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小儿面瘫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评价

2021-06-24徐金枝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1期
关键词:面神经面瘫病程

徐金枝

(赤峰市医院康复医学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0 引言

在临床上,面瘫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麻痹症状,又被称作是“口眼斜歪”。该病症主要是由中枢性运动障碍导致的,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为面部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1]。儿童面瘫是面瘫患者中较为特殊的一种,面瘫通常分为周围性与中枢性,儿童中枢性面瘫的致病原因多数是由于患儿的头部受到了损伤,或者因患儿罹患脑肿瘤、病毒性脑炎等疾病而导致的。在临床上,中枢性面瘫的发病率较低,周围性面瘫比较常见[2]。周围性面瘫又称作周围性面神经炎、Bell麻痹等,主要是患儿的面神经管内发生了组织急性水肿,导致面神经受到压迫,亦或者是患儿的面神经本身患有的炎症导致面神经核以及其周围的组织受到影响所致,对患儿的面部的正常运动功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主要致病原因包括神经纤维瘤、耳部感染、寒冷天气影响、脑膜感染等,不同年龄段、不同时节均存在发病的几率,且常发于面部的一侧,患儿表现出眼睑无法完全闭合、额纹变浅或消失、嘴角歪斜等,无法正常作出鼓腮、皱眉、眼睑闭合等动作,对患儿的日常生活形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4]。故本文主要是研究针灸对于小儿面瘫的治疗效果,并对其治疗有效率作出评价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抽取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时段内收诊的面瘫患儿,对60例予以分组。纳入标准:患儿诊断结果符合面瘫的相关诊断标准,在临床上表现出面瘫的临床表现症状:发病突然、眼睑无法完全闭合、额纹不对称、眉毛不平齐等,鼻唇沟变浅,口角出现歪斜,涎水外流、唇吻异常,患儿四肢存在正常的生理发射,且未出现病理反射,肌力正常;经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后,患儿家属在对研究有基础了解后签署同意书。患儿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

常规组的患儿年龄8~113个月,平均年龄为(68.7±3.5)个月,病程2~28天,平均病程为(12.7±1.5)天;观察组的患儿年龄8~115个月,平均年龄为(69.5±3.6)个月,病程2~28天,平均病程为(12.7±1.5)天。

比较观察组与常规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其余资料,组间观测信息经检验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常规组:该组患儿给予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选择患病一侧的百会穴、阳白穴、攒竹穴、太阳穴、四白穴、颧髎穴、下关穴、地仓穴、颊车穴、承浆穴、翳风穴、合谷穴等,健侧选择合谷穴,其余的穴位则依患侧进行选择。在进行针刺穴位选择时,需根据患儿的面瘫实际症状情况进行适当选择:人中沟歪斜的患儿选择水沟穴,鼻唇沟平坦的患儿选择迎香穴,目赤者则选择睛明穴。进行针刺治疗前,患儿保持仰卧位体位,并对所需进行针灸的皮肤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使用长约1寸的30号毫针对百会穴进行平刺,用长约1.5寸的毫针对合谷穴进行针刺,其余穴位则选择长约1寸的30号毫针进行针刺,留针时间在30分钟左右,1天1次,1个疗程为10天[5]。

观察组:该组患儿给予针灸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所进行针灸的穴位包括百会穴、阳白穴、攒竹穴、太阳穴、四白穴、颧髎穴、下关穴、地仓穴、颊车穴、承浆穴、翳风穴、合谷穴等,健侧选择合谷穴,其余的穴位则依患侧进行选择。在进行针灸穴位选择时,需根据患儿的面瘫实际症状情况进行适当选择:人中沟歪斜的患儿选择水沟穴,鼻唇沟平坦的患儿选择迎香穴,目赤者则选择睛明穴。进行针灸治疗前,患儿保持仰卧位体位,并对所需进行针灸的皮肤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针具选择及针刺方法同常规组,留针时间在30分钟左右,在起针后,使用点燃的艾条对针刺穴位进行回旋灸,每个穴位2~3分钟,每次艾灸时间在15分钟左右,1天1次,1个疗程为10天[6]。

1.3 疗效标准

在进行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以下列评判标准进行评定:

无效: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无显著的改善现象。

有效: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发生了明显的改善,但患儿仍一侧口角稍偏,无法完成闭口鼓气、眼睑闭合等动作。

显效: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基本上消失,在完成大幅度的面部表情时,面部表情可两侧对称。

治愈: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基本上消失,面部表情恢复两侧对称。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将常规组和观察组的患儿的基本资料和各项研究数据录入到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年龄、病程、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使用[n(%)]表示,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使用()表示。当P值小于0.05时,则可以认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值大于0.05时,则可以认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2 结果

治疗效果相较常规组,经对观察组进行观测,治疗总有效率所得结果呈更高显示,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情况比较[n(%)]

3 讨论

面瘫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面部神经麻痹性疾病,主要的表现症状为患儿的口部与眼部向一侧发生歪斜,在中医的医学范畴内将其归为“口僻”、“口㖞”、“口眼㖞斜”等,在现代医学的范畴里则将其分为面神经麻痹,在我国发病率较高[7]。有研究调查显示,我国的面瘫发病人数10万人中便有26~34例病患,患病率约在0.3%左右,每年大概有335万的患者。该病症会对患者的外部容貌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均产生了一定的严重影响[8]。

小儿面瘫是面瘫患者中特殊的一种,中医学认为,该病症在一般情况下,是因患儿的体内正气虚空,脉络空虚,风寒的邪气入侵体内,少阳脉络瘀阻造成的,故导致患儿出现气血阻滞,无法正常上达,肌肉功能出现异常等情况。幼儿精气未得到充足的补给,因此更加容易被外部的邪气所侵袭,在风寒侵袭到幼儿的面部经络时,对该部位的正常肌群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幼儿出现口眼歪斜的症状[9]。在临床上,现代医学偏向于将小儿面瘫的致病因子归于受凉、感染病毒、自主神经的不稳定性、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等,抑或是患儿的局部营养血管发生痉挛,面部的神经组织因此出现水肿、受压、缺血的情况,而导致面部神经麻痹的后果。故综上所述,将该病的致病因素归为风邪入侵,风是百病之长,因此患儿的卫气虚弱、腠理不固,造成患儿出现面部麻木、口眼歪斜等情况[10]。

在探索面瘫的治疗方案时,主要集中在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使用中医学进行治疗时,一般采取针灸进行治疗,并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针灸具有治疗起效快、后遗症少、简单便捷、成本低、性价比高等优点,据统计,针灸的临床有效率可高达90%以上,治愈率接近百分百,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面瘫的治疗中。针灸治疗时以针刺为主,艾灸、拔罐、电针、推拿等方式为辅,可有效对面瘫进行对症治疗,在穴位选择时,一般是分为局部取穴与远端选穴,根据患儿的患病位置进行穴位的合理选择。

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针灸在小儿面瘫的治疗中,表现出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值得扩大推广的范围。

猜你喜欢

面神经面瘫病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如何平衡肿瘤全切和神经功能保留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