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对胃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2021-06-24张扬于静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血浆淋巴结胃癌

张扬 于静波

FIB 是血浆中的主要凝血因子之一,其浓度在血浆中也是最高的,是纤溶酶和凝血酶经一系列复杂反应后得到的终极产物[1]。所以血浆FIB 浓度的改变,不但可以提示凝血功能不全,而且还与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转移都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当患者患有恶性肿瘤时其血液大多处于一种高凝状态。而人体出现的这种高凝状态会进一步促进肿瘤的恶化,并与其转移程度密切相关[2]。此次研究通过测量80 例胃癌患者和其他人群的血浆FIB 含量,明确其诊断的相关性,并研究其和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和转移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期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经明确诊断的胃癌患者80 例设置为胃癌组,其中男46 例,女34 例;年龄54~81 岁,平均年龄(69.48±5.58)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3.27±1.21)年;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51 例,无淋巴转移29 例;分期:Ⅰ期18 例,Ⅱ期19 例,Ⅲ期27 例,Ⅳ期16 例。选取本院同期治疗胃部良性病变的患者40例设置为胃良性疾病组,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9~82 岁,平均年龄(69.30±6.77)岁;病程4~15 年,平均病程(10.62±4.59)年;萎缩性胃炎12 例,胃溃疡17 例,胃息肉11 例。同时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40 例设置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51~80 岁,平均年龄(69.50±6.18)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抽取静脉血于BD 公司109 mmol/L 枸橼酸钠抗凝剂的真空管,抗凝剂与全血之比为1∶9,3000 r/min 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待测。血液标本于离体4 h 内完成检测。采用美国BeckmanCoulter 公司ACL-9000 全自动凝血/纤溶分析仪进行FIB 检测(Clauss 法),使用美国BeckmanCoulter 公司原装试剂,以FIB>4.0 g/L 定义为高FIB 血症[3]。应用日立7170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CRP,其临界值设为3.0 mg/L。以罗氏Elecsys2010 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CEA、CA19-9、CA72-4,TPS 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方法。

1.3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FIB、SCRP、CEA、CA19-9、CA72-4、TPS 水平,比较胃癌不同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FIB、SCRP 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三组血FIB、CEA、CA19-9、CA72-4、TPS和SCRP 水平比较 胃癌组的FIB、CEA、CA19-9、CA72-4、TPS 水平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S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血FIB、CEA、CA19-9、CA72-4、TPS 和SCRP 水平比较()

表1 三组血FIB、CEA、CA19-9、CA72-4、TPS 和SCRP 水平比较()

注:与胃癌组比较,aP<0.05

2.2不同临床分期的胃癌患者的FIB 浓度比较 不同临床分期的胃癌患者的FIB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的胃癌患者的S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临床分期的胃癌患者FIB 及SCRP 水平比较()

表2 不同临床分期的胃癌患者FIB 及SCRP 水平比较()

注:与Ⅰ期比较,aP<0.05;与Ⅱ期比较,bP<0.05;与Ⅲ期比较,cP<0.05

2.3有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FIB 和SCRP 水平比较 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FIB 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S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有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FIB 和SCRP 水平比较()

表3 有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FIB 和SCRP 水平比较()

