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社会工作研究综述
2021-06-24鲁琴华
【摘 要】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中一个全新的视角,是社会工作不断发展的结果。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收集并整理当前关于优势视角社会工作的研究成果,并对研究现状作简略评述。
【关键词】优势视角;社会工作;理论与应用
引言
美国教授DenniS·Saleebey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中,详细的介绍了优势视角相关理论,概括了基本原理与假设、关键词、实践要素与具体原则。认为优势视角是问题视角的一次全新的飞跃,与赋权、抗逆力概念相关,且遵循“每一个个人、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的原则。
20世纪90年代,社会工作引入我国,对于服务“案主”的社会工作实务而言,学者的研究从“问题视角”开始诊断并采取措施治疗,如今逐渐向关注“优势资源”模式转变。学者宋丽玉和施教裕(2010)从理论和实务方面对优势视角做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提出“在实际案例中运用优势观点,从助人关系的建立到工作计划的制定以及社会资源的获取和运用都应从优势角度出发”。
1.概念及理论研究
优势视角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学术界对此尚无统一定义,但不同学者研究的内涵与外延相差不大。几乎都是从人的资源和潜能出发,强调案主有战胜困境的能力。我国优势视角理论研究成果大多属于基础性以及应用性研究,主要研究其发展背景及过程、基本假设与逻辑等。
一是理论梳理。对优势视角基本理念进行归纳,主要有:赋权、成员资格、抗逆力、治愈和整合、对话与合作、悬置怀疑(闻英,2005);论述其发展理论基础,如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米德和库利等开创的符号互动论、社会心理学,也有后现代思潮中的一些思想都是优势视角形成的基础;有学者从优势出发,将优势分为个人优势(热望、能力与自信)和环境优势(资源、社会关系与机会)。
二是基本假设研究。无论从理论比较研究角度出发,还是理论自身内涵及假设研究,赋权、抗逆力、整合都是学术界认可的优势视角的三大核心理念,故基本假设就是:案主具有无限的潜能和抗逆力。如闻英认为,优势视角基于对人有主观能动性的理解,案主不是被动的,可以依靠自身的潜能和优势解决问题;赵罗英认为,每个案主有其巨大的力量和独特的优势,任何环境都充满资源,逆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抗逆力是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三是具体实现路径。主要围绕基本理念与假设进行对策研究,如有学者认为应当在“面谈”中挖掘案主优势,具体步骤有:重新界定问题、挖掘案主潜力、将优势运用于行动(赵罗英,2010);赵明思则认为,以优势为本的实践要素有承认痛苦、激发抗逆力、优势的话语和叙事、情境中的行动、优势迈向正常化和资本化。
对于优势视角理论研究,中国学者经历从翻译国外著作、学习国外理论到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本土化的过程。在这些成果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国学者在理论研究部分,直接借用西方理论,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模式。因此,我国应当加强理论研究,吸收国外优势视角理论成果精华,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完成本土化过程。
2.优势视角应用领域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模式从国外吸收进来,并有快速发展的趋势。优势视角是其中一种崭新的理论模式,因符合我国地域文化,逐渐成为社会工作领域的一个热点。社会工作优势视角运用于学校心理咨询、残障人员社会工作、社区矫正、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等。
2.1优势视角下儿童社会工作研究
儿童期是人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儿童社会工作在保障权利、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以及儿童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优势视角下儿童社会工作研究从流浪儿童、留守儿童、儿童犯罪、流动儿童适应和教育等方面都有涉及。
一是流浪儿童教育问题。有学者认为,应当从流浪儿童个人与环境角度出发,以全面的、整合的观点来关心个人,同时注重“学校—家庭—社区”的关系网络,最后构建出一个有利于流浪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并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社会工作介入对策来解决流浪儿童教育问题;武迪等学者则从優势视角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强调政府、家庭、学校和社区作用或四者之间相互作用。二是流浪儿童社会适应。流浪儿童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学者焦开山、于之宽、徐云、邓富友都用优势理论研究这一特殊群体。其主要观点有:流动儿童适应城市生活需要抗逆力,而抗逆力需要建构外部支持、增强内部支持和自我效能因素;也有优势视角介入流动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研究认为可以改善流浪儿童社会交往困难的局面。三是农村儿童问题。徐云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进行解析,认为通过挖掘和发挥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及其周围环境的资源和优势,可以适当预防和控制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邓富友和齐华栋提出了应当运用优势视角的思维开展农村儿童服务,提出了基于优势视角下的儿童、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农村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学术界对优势视角儿童研究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主要集中于研究流浪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关注儿童发展中的环境资源和个人资源,通过外部支持与内部构建完成儿童社会化。
2.2优势视角下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
