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6-24龙明慧

理论与创新 2021年4期
关键词:新工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龙明慧

【摘   要】新经济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目标与需求,高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构建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目前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现状,结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岗位需求,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讨在以国家新工科建设为契机,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长效机制,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推进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关键词】新工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2017年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关于新工科研究的文件,提出了在当前形式下,工科建设的新要求,这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目标。当前我国电子商务正在由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等为代表的电商细分行业对于人才的竞争逐渐白热化。但目前,高校培养体系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主要以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和职业素养为本位的教育,远远不能满足职业需求和行业的发展需求,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以应用型高校为例剖析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以期提出面向产业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对策。

1.新工科建设内涵

新工科建设是高等工程教育为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挑战而采取的积极行动,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要求,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新工科的出现将突出学科和工科交叉融合的可能性,祛除“重学科、轻专业”“重专业、轻学科”等教学与科研发展不平衡的弊端。我国商贸服务业进入到消费升级、大数据、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的新时代。这些新时代的创变对人才培训的需求,给电子商务发展教育带来了新课题、新内容、和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行业应用需求更加广泛,催生了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表现在对技术型、电商运营、推广销售、综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

2.新工科背景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2.1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从目前国内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发展现状来看,普遍存在合作层次低,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动力不足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校企合作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校企合作奖励机制和具体实施办法的缺失,企业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降低了企业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学校而言,是校企合作的发起者与组织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导向与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是主要的协调者,但是校企合作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校企合作未能创造出更大价值,企业与学校在合作中不稳定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教融合的发展。

2.2教学模式创新不足

目前部分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于传统与单调,缺乏企业參与,不能对接企业需求,未能真正传达新形势下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理念,想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一定的困难。实践课程方面,电子商务的教学实践仍采取在学校里模拟公司运营的方式进行,学生对真实的商业环境知之甚少,缺乏真正的深入公司电子商务体验与参与感,学生在处理社会经济事务和电子商务技能并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无法培养出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导致出现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局面。

2.3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不明确

电子商务产业是一个分工细密、边界多重的新兴产业,行业知识更新快速,电商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使得传统教育体制传授的电商知识与企业实践需求相脱节。但就当前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而言,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水平尚处于低位运行,课程衔接问题,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问题,造成教学实施支撑力薄弱,人才培养滞后。

3.新工科背景下创新高校人才培养

3.1面向新理念办专业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新工科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应体现学科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范式,体现对对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积极响应。新工科建设是一个多路径、多模式和多内容的活动。以产教融合方式建设新工科,其本质是充分利用企业创新能力和高校在育人方面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企业深度参与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更好地针对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学校定位,以创新的理念为指导,使高校在企业不断转型升级中改革发展,促进学校自觉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3.2鼓励多元化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支撑下,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师与学生等诸要素设计形成的教学组合方式,在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子商务不断深入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不仅具有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电子商务技术架构和开发工具的使用;有实际电商应用开发和运维的工作经验。以课堂教学改革工程为抓手,构建适应新型教学模式和多样化教学方式方法的制度环境,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行业发展需求,在教育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组合中予以多层次、多样性的改革。

3.3加强实践类课程

新工科建设需要围绕如何提升学生在新工业环境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技能展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体现知识融合交叉,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操作中,高校应先立足于自身类型,明确人才培养定位,采用产教融合模式连接学校与产业,紧贴产业升级需求,结合“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设计更加细化、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教育效率与质量,实现高校人才教育的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岩.勇立潮头,赋能未来——以新工科建设领跑高等教育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2):1-5.

[2]杨文斌.产学深度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2):54-60.

[3]李华, 胡娜, 游振声.《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4) :16-19, 57.

[4]肖大薇, 姜立秋, 李彤.应用型大数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实现路径探究[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8 (8) :74-75.

基金:中国电子劳动学会2020年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发展立项课题,课题编号Ciel2020006。

武汉东湖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猜你喜欢

新工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