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素养概念研究

2021-06-24朱亚玲

体育师友 2021年2期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体育素养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素养的概念进行分析,探讨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异同,并厘清了体育素养与身体素养、健康素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对体育素养概念进行界定:体育素养是个体在不同阶段通过参与体能活动时主动获取的有价值的技能以增强体质并培养良好品德的一种综合素养。

关键词:体育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2.019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9A0736);安徽新华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8rw021)。

收稿日期:2020-03-19

作者简介:朱亚玲(1978-),女,安徽安庆人,硕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与健康

新世纪以来,国内外相继在教育领域提出学生的“核心素养”理论,并倡导要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育素养作为其中的一员也引起了广大体育学者的高度关注。在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学生体质状况却日趋下滑的背景下,国家的相关政策及提案对体育素养提出要求: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体育素养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我国有关“体育素养”问题研究与国外有相似的背景,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对体育素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可以引进国外相关理论,但需要进行“本土化”改良,需要深入审视和构建体育素养的理论体系。

1 关于体育素养概念的研究现状

研究体育素养概念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素养,单从字面意思解析,素养即素质与修养,某些情况下二者可以同用,但在形成时间上,素质是先天遗传的,素养主要是后天得到的,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它是指一个人在知识、才能、品德和体格等诸多方面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学习与锻炼的综合結果。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对“素养”一词的解释是:“素养不仅仅是阅读和写作,还关乎我们在社会中如何进行交流沟通,并且包括与知识、语言和文化这三者相同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1]。素养的核心在于实践和锻炼,影响整体并最终获得一份技能或提升一种能力,单从任意一个方面剖析都会存在不足。从广义上分析,素养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学科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其中文化素养和学科素养都包含有体育素养。

体育素养日益成为教育体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最早提出“体育素养”概念的是当代学校体育研究学者赖天德,他认为“体育素养”即体育文化水平,主要包含体育意识、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基本体育知识以及从事体育锻炼、体育娱乐与体育欣赏的能力等[2-5]。在此基础上,余智以描述现象的方式界定“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产生的,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方面的要素”[6]。也有学者以词源辨析和形式逻辑的方式认为“体育素养是指个体以先天遗传素养为基础,通过家庭、学校体育教育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身体文化和精神文化内在追求的综合性文化塑造”[7]。高嵘从综合性视角对体育素养的概念进行逻辑辨析,认为:体育素养是个体在先天遗传性基础上,通过后天的体育教育所形成的综合素质,它以体育能力为核心,既体现为个体具有的体育文化科学水平,也包含个体对体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在体育运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品质和行为表现[8-9]。

“体育素养”即Physical Literacy,最早由英国哲学博士Whitehead提出相关概念——“体育素养是保持和提高全面发展体育能力的动机、信心、技能、知识和理解力等要素之和”,并引起欧美众多学者的研究和探讨[10]。随后在2010年,Whitehead在其专著Physical Literacy:Throughout the Life Course[11]中系统的阐述了Physical Literacy的概念——“体育素养是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保持身体活动的动机、信心、身体能力、知识以及对参与终身体育活动价值和责任的理解”,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理论基础。可以说,Whitehead提出的Physical Literacy概念是这方面研究的源概念[12]。

Physical Literacy到底是翻译成“身体素养”还是“体育素养”,一直存在争议,单从字面意思来说,“身体素养”更为合适。高海利[13]在研究英国学者Margaret Whitehead提出的Physical Literacy时,主张将其译为“身体素养”,他认为身体素养是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不单限制于体育领域,还涉及全部的身体活动,身体素养更符合Whitehead的观点,更具有内生性和贯通性等特点。但是不可否认,Physical Literacy包含了体育素养的部分,在引用的同时应该结合本土文化,体育素养在我国存在久远,二者有相似住处,可以相互借鉴,不能说是等同,由于文化地域差异,也不可能等同,但就目前国内发展而言,Physical Literacy与体育素养更为贴近。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体育素养概念的界定尚未统一。在诸多观点中,我国以赖天德的研究为后续的参照,他的“体育素养即体育的文化水平”更为大家所接受。国外的Whitehead提出的Physical Literacy概念也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结合两大观点可以得出,“体育素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其参与了我们的整个生命活动。“体育素养”体现在体质水平、体育能力、体育品德等多方面,重在“身”“脑”合一,体能与智力的联合发展。笔者认为体育素养的概念主要体现个体在参与体能活动时主动获取的有价值的技能。

2 体育素养相关概念的研究

体育素养自21世纪以来成为全球体育教育学者研究的热点,在研究体育素养的相关理论体系时衍生出的“体育核心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以及与其存在交叉关系的“身体素养”、“健康素养”都会干扰我们对体育素养的深刻认识。由此,必要厘清各个概念,分析相互关系,进而深入了解体育素养的概念。

2.1 体育核心素养

自核心素养提出后,相关教育理念引发“体育核心素养”的研究热潮,但“体育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核心素养是个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所形成的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于一体的综合能力形态,概念定义倾向于学科意义上的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重点在于“核心”,这种素养一定是最核心、最长久、最有价值意义的,是能够让人受益终生的。结合上述讨论,我们知晓体育的一般素养包含很多,如: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品德、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质水平、体育个性等等,从这些一般素养中筛选出核心要素作为体育的核心素养,以便我们厘清体育素养与体育核心素养。为此,首要分析的是体育的本质,这是分析构成体育核心素养的核心要素。尚力沛,程传银[14]提出体质和健康、体育技能、体育社会情感是构成体育核心素养的三要素。首先,体质和健康相辅相成,没有体质作为载体,身心健康无法实现。体育在二者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媒介,体育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体质和健康是体育核心素养的基石。其次,体育技能是一种巩固和提升个体的体质与健康的手段,是获取其他素养的支撑和保障,是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最后,体育社会情感是前两者的升华,也是体育素养的升华。每个个体都是社会化的个体,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会产生情感共鸣、情感互动,情感在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伴随一生的要素。

