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中予运动表象训练结合舒适护理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与心理健康的作用
2021-06-24贾佩佩孙各琴周典贵王晓东陈桂芳罗美梅林转结
贾佩佩,孙各琴,周典贵,王晓东,陈桂芳,罗美梅,林转结
(中山市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广东 中山 528437)
0 引言
作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类型,脑卒中患者因神经功能受损,易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导致日常活动能力受限,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这就要求在护理干预中,采取运动表象训练方式与舒适护理模式联合干预方法,对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与心理状态可发挥重要作用[1]。本次研究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不同干预模式应用下取得的效果做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60例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患者30例年龄平均(64.50±2.20)岁,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8例、12例,脑梗死与脑出血分别为19例、11例。观察组患者30例年龄平均(64.85±2.55)岁,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0例、10例,脑梗死与脑出血分别为17例、13例。入选标准:①脑卒中控制治疗后病情稳定,无恶化情况;②有下肢活动受限、感觉功能障碍情况;③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同意配合。排除标准:①认知障碍、神志不清;②中途退出。基线资料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可做比较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方式,如指导患者做关节被动训练,如做下肢屈伸、外展运动训练,或协助患者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借助推滚筒使患者前去控制能力加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训练难度上增加。另外,可做肌肉训练,于下肢施加一定阻力,如捆绑沙袋,使肌肉耐受性增加。每日训练2次,每次10-15min,具体训练时间与强度结合患者实际确定。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训练的同时给予表象训练、舒适护理模式给予措施。其中在表现训练中,协助患者于病房内平卧,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指导患者闭眼想象处于一片沙滩上,放松心情,做脚部肌肉交替紧张训练,逐渐改变,做双腿、上肢、全身放松训练,各部位训练保持5min。同时,在放松训练中,可引导患者做相关的运动想象,如在沙滩上散步慢走。训练结束,指导患者将注意力回归到自己的身体上,回归房间,睁眼。每日训练1次,每次保持10-15min。为改善患者治疗期间舒适度,除在机体训练方面外,应强化心理层面的舒适度,如利用正念减压疗法、听轻音乐、选择患者感兴趣话题与之闲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同时注意病房舒适环境打造,除保证温湿度合理外,可将无毒害花草植物摆放在室内,改善患者心境。另外,干预中需在知识宣讲方面加强,部分患者对疾病认知较差,且因活动能力下降,丧失治疗信心,可能出现负性心理,需要做好知识讲解工作,告知下肢偏瘫要点、肢体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告知康复的要点,需要积极配合整个康复护理过程,强化肢体功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1.3 观察指标
利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量表、肢体功能FMA评价量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方式,对患者神经缺损情况、肢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2-3]。同时,利用焦虑抑郁量表SAS、SDS对患者心理健康情况观察[4]。另外,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患者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神经功能、下肢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分别利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描述,统计学处理通过软件SPSS 22.0实现,组间对比经过t检验、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神经功能、上肢与手功能评分结果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评分结果基本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结果低于对照组,FMA评分与MBI评分结果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负性心理评分结果观察
负性心理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基本相近,干预后观察组各评分结果相比对照组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调查结果
护理满意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对照组分别为14例、8例,观察组分别为19例、10例,满意率结果对照组73.33%(22/30)与观察组96.67%(29/3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者神经功能、下肢功能评分结果比较(±s,分)
表1 患者神经功能、下肢功能评分结果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
表2 负性心理评分结果观察(±s,分)
表2 负性心理评分结果观察(±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
3 讨论
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对患者日常生活有极大影响。临床常见的干预方式以基本的康复训练指导、药物应用等方式为主,虽然可对患者症状改善,但无法保证获取较好的预后,肢体功能改善困难[5]。从大多患者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表现看,主要以运动受限、日常生活难以自理等为主,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且因此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心理,对康复治疗失去信心,而这种不良情绪很大程度又会影响预后。在此背景下,考虑引入运动表象训练模式,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并在舒适护理模式下使患者负性心理得到改善[6]。其中运动表象训练模式,实施的要点在于引导患者进入虚拟的情境,在该情境下完成运动训练,在想象活动下改善神经缺损功能,这对于强化肢体运动功能有明显效果。再如护理干预中,采取舒适护理模式,从患者生理、心理各方面帮助患者提高舒适度,如生理方面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环境,在病区环境上改善,再如心理层面,利用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正念减压疗法等,帮助患者调整不良心理,以此使心理状态调节。
既往研究报道中,对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临床康复训练中干预措施做出较多分析,如赵天玲等在研究中,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常规作业疗法的42例纳入参照组,而联合运动表象训练的42例纳入试验组,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在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相比参照组均有明显优势,提示干预效果较为理想。再如李月理研究中,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为对象,50例常规作业疗法患者阿茹对照组,联合运动表象训练的50例纳入观察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观察组均有明显优势,且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相对较高,说明表象训练方法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这与本次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本次研究结果中,干预前两组患者各评分结果基本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结果低于对照组,FMA评分与MBI评分结果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患者神经功能、日产生活能力在运动表象训练、舒适护理模式联合下改善均较为理想。干预后观察组各负性评分结果相比对照组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理想。满意率结果对照组73.33%(22/30)与观察组96.67%(29/3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对该种模式认可度较高。
综上,运动表象训练、舒适护理模式联合应用于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干预中,有助于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