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实验室效率评价机制研究

2021-06-24谢秀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年5期
关键词:论著分值成果

谢秀俤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州 350117)

0 引 言

高校科研实验室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与平台,承担着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等重要任务[1-2]。随着国家、省级、高校分别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搭建起一批高精尖实验平台,科研仪器设施数量迅猛增加,实验室人力、物力快速增强[3-5]。于是,确保科研实验室良好使用效率尤其重要,但是许多实验室利用效率存在诸多问题,如:仪器设备重复购置,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普遍存在重投入轻产出问题[6-7]。

国内外许多学者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聚类分析法等[8-9],对实验室效率进行分析,为提升实验室效率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这些评价方法主要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研究对象,或者主要从理论层面、政策建议层面研究,难以应用到高校实验室效率评价。文章通过在学校及相关学院实践的基础上,以科学合理、易于执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高校科研实验室效率评价机制及其应用,以期提升科研实验室的使用效率。

1 建立科研实验室效率评价机制

1.1 评价机制架构

科研成果是衡量实验室效率的核心评判依据,因此,以成果为导向,研究建立实验室效率评价机制。实验室的科研成果主要体现为论著成果、基金项目、发明创造、科研获奖等,这些成果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中任何一项成果的取得,都会促进其他成果的获得。

我国正处在一个共享的新时代,实验室仪器设备更具有共享需求,国务院2014年12月制定了《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做出明确规定,并对共享的制度建设、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奖惩制度、分类管理等提出明确要求[10]。实验室资源共享,必将推进效率提升,促进科研成果产出,因此资源共享也是评价实验室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调研兄弟院校基础上,生命科学学院经过充分民主讨论,制定了“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使用管理与分配办法”,促进实验室利用效率,提升实验室使用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在实践基础上,探索以论著成果、基金项目、发明创造、科研获奖等为成果导向,以资源共享为需求导向,共同构成5个评价指标,建立科研实验室效率“4+1”评价机制(见图1)。同时,打破“唯SCI至上”的评价模式,以科研论文质量为第一评价要素。

图1 科研实验室效率“4+1”评价机制

1.2 评价指标构成

(1)以论著成果为评价指标。论著成果是提升科研实验室效率的关键指标。科研论文与专著作为教师科研成果的最直观体现,是提升实验室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论著成果评价指标,是将教师通过实验室的合理使用所取得的论著成果,确立为实验室使用效率评价的重要依据,区别于有些高校以实验室级别或建设档次为评判标准的错误导向。论著成果评价指标使得实验室使用效率评价更加客观、更加有章可循[11]。论著成果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标志,特别是高水平、高级别的论著产出,是实验室使用效率的最有力佐证。因此,以论著成果为评价指标,进行实验室使用效率评价体系建设,增强高校教师的成果意识、责任意识,是推动实验室使用效率提升的关键导向。

但是,如何打破“唯SCI至上”的评价制度,是当前论文评价机制的关键问题。而且,发表在同一份期刊上的不同文章,其质量也是有差别的,甚至有些文章质量差别悬殊。要切实改变“只认期刊、不认文章”的评价制度,转变为“以期刊为参考,以质量为核心”的评价制度,应该以论文质量作为成果考核评价的核心要素。因此,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论著质量评价制度,不仅要看论著在哪种期刊或哪个出版社刊发,更要看论著本身的质量水准。通过调查研究与专家访谈,研究制定以质量为核心的论著评价制度。主要内容包括:①根据期刊、出版社的类型、类别、层次、性质等情况,先通过全体教师充分讨论形成比较一致意见,再经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确定期刊、出版社的基本分值(F),教师所刊发论著按此计算基本分值(F)。②组织各领域专家组,结合论著所刊发期刊与出版社,对同一专业领域论著进行质量评价确定等级,以评价系数(K)来体现。为让评价制度切实可行、简明便捷,评价等级设置为4档:A、B、C、D,对应评价系数(K)分别为:1.2、1.0、0.7、0.5。组织专家组进行评价,以论文所在期刊的大部分论文水平(或专著所在出版社的大部分同类专著水平)作为参照物,进行比较性评价。若该论著超过其参照物水平,则评定为A档;若达到其参照物水平,则评定为B档;若基本达到其参照物水平,则评定为C档;若达不到其参照物水平,则评定为D档,分别得到相应评价系数(K)。评价结果以论著实际质量为准则,采用论著成果的基本分值(F)与评价系数(K)的乘积作为实际成果分值。

这种以质量为衡量标准的评价机制,将引导教师专心撰写高水平的论著成果,减少对SCI期刊的依赖。因为,若论文质量一般,即使勉强发在SCI期刊,结果也得不到较高成果评价认定。依据期刊与出版社基本分值(F)和论著质量评价系数(K),制定“论著成果分值表”(见表1),以此作为衡量科研实验室效率的评价指标之一。