2.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校教育中某课程的学习形成的最为重要、最为实用的素养,最终获得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关键技能。换言之,学科核心素养最终体现的是学科的價值。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相较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重点在于“学科”,而这里的学科又是固定的,也就是体育学科。于素梅[15]认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所能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此外,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者构成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普通高中体育教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也已确定[16]。袁鸿祥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四个方面:“健康行为”“运动能力”“体育品德”“体育情感”,且最为核心的是“体育品德”[17]。总的来说,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就是三要素:体育技能、体育健康、体育情感与品德,与体育核心素养基本一致。

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区别仅在于对象不同,体育核心素养的对象是每个公民,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对象是学生,因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较之体育核心素养更加注重学生体育品德的教育。在个体处于学生阶段,二者几乎等同。

2.3 健康素养

与体育素养存在交叉的是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体系,反映人们对健康信息与服务的理解与应用。胡玉华提出学生健康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健康知识与健康技能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获取、甄别和利用健康信息、产品和服务并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及他人健康[18]。《标准》明确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并提出发展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即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建议。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隶属于学生健康素养,健康素养包含体育核心素养,是体育核心素养的上位概念[19]。

2.4 体育素养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体育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的具体表现,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但最终目的一致。由此可见,“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当属于“体育素养”的内部核心,体育素养是二者的上位概念,体育素养包含了“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由健康素养是体育核心素养的上位概念可知,健康素养与体育素养是平行概念。同样,身体素养与体育素养也是平行概念。但身体素养与健康素养均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更广阔的外延。相较而言,体育素养更为明确、更为清晰。三者相互交叉,但各成体系。

3 体育素养概念的界定

随着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体育素养的概念在不断更新,呈现出纷繁混杂的状态。形式下的体育素养概念体系结构繁杂、内容丰富。但在混杂的表象下,众学者提出的体育素养概念都是在坚守体育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的,各个概念间是相互补充、互为关联的。依据上文对相关概念的分析,我们知晓体育素养是有目的有意识培养而来的人的各种体育精神及其品质综合而成的一种素养。体育素养重在“育心”,但也不能忽略“育体”,即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掌握体育知识,发展自身体育个性,培养良好的体育品德。不管是Whitehead提出的“Physical Literacy”还是国内众多学者概括的体育素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身体追求和精神追求,也就是“育心”和“育体”并重。体育素养的内容包括六要素:体育意识、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行为、体质水平、体育品德,其中,体育技能、体质水平与体育品德为核心三要素。

故此,本文把体育素养界定为:体育素养是个体在不同阶段通过参与体能活动时主动获取的有价值的技能以增强体质并培养良好品德的一种综合素养。这里的体能活动既包括体育活动也包括身体基本活动,参与体能活动的途径有体育教育和社会化活动。由此可见,体育素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连续性和阶段性是体育素养的主要特征。

4 结语

体育素养的研究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在众多学者共同努力下,体育素养概念的研究取得卓越的成果。但是相比之下,国外的研究更深入、更全面些。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学者对于体育素养概念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和统一,众说纷纭,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其次在于Physical Literacy引入国内时间较短,学术界尚处于基础摸索阶段,而且我国对体育素养的概念也处于发展中阶段。所以无论是Physical Literacy还是我国本土体育素养的概念研究,都需要更加系统且深入,为后期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UNESO. Education for all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literacy for life[R]. Paris,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2006: 11-13.

[2] 赖天德.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J].体育教学, 1991(01) : 1.

[3] 赖天德.关于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若干问题[J].体育科学, 1990, 11(03): 7-11, 20, 93.

[4] 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上)[J].中国学校体育, 1998, 18(01): 64-66.

[5] 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下)[J].中国学校体育, 1998, 18(02): 62-64.

[6] 余智.体育素养概念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5, 27(01): 73-76, 84.

[7] 杨献南,鹿志海.形式逻辑视角下的体育素养概念辨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9(02): 89-92.

[8] 于永晖,高嵘.体育素养的概念与内容构成辨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9,35(04):111-118.

[9] 于永晖,高嵘.体育素养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06):506-509+516.

[10] ROETERT EP, KRIELLAARS D, ELLENBECKER TS, et al. Preparing students for a physically literate life[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2017, 88(01): 57-62.

[11] WHITEHEAD M. Physical Literacy: Throughout the Life Course[M]. London: Routledge, 2010: 39-41.

[12] 陳思同,刘阳,唐炎,陈昂.对我国体育素养概念的理解——基于对Physical Literacy的解读[J]. 体育科学, 2017, 37(06): 41-51.

[13] 高海利,卢春天.身体素养的构成要素及其理论价值探微[J].体育科学,2019,39(07):92-97.

[14] 尚力沛,程传银.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构成及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2017(10):130-134.

[15] 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国学校体育,2016(07):38-42.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17] 袁鸿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性认识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3):113-119.

[18] 胡玉华.中小学生群体健康素养的概念测量及发展策略 [J].中国教育学刊,2019(06):44-50.

[19] 程传银,周生旺,赵富学.基于学生健康素养生成的体育教师教育范式转变[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0,36(01):56-61.

猜你喜欢

体育核心素养体育素养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
剖解体育核心素养形成中小学学期学习目标体系的研究
初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及培养探究
如何在体育微课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策略
基于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的小学足球教学实践与思考
浅谈高等院校学生体育素养养成教育
浅谈高等院校学生体育素养养成教育
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活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