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药学科普的应用与分析
2021-06-24马海东徐中良
马海东,徐中良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药学部,重庆400000)
0 引言
我国城乡居民用药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用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具备合理用药等基本医疗素养的居民为9.56%,能够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居民比例约为15%[1];重庆市居民的基本医疗素养仅为5.55%[2]。2013年原国家卫计委就合理用药主题宣传活动等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在全国网络知识竞赛中只有6.3%的网友能够全部答对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的10道合理用药常识题,60%以上的被调查者最希望获得合理用药相关知识。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城乡居民关于合理用药等维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三级医院要组建健康科普队伍,制定健康科普工作计划,建设微博微信新媒体健康科普平台。在国家鼓励“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的大背景下,依托微信公众平台提供药学科普是对传统药学服务的拓展,具有发布快捷、即时、扩散面广等优点,可搭建起药师与大众安全用药的新桥梁,以提升药学科普的工作效率,弥补传统药学服务的不足[3]。目前如何提高微信公众平台的药学科普作品传播效果已成为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将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4]方法应用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药学科普的整个过程,旨在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采取科学的统计工具及方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来解决工作现场和管理活动的问题,以期提升药学科普文章的阅读量,由此普及正确的安全、合理用药知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20年3月在微信公众平台认证“重医附属永川医院药学部”公众号,选取其推送的药学科普文章为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主题选定与拟定活动计划
由10名药师组成品管圈,圈员通过头脑风暴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了4个备选主题,运用评价法从上级重视程度、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共4个维度进行主题选定,确定得分最高的“提高微信公众平台药学科普文章阅读量”为活动主题,衡量指标为阅读量,经类型判定为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此次活动的时间为2020年6~12月,并拟定品管圈十大步骤的具体活动计划。
1.2.2 现状把握
绘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药学科普的流程图,了解并发现可能影响药学科普文章阅读量的环节,确定了文章选题、内容撰写、图文编辑、文章推送、文章转发共5个方面是此次品管圈活动改善的重点。采用Likert五点量表,以重要度与难易度为维度进行评价,其中非常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3分、不重要2分、非常不重要1分,非常困难5分、困难4分、一般3分、容易2分、非常容易1分。根据四象限法则以重要度为横轴,难易度为纵轴,将上述各环节的总平均分分布于坐标图内的4个象限,以重要度得分高、难易度得分低的文章选题、内容撰写、文章推送列为最亟待改善的重点。
1.2.3 目标设定
根据有关的文献报道,“余杭一院药学”[5]、“雪芳药剂”[6]、“市一药学服务”[7]所推送的药学科普文章平均阅读量多数在100~300次。本研究中品管圈活动前共推送药学科普文章7篇,总阅读量112次,平均阅读量16次,将其设立为现况值。根据目标达成的可能性,经全体圈员考量圈的水准,设立阅读量参考值为100次、圈员能力为60%,拟定科普文章的阅读量目标值为66次。具体公式计算: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参考值-现况值)×圈员能力。
1.2.4 解析
针对重点改善环节,通过头脑风暴找出了选题未结合时事、选题未形成系列、选题与其他微信公众平台同质化较高、文章题目不生动缺乏吸引力、文章内容文字较多、文章内容不够通俗易懂、人员重视度不够、人员撰写科普文章能力不足、微信公众平台缺乏推广、激励措施不完善和团队协作不足共11个有可能的影响因素,从文章、药师、平台、管理共4个维度绘制鱼骨图,由全体圈员以重要3分、一般2分、不重要1分进行经验判断评价。依照二八法则确定主要原因后,设计检查表收集数据并绘制柏拉图找出了2个真因。
1.2.5 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
拟定微信公众平台缺乏推广、人员撰写科普文章能力不足的解决对策,从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三个维度进行对策选定,分段实施后了解每个对策的改进成效。
1.2.6 效果确认与标准化
效果确认方式分为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以目标达标率在90~110%之间作为评估有形成果是否成功,具体公式计算:目标达标率=(改善值-现况值)/(目标值-现况值)。无形成果以药师自身参与活动前后对责任感、团队凝聚力、个人自信心、交流沟通力、发现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QCC手法运用共7个维度的主观判断加以衡量。并将能够有效改善问题点的对策予以标准化。