表1 论著成果分值表

(2)以基金项目为评价指标。以基金项目为评价指标,是提升科研实验室效率的重要基础。教师获得各类基金项目立项,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科研经费来源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与经费额度已经成为衡量各高校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1986年设立以来,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科学研究的主渠道之一,资助力度不断加大,1998年首次超过10亿元,2003年超过20亿元,2012年超过200亿元,15年间翻了20倍[12]。2012年后,每年资助额度一直保持在200亿元以上,每年立项总数超42 000项,在推动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促进基础学科建设,发现、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高校日趋重视科研能力提升、重视各级别科研基金项目申报,以基金项目为评价指标与实验室建设的初衷不谋而合,是提升实验室效率的基础[13]。学校不仅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基金,还设立本单位培育项目基金来提升教师获得国家基金的能力,如:学校设立“宝琛计划”项目、生命科学学院设立“溪源江学者”扶持项目、地理科学学院设立“旗山学者”资助项目等。因此,以基金项目为评价指标,能够有效提升实验室使用效率。根据基金项目类型与层次,制定了“基金项目分值表”(见表2),以此作为衡量科研实验室效率的评价指标之一。

表2 基金项目分值表

(3)以发明创造为评价指标。以发明创造为评价指标,是提升科研实验室效率的核心追求。发明创造是为人类造福的科学技术活动,不仅揭示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牛顿定律、万有引力、能量守恒定律、摩尔定律等;而且还创造出科技产品,汽车、动车、飞机、轮船、电视、手机、导弹、卫星及各种日用品等。发明创造是科研实验室价值的最核心体现,是提升实验室使用效率的核心导向。以发明创造为评价指标的实验室效率提升模式,将贯穿于实验室使用全过程。发明创造所体现的价值能够进一步整合实验室资源,发挥核心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以及与外部社会各项活动的有效衔接,促进各实验室之间以及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协同性。发明创造不仅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能够唤起实验室的潜在活力,激发广大师生的科研热情,同时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促进实验室的发展[14]。发明创造的最直观体现,是授权专利、成果转化及解决生产与生活实际问题的技术。

因此,以发明创造为评价指标,是提升实验室利用效率的核心要素,真正体现实验室的重要科研价值。根据发明创造项目类型与层次,制定了“发明创造分值表”(见表3),以此作为衡量科研实验室效率的评价指标之一。

表3 发明创造分值表

(4)以科研获奖为评价指标。以科研获奖为评价指标,是提升科研实验室效率的动力源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研的最终目的是成果转化,并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撑,科研获奖是科研成果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体现。正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吴文俊、王选、于敏、屠呦呦、钱七虎、曾庆存、黄旭华等一大批科学家,为祖国科技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与赞誉。政府部门、各大高校应当健全科研奖励机制,完善成果奖励制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科研获奖评审制度,建立科学的科研获奖评价办法是发挥科技生产力的重要一环。高校要大力营造科研获奖与实验室使用效率相辅相成的良好运行环境,让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科技生产力,又能快速“反哺”实验室建设的良好局面。只有从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到科研项目的鉴定,再到科研成果的获奖激励,环环相扣,步步落实,真正重视科研获奖的认可度,让教师有真正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才能发挥科研获奖的动力导向作用[15]。

因此,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各类科研获奖的数据收集,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果交流渠道,以健全的机制保障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应有权益,促进成果转换,以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各类成果奖项为驱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促进实验室使用效率的提升。根据获奖成果级别,制定“科研获奖分值表”(见表4),以此作为衡量科研实验室效率的评价指标之一。

(5)以资源共享为评价指标。以资源共享为评价指标,是提升科研实验室效率的共性需求。资源共享是科研成果产出的一项重要需求,有别于以上四类科研成果评价指标。目前很多高校科研实验室与教师都处于“单兵作战”之中,各种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变成了“私有财产”,这就造成了实验室建设初衷与现实使用相违背现象,很多大型仪器没有发挥其最大使用价值,使用率低下、效果较差。因此,建设行之有效的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实验室开放共享的科学化平台显得尤其迫切。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整合设备资源,打破科研单位界限,是仪器开放共享共用、提高仪器利用率的有效途径[16-17]。近年来,在国务院、教育部积极倡导下,全国各大高校都陆续建立了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提升仪器开放共享水平,并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以资源共享为评价指标,各实验室之间相互提供共享资源,推进实验室发展优势互补,值得倡导并持续完善。

表4 科研获奖分值表

生命科学学院以学院共享平台为圆心,以学院拥有的国家级、部委级、省级科研平台为同心圆,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体系,鼓励各类型科研平台对外开放、资源共享。为鼓励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我们要建立资源共享的成果认定与评价制度:①通常而言,更高级别的科研平台拥有更多、更高档次的仪器设备,在同等开放共享水平中,要付出的工作量更大,做出的贡献也会更大。因此,给不同级别的平台确定基本分值(P)比较合理,国家级、部委级、省级科研平台的基本分值分别定为20分、10分、8分。②各平台实际上开放共享程度高不高、仪器运行好不好、测试结果准不准等,也非常重要。因此,应建立资源共享状况的评价制度,由经常使用共享资源的师生参加评价,可通过网络评价系统或书面调查问卷等形式,评价结果以系数(L)体现,采用100分制打分,评价为优秀(90分及以上)、良好(80分及以上,90分以下)、中等(70分及以上,80分以下)、合格(60分及以上,70分以下)、不合格(50分及以上,60分以下)、很差(50分以下)等6个级别,对应评价系数(L)分别为:1.0、0.8、0.7、0.6、0.5、0。以科研平台的基本分值(P)与评价系数(L)的乘积作为资源共享的成果分值,制定“资源共享成果分值表”(见表5),以此作为衡量科研实验室效率的评价指标之一。

