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临床动脉硬化指标、血生化指标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评估程度关系的研究
2021-06-24王德杰王付镇王岩梅董鲁燕韩玉刚
王德杰,王付镇,王岩梅,董鲁燕,韩玉刚
(山东电力中心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
0 引言
调查显示心血管病位居我国居民死因首位,据估算现患人数2.9亿[1],1990~2016年间,所有类型的心血管病(除风湿性心脏病增幅20.7%外),增幅均在65%以上[2]。已有研究表明外周动脉血管疾病对心血管病的发展和结局均有影响,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密切。踝臂指数(ABI)、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是一种非侵入性评估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指标,常用于评价外周动脉功能和结构[3,4],以识别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个体。在动脉硬化早期检测到动脉僵硬度的变化,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5]。另有研究表明[6-8],高同型半氨酸血症(HHcy)和高尿酸血症(HUA)同样能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促炎作用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本研究采用“国人 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简易模型[9]对在我院体检健康人群进行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探讨ABI baPWV、UA、Hcy与ICVD10年发病风险相关性,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19年 3-6 月来我院体检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②不能耐受baPWV、ABI检测者。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及体格检查
自我管理问卷调查:包括生活方式、疾病史和家族史;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
1.2.2 血生化检测
空腹静脉血采用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FBG)、TC、UA、Hcy等。
1.2.3 ABI、baPWV检测
应用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双侧ABI、baPWV测量。ABI取左右两侧低值,baPWV取左右两侧高值[10]。
1.3 诊断标准
(1)年 龄:35~39、40~44、45~49、50~54、55~59岁 共 分5层。(2)血压:以收缩压(SBP)为标准分为6层,<120mmHg、<130mmHg、<140mmHg、<160mmHg、<180mmHg和≥180mmHg。(3) 总 胆 固 醇(TC):<5.20mmol/L和≥5.20mmol/L共2层。(4)体重指数(BMI):分为3层,分别 为 正 常(BMI<24kg/m2)、超 重(24kg/m2≤BMI<28kg/m2)和肥胖(BMI≥28kg/m2)。(5)糖尿病:定义为空腹血糖≥7.0mmol/L或已被医生诊断为糖尿病,分为是否糖尿病2层。(6)吸烟:定义为每天至少吸1支,且连续吸烟≥1年,分为是否吸烟2层。(7)ABI:正常范围0.9~1.3,ABI<0.9或ABI>1.3为异常分为正常和异常共2组。(8)BaPWV:正常baPWV<1400cm/s,大于该值提示全身动脉僵硬度升高,分为正常和异常共2组。(9)Hcy:血清Hcy正常参考范围:5-15μmol/L,空腹血清Hcy≥15μmol/L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11]。(10)UA:高尿酸血症(HUA)的诊断定义为: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血尿酸>420μmol/L,女性血尿酸>360μmol/L[12]。
1.4 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
采用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开发的国人ICVD10年发病简易预测模型及评估方法,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吸烟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量化评分,计算评分总和,得出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值。绝对危险按照:<5%为极低危,5%~10%为低危,≥10%为中高危分为三级。
1.5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AS 9.4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清理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ICVD10年发病危险度及其影响因素(AABI、BaPWV、HUA和HHcy)的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2413例体检者。年龄范围为35-59岁。其 中,男 性1760人(72.94%),女 性653人(27.06%)。平均(50.28±4.25)岁,其他相关指标情况见表1。
表1 2413例受检者相关指标情况
2.2 不同性别的ICVD危险因素相关指标异常检出/暴露情况
除TC外,不同性别体检者的ICVD危险因素(吸烟、血压、血糖、ABI、BaPWV、UA和Hcy)的暴露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烟、TC异常、BMI异常,高血压、糖尿病、ABI异常、BaPWV异常、HUA和HHcy在男女暴露率分 别 为64.94%/2.14%、630/248、1318/291、937/191、286/16、35/22、767/187、326/17,413/75。其中,吸烟、BMI异常、高血压、糖尿病、BaPWV异常、HUA、HHcy的比例男性高于女性,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的ICVD危险因素相关指标异常检出/暴露情况
2.3 不同性别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情况
将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分为极低危、低危和中高危,不同性别间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5,P<0.05)。男性与女性在极低危、低危和中高危的检出率分别为78.13%/94.79%、16.65%/3.06%和,5.23%/2.14%。极低危、低危和中高危的中位数分别为1.50(0.80,2.90)、5.40(5.40,7.30)、16.80(12.80,16.80),见表3。