注:与有淋巴结转移者比较,aP<0.05

3 讨论

在我国现阶段,在临床上比较多见的恶性肿瘤中胃癌是其中之一,其病发的人数位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4]。所以当下情况要寻找一种既能准确的判断胃癌又能预估其转归的检查方式就成为我们临检医师需要努力的目标[5]。FIB 是血浆中的凝血因子之一,其主要作用就是防止出血,而且因含量最高,所以在凝结血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以前,临床监测血浆FIB 主要还是用来评估其血液凝固功能水平的高低,预测其血栓或出血风险,并对溶栓、抗凝或止血治疗做进一步的指导。血浆FIB 在肝脏生成,其分子量是350 kd,血浆FIB 通过机体的凝血酶经过氧化水解后生成FIB,其活性时间是4~5 d。血浆FIB 在急性发病期会迅速合成并起效。但现阶段,血浆FIB 浓度和肿瘤及机体炎性反应的直接关系还不得而知。现代研究的重点是血浆FIB 和恶性肿瘤的生长、转移的相关性。许多试验均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FIB 含量普遍较高,但根本原因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可能当恶性肿瘤细胞扩散到血液中时血小板活性被激发,当血小板释放出大量FIB 时其血液中FIB 也会升高[6]。所以目前的共识,考虑胃癌患者血浆FIB 高浓度的原因包括:①肿瘤细胞扩散到血液中时与大量的内皮细胞与血小板相遇后后者的活性被激发,从而大量生成高度活跃的产物,血小板功能增加,导致α 颗粒大量释放,其内含的纤维蛋白被放散入血,并进一步加速肿瘤细胞的扩散;②肿瘤细胞大量激活内皮细胞,导致其放散出许多凝血因子,启动了凝血系统,加速血液凝固,诱发血栓生成,同时可以促使内皮细胞,进一步合成纤维蛋白溶解酶,从而激发了纤溶酶抑制剂,间接减缓FIB 的分解代谢,故血浆FIB 浓度上升[7];③恶性肿瘤细胞也会生成血管增生物质,导致肿瘤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异常茂盛,肿瘤细胞脱落导致癌栓,随着血液循环扩散到狭窄处,能诱使血流动力学障碍,本就FIB 浓度已经上升,极易造成栓塞,从而又激发了纤溶酶,而分解FIB 得到的物质(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可以反馈给肝脏,进而又加速血浆FIB 的合成;④血浆FIB 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其加强成纤维细胞中的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的分泌和效能,从而加速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放散。所以从降低胃癌患者的高凝形式这个思路可以提供一个合理的诊疗方式。血浆FIB 加速肿瘤细胞转移的原因是,血浆FIB 在肝脏中生成,其分子量较大,属于一种蛋白质,而血浆FIB 加速肿瘤细胞扩散的方法有:①血浆FIB 由二聚体生成,通过一个二硫键将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相连,肿瘤细胞对FIB 受体有高度敏感性,而FIB 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受体也高度敏感,所以肿瘤细胞随诊血液循环,扩散到其他成长的组织血管中,与其内皮相连接;②血浆FIB的受体与血小板的糖蛋白高度契合,所以肿瘤细胞根据FIB 的特性,与血小板聚集产生更大的结合物质,其中肿瘤细胞在其中心位置,外层由FIB 与血小板形成,所以轻易躲避了免疫系统的追踪和消灭。通过另一个试验得知,治疗前,其血浆FIB 浓度能够诊断卵巢表皮细胞癌和子宫内膜癌,而且其诊断的准确率和敏感程度均较理想[8]。而且另一个相关试验也证实,肿瘤患者的存活率下降,跟患者长期处于高浓度的FIB 有密切关系,所以测量FIB 浓度能较准确的评估胃癌患者是否发生转移的主要手段之一[9]。此次试验观察证实:胃癌患者的FIB 浓度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人群,这和其他相关文献的结果相同[10]。所以FIB 也可以预测胃癌转归。而肿瘤的各种转移会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其预后越不利。据统计,约有75%以上的肿瘤患者均因肿瘤细胞的扩散而失去治疗价值。临床有大量的试验证明,高浓度的FIB 会加速肿瘤细胞的扩散,但是FIB 也在急性炎性反应阶段被激活,所以当出现炎性反应时其浓度也能上升,所以其准确性就会大打折扣。此次试验表明,胃癌患者的FIB 浓度与胃癌的扩散呈正相关,但是SCRP 和胃癌扩散无明显联系,说明FIB 的增多不但与炎性反应相关,也和肿瘤的转归密切相关。此次观察还证实,血浆FIB 的浓度高低和肿瘤标志物CEA、CA72-4、TPS 的浓度高度一致。

综上所述,通过检测FIB,根据其浓度的高低可以帮助鉴别胃癌与其他良性肿瘤的类别,对患者病情的预后和转归起到提示作用,意义明显。

猜你喜欢

血浆淋巴结胃癌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