表5 资源共享成果分值表

2 科研实验室效率评价结果的应用

科研实验室利用率如何、使用效率高不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成果产出多不多、质量高不高。当然,科研实验需要时间,科学研究有周期性,成果产出也有大小年,这些都是要综合考虑的因素。依照论著成果、基金项目、发明创造、科研获奖、资源共享等五项成果分值表(见表1~5),统计科研实验室(科研平台)获得的成果分值总分,即为科研实验室效率评价结果。

2.1 作为实验室使用分配的依据

将科研实验室成果分值总分,作为实验室分配、使用与考核的依据,建立以成果为导向的考核体系。按照每100 m2实验室面积,要完成成果分值5分进行考核评价,建立了科研实验室考核体系(见图2)。

图2 科研实验室考核体系

实行年度考核与周期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4年为一个考核周期。每年开展一次年度考核,2年进行中期考核,4年进行周期考核。年度考核达不到要求的,给予提醒或预警;中期考核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实验室面积小调整,缩减实验室面积;4年周期考核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实验室面积大调整,大幅减少实验室面积;4年周期考核达到考核要求者,在下一周期实验室安排时享有优先权。

通过实验室评价考核机制的应用,生命科学学院各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与教师对实验室面积的需求变得很理智,以实际需要与能完成所需成果分值为依据,改变了原来实验室面积越大越好的不良现象,极大提升了实验室的利用效率,有效促进了实验室资源的整合优化。

2.2 作为科研经费投入分配的依据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拥有更多的资金能够投入到基础科学研究中,并积极开展原始性创新研究。于是,高校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各类型科研实验室(或科研平台,下同)也相应得到更多科研经费。但是,在分配科研经费时,各高校往往按照科研实验室的级别,作为投入科研实验室建设费与运行费的依据,而且年复一年,长期如此。这种投入分配方式,只会促使科研实验室千方百计去提升实验室的级别,对照各类型、各级别实验室的申报、检查、验收标准,变成为了获得实验室级别而建设实验室,这严重偏离了建设科研实验室的初衷与目的。建设科研实验室的初衷与目的是产出科研成果,尤其是产出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因此,要以成果产出为依据,即以实验室的成果分值作为科研实验室经费投入分配的依据,促进成果产出,提升投入产出率。

2.3 作为人力资源投入分配的依据

科研实验室的人力资源包括科研人员(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研究生。各实验室都希望获得较多人力资源的投入,各高校实施的投入依据也不尽相同。有的高校按照实验室(科研平台)的级别,核算投入科研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编制;有的按实验室面积多少核算实验技术人员编制;还有的按科研人员数量分配研究生人数,等等。为提升实验室效率,我们认为,要按实验室产出成果为依据,即以实验室成果分值总分,核算投入的科研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编制及研究生招生人数,人力资源投入要向效率高的实验室倾斜。以实验室资源投入为奖励要素,在全校或全院创建提升实验室效率的优良环境,树立高效产出实验室典型标杆,促进各实验室想方设法提高使用效率。

2.4 作为实验室收费调节的依据

当前,高校已经普遍推行科研实验室有偿使用制度,按照各单位实验室使用面积计算办法,超面积实行收费制度,促进实验室资源节约。例如:福建师范大学制定了“公房配置与缴费暂行办法”,采取循序渐进方式,逐步提高实验室收费标准。实行双向递增制度,即按照年份和超面积双向递增:①从2018年开始正式实行收费制度,3年内,每年均在上一年度收费标准的基础上递增15%;②超过核定基础面积采用阶梯递增收费制度,采取3个档次计费:超面积在20%之内、20%~50%之间、50%以上,超过的越多,收费标准越高。但是,为促进实验室效率提升,要以实验室效率评价结果作为实验室收费的调节机制。以实验室成果分值为计算依据,根据实验室效率按3档次收费调节:实验室效率高于全校平均值20%以上的,按8折收费;实验室效率介于全校平均值上下幅度20%之间的,按正常标准收费;实验室效率低于全校平均值超过20%的,按1.2倍收费。

3 结 语

通过科研实验室效率评价机制的建设,为高校实验室成果考核提供了支撑,实现了量化考核指标,推进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与成果产出。应用实验室效率评价结果,为高校对各实验室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提供了数理依据,促进了资源整合优化。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提升实验室效率,发挥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功能,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

·名人名言·

你要知道科学方法的实质,不要去听一个科学家对你说些什么,而要仔细看他在做些什么。

——爱因斯坦

猜你喜欢

论著分值成果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验收成果
指印特征点编辑差异对档案指印匹配分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工大成果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本刊对论著类文章的一般要求
本刊对论著类文章的一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