2.4 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与AABI、BaPWV、UA和Hcy的方差分析
ABI、BaPWV、UA、Hcy在不同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分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BaPWV、UA和Hcy的值随着发病绝对危险度等级的升高而增加,ABI则相反,见表4。
2.5 ICVD10年发病危险度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发病危险度(中高危,低危和极低危)作为因变量,纳 入AABI、BaPWV、UA和Hcy4个 指 标 进 行Logistic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AABI、BaPWV、UA与Hcy4个指标均为影响发病危险度的危险因素,AABI(OR=0.030,95%CI:0.010~0.085,P<0.05)低的人群比高AABI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中高危的发病危险度,BaPWV(OR=1.0 04,95%CI:1.003~1.004,P<0.05)高的人比低BaPWV的人更容易出现中高危的发病危险度,UA(OR=1.002,95%CI:1.001~1.003,P<0.05)高的人群比低UA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中高危的发病危险度,Hcy(OR=1.017,95%CI:1.004~1.030,P<0.05)高的人群比Hcy低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中高危的发病危险度,见表5。
表5 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不同性别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情况
表4 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与AABI、BaPWV、UA和Hcy的方差分析
3 讨论
“国人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简易模型,不同于国外[13-15]开发的冠心病发病危险评估工具,采取更符合我国人群特点的危险因素年龄、血压、性别、体重指数、血清总胆固醇、糖尿病和吸烟这7个指标,在我国人群中得到广泛应用[16-19]。
踝臂指数(ABI)是踝部收缩压与两肱动脉收缩压的最高值之比,有效筛查和诊断外周动脉疾病(PAD),预测心血管风险。Hisayama Study[20]显示日本普通人群中ABI≤0.9的受试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ARTPER[21]队列及Kaan Sozmen[22]调查结果显示ABI测量值纳入冠心病风险评估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无症状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Marie Henrike Geisel[23]的研究表明进一步说明ABI对于评估普通人群中未来高风险的人群具有最大的价值。我国关于华南地区人群的一项研究显示[24],高ABI与普通人群发生心血管和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之间的关系。
BAPWV是一定距离动脉节段上脉搏波传导速度,数值越大,血管弹性越差,动脉硬化程度越重,是冠状动脉疾病(CAD)存在和严重性的可靠预测指标[25]。Framingham[26]研究显示高PWV与非高血压和高血压患者CVD风险增加的趋势有关,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终末期肾病的普通人群以及其他高危人群进行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baPWV升高1m/s会增加12%的患心血管病风险[27]。一项14673名日本参与者的荟萃分析显示将baPWV确定为在没有血管疾病史(CVD)的日本受试者中发生CVD风险的独立预测指标,可以增强预测CVD发生风险的功效[28]。日本高岛研究[29]从2002年到2009年,共对4164名没有CVD史的男性和女性进行了baPWV的测量,结果显示较高的baPWV(18m/s及以上)是日本普通人群中CVD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不仅高尿酸血症而且低尿酸血症也与CVD风险有关[30,31]。EPOCH-JAPAN[32]研究在日本男性和女性中,血清尿酸水平最高的五分位数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相关。最近的证据表明[33],高血清尿酸(SUA)水平可能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且独立的危险因素。我国的一项研究[34]表明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CVD相关。高尿酸血症和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的荟萃分析[35]表明,高尿酸血症可能会增加冠心病事件的风险。
同型半胱氨酸理论[36]认为,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代谢和营养异常会导致普通人群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归因于同型半胱氨酸化脂蛋白与微生物的聚集,在动脉易损斑块形成过程中阻塞了血管。据报道[37],患有代谢综合征(MS)和血管并发症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关于原发性高血压(EH)研究[38]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心血管事件(CVE)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改善危险分层的潜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ABI、PWV、Hcy、UA与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相关,且BaPWV、UA和Hcy的值随着发病绝对危险度等级的升高而增加,ABI随着发病绝对危险度等级的升高而降低,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受检者将来发生ICVD的危险,对心血管疾病靶器官的损害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对ICVD的预测价值,有望成为心血管病的预测的新指标。
综上所述,ABI、PWV、UA、Hcy有助于在临床前期发现及降低心血管发病风险,但一次评估并不能代表终身患病风险,对高风险人群早期干预,进行二次随访评估,以确保风险评估的周期性和连续性,切实降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