解Ⅳ
正能量描绘词
正能量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