1.3 统计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7建立数据库,以频数、构成比、改善度等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截至2020年12月共推送药学科普文章14篇,总阅读量557次,平均阅读量约40次;其中品管圈活动后共推送7篇,总阅读量445次,平均阅读量约64次,目标达标率为96%。按照药学科普文章内容分类,其中疾病用药是指从具体疾病角度介绍药物的预防与治疗知识;用药常识是指涉及药品效期、相似药品识别、特殊剂型、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等具体药物知识;医药政策是指有关药物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制度等[8]。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药学科普文章内容分布情况
2.2 无形成果
由全体圈员以非常好5分、好4分、一般3分、差2分、非常差1分对7个维度进行评价,活动前后的评定分别在目标设定时与改善方案后,结果显示各维度得分均有所提高,具体结果见表2。利用雷达图了解活动前后的无形成果,具体结果见图1。
表2 无形成果各维度得分情况
图1 无形成果雷达图
3 讨论
随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措施逐步推进,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是医疗服务的重要内容,转变药学服务模式是实现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药学服务能力、加强药师队伍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举措。为支持药师用严谨科学的态度积极探索互联网药学服务的新模式,中国药师协会患者教育工作委员会等5家机构联合制定的《药师提供互联网科普与咨询服务的专家共识》指出,互联网药学科普系药师运用医学、药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在互联网上提供科普信息以促进公众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目前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媒体,成为了药学科普传播的新选择。然而已有的研究表明,医疗机构药学部门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创作的科普作品内容、形式各异,传播效果不尽相同,面临着传播程度有限、创作能力不足、内容重复且覆盖面小等挑战[8]。本研究运用品管圈方法也显示,微信公众号的推广效果不佳与药师科普创作能力不足是当前影响药学科普作品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3.1 药学微信公众号有待进一步推广
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广泛地传播是药学科普达到普及合理用药知识的先决条件。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无法主动添加微信用户关注,而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依赖于用户的广泛参与,因此宣传推广工作显得十分重要[9]。本研究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前通过“重医附属永川医院药学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药学科普文章阅读量较低,经实施在药房发药窗口、用药咨询窗口粘贴二维码提醒患者扫码关注等对策后,公众号用户数与科普文章阅读量均有一定的增加,但与门诊取药的患者数量比较差距仍然较大,也反映出传播效果仍有提升空间。来自国内其他三级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开展微信公众平台药学科普的研究显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学部”[10]、“安徽儿童用药咨询”[11],两者关注的微信用户数均将近7000人,所推送的综合排名前10位科普文章的单篇累计阅读量多数可达1000次以上。因此,为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还应继续通过加强院内引导、社区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推广,以提高覆盖人群。此外,信息传播效果不仅依赖微信用户基于需求的主动接收,还需要借助转发、分享与收藏来实现[12]。这也提示药师应创作出大众最关心、最容易接受的科普作品,使得用户可以将感兴趣的进行延伸传播。
3.2 药师科普创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药师的药学专业知识、科普技能直接决定了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药学科普的服务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涉及用药常识、疾病用药的科普文章阅读量较高,但其中部分科普文章的阅读量明显低于设定的目标值。这可能与药学科普文章均来源于参加此次品管圈的药师所撰写、编辑与推送,而不同药师在专业知识储备、科普创作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有关。针对新媒体时代下药师科普能力提升的研究表明,大多数药师面临的是知识面不足,需通过参加培训、比赛及学术活动等方式,不断提高药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13]。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药师在开展药学科普的责任感、发现问题能力等方面提高较明显。因此,应充分发挥药师的积极性,加强药师科普能力的培养,以增强药学科普作品的持续创作能力与吸引力。
4 结语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药学部门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药学科普仍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态,科普作品的传播效果远远不能满足大众对合理用药等基本医疗素养的需求。因此,有必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措施,增强药师科普创作能力,以提升药学科普作品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