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内容有学业辅导、生活辅导、职业培训、心理咨询、矫治服务等。优势视角下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成果较多,主要集中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自我评价及其矫正。董明伟学者的研究认为,对于青少年社区矫正,应当运用专业方法帮助青少年发挥优势;丛浪屿将优势视角运用到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研究中,强调社会工作者在面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时,不仅需要注意到案主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注重发现该案主所拥有的资源与潜能来帮助案主意识到自身所处的境遇其实是另一种获得新生的机会;王磊认为,在青少年自我评价中,利用优势视角即有利于案主把当前的困境视作有益的、深刻的人生体验;又有利于激发案主对待困境的积极性,最后得到复元和发展(王磊,2012)。
另外一些研究主要依据优势视角的“资源”与“潜力”提出具体治疗的对策与步骤。笔者认为,青少年身心各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正是挖掘和利用潜能的好时机,社会工作研究不仅需要关注内在潜力,还需关注他们心理状态,将心理分析理论与优势理论结合。
2.3优势视角下老年人社会工作研究
随着我国步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专业社会工作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老年人福利政策还处于建立与逐步完善阶段。而让老年人安度晚年已成为我国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面对的一个重要议题。优势视角下老年人社会工作研究文献集中于老龄化、养老机构、老年人发展等方面。
李明典学者将社工优势视角介入养老机构,他认为目前许多人选择机构养老,社会工作引入也是积极的探索。专业的社会工作应秉持优势视角的理论,运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进而形成和谐养老的社会氛围;孟德花认为“在老年社会工作领域汲取优势视角的理论和实践精华不仅仅能够丰富积极老龄化的意涵,更为社会积极老龄化的真正实现提供新的维度和启示”。
整体而言,老年社会工作中,具体实践的路径有:优势评估、建立目标与个人计划、社会支持网络建构。比较而言,在老年社会工作领域中,优势视角理论与实践研究都略显单薄,研究数量、范围与深度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4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及社区社会工作研究
残障人员本身就属于弱势全体,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方法帮助他们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并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这也是发展社会工作的初衷。长期以来,关于残疾人工作方法与理论主要围绕供养理论、回归社会论和增能理论进行探讨。相关理论认为,残障人员身体处于弱势,那么应当从其他方面挖掘潜能,优势视角应运而生。
优势视角下残障人员社会工作研究成果归纳起来为两个方面:其一,认为残疾人这一群体本身具有某些缺陷,而社会工作优势模式将残疾者看成是有能力的个体,摒弃传统“问题模式”的偏见,这为残疾人康复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指导理念,辩证地看待及运用此模式,有助于残疾人的身心健康。优势视角理论对残疾人社会工作而言,的确改变了传统的劣势视角理念,它利于发挥残疾人自身优势、改变残疾人悲观预期,有利于社会工作者实施专业化服务,有利于康复工作的效果;其二,优势理论在残疾人工作中具体运用与反思研究,应当把优势的一些基本假设运用于典型案例中,从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及社区工作三个方面展开。也有学者研究它实践的“本土化”,强调利用充满资源的环境,注重照顾、关怀和脉络,以优势激发案主和社会工作者的乐观情绪及希望是本土化的中国社会工作介入目的所在。
3.优势视角社会工作研究述评
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具有迅猛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工作各种理论都在运用于实践中。学者们也纷纷关注于此,并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归纳而言,学术界对优势视角的研究,主要围绕“案主”具有优势资源和无限潜能展开,社工遵循帮助“案主”激发自身的优势的原则来研究。不管在任何社工领域,其基本实践原则大同小异,在具体案例中策略有所不同而已。当然,优势视角作为一种全新介入模式,从2006年开始国内学者将它植入本土化情境中,可以说目前仍然处于研究初期,很多领域的研究还只停留在表面,还有许多领域都有研究空间,因此,有待于后来的学者们不断的拓展和深入研究。笔者认为,优势视角关注的是人内在潜力和优势资源,就应当把案主及其环境中的优势与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的关键,使案主基于个人信念来应对和挑战所面临的困境。
在文献查阅中,关于“优势视角”为主题的文献不算很少,研究成果数量依次为青少年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老年社會工作。由此可见,优势视角理论目前在儿童、青少年、学校社会工作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研究的程度也较为深入。而在残疾人、老年人、社区、反贫困及农村社会工作领域,优势视角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显得比较薄弱,不仅在数量上相形见绌,研究的质量和深度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基于优势视角的基本原理与假设,笔者认为,我国学者们应该关注将这一视角运用于农村社会工作、残障人员社会工作和反贫困社会工作中。
笔者认为,在应用研究方面,应当注重系统性和比较性研究,加强优势视角的实践和策略研究,尤其具体实践路径本土化研究。单一的社会工作理论不可能完全适用于任何一个案主,任何理论都有其优劣之处,应当把优势视角和增权、叙事、灵性等视角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在具体案件中,通过比较各种理论的优劣情况,融合理论精髓与实用之处,对于不同社会工作对象运用最有组合理论进行专业指导。
参考文献
[1]Dennis.Saleebey.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模式[M].李亚文,杜立婕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宋丽玉,施教裕.优势观点: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孟德花,张菡.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理论及其对积极老龄化发展的实践启示[J].社会观察,2014(下).
作者简介:鲁琴华(1991.03-),女,彝族,云南南华人,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宗教社会学。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先锋镇人民政府 云南昆明 65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