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舞蹈教育中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优化

2021-06-23李晓君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舞蹈教育传承优化

李晓君

[摘  要]中国民族民间舞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不同地区文化的影响,是融合了多民族风格后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表现形式。高校舞蹈教育在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过程中,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必要性与教学现状要有一定的了解,并在这个基础之上对现有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进行传承与优化。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气质,使学生不仅能够充分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优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及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舞蹈教育  中国民族民间舞  传承  优化

课题:教育部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不同年龄段幼儿特点及指导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2019XQJYKT53);陕西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改革研究”(课题编号:SZJYB19-013)。

设置独立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的必要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独立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不仅是多样化舞蹈的教学要求,同时还是民族文化传承与优化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安排上要充分考虑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的现实需要,在课时设置方面,首先要能够将中国民族民间舞文化内容讲解清楚。其次要安排专业教师担任该课程理论的讲解任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文化内涵,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舞蹈气质。最后要将理论知识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相结合,最终达到更好地传承与优化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目的。

1.中国民族民间舞丰富的内容和影响

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理论范畴的一种,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复杂而又博大精深的。在舞蹈的特征、类型及研究课题等方面,都具有其自身独有的特色。中国民族民间舞并不仅是艺术表现形式的一个合集,同时其还是多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特色,而中国民族民间舞则是中国各民族舞蹈文化的精髓所在。除此之外,由于不同民族所生活的地区不同,自然环境与发展程度也有较大的区别,这些因素对中国民族民间舞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而不同民族的舞蹈所表达的情感方式都各具特色。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民族民间舞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和审美意识都浓缩在每一个动作之中,然后以极具特色的舞蹈形式表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民族民间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起来的,并且始终保持着自身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特色。

2.中国民族民间舞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

由于不同民族的舞蹈特点是不同的,其蕴含在舞蹈表演中的历史文化内涵主要有民族精神。此外,其还蕴含有农耕文化、草原文化、农牧文化、绿洲文化、海洋文化等。

3.传承和优化中国民族民间舞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形式的多样性研究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是因为单一研究舞蹈表现形式容易出现研究成果较为贫乏和单薄的问题。因此,在做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研究时,要采用多专业交叉综合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要多考虑地理学、历史学、民族学、美学等多专业因素的影响。只有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探索之后,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传承与优化中国民族民间舞。

高校舞蹈教育中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育现状

近年来,部分高校设置了独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从而达到传承与优化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目的。但由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设立的时间相对比较短,在其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资料匮乏

由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是近年来才设置的新课程,大部分高校在该课程的理论讲解方面,多是使用潘志涛教授主编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这就使得在整个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教学内容显得较为单薄,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方面的讲解不够深入,造成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认识是比较浅显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进一步的传承与优化。

2.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方式的单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教师并不是专业出身,因此他们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把握不是很到位,因而难以在现有的舞蹈形式上进行优化和创新,再加之当前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教学方式比较陈旧,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及社会发展对中国民族民间舞人才的要求。一方面是在教学方式上,大部分教师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小,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3.教学内容缺乏

教学内容缺乏是当前高校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一方面,高校对学生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仅仅停留在舞蹈技巧的教学上,对有关于舞蹈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知识讲诉较少,这也直接导致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得相对比较少,而这也非常不利于学生舞蹈气质的培养。一方面,傳统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想要学生充分感受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中的民风民情,是需要学生去当地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的,只有学生体验并理解了舞蹈中的文化内涵,他们才能够在舞蹈中充分地展示出民风、民情来。但当前的高校教学中学生很少会有这样的学习机会,他们大多是处于传统课堂学习之中的。长此以往,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的特色不能得到充分的传承与优化,“泯然众人矣”只是时间的问题。

高校舞蹈教育中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优化

1.中国民族民间舞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

如果要很好地传承中国民族民间舞,首先就要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承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关键点在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起源和发展的讲述。就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起源来看,人们将生活中的耕种和狩猎作为舞蹈动作的重要灵感来源,并在其中加入了节奏与情感等因素,从而使舞蹈这一表现形式更具韵味。原始舞蹈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当时审美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过程中,其民族特色也越来越明显,例如我们熟知的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芦笙舞及侗族的狮子舞等。这些舞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充分融入了地方民族特色,舞蹈形式变得别具一格。除此之外,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趋势与舞蹈动作的演变形式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当时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思想作风,从而彰显出特定时期的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这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外来舞蹈文化的侵扰和本土舞蹈文化的影响都会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有的时候会成为严重的阻碍。中国民族民间舞在传承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其所蕴含的独有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高校舞蹈教育作为文化传承与优化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基石,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优化更应该体现在教学中的方方面面。首先要拓宽教学渠道,打破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学习不再只停留在简单的舞蹈技巧方面的学习上,而是能够掌握更深层次的内容。其次,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教学之中是相当重要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水平,通过高标准的动作示范,帮助学生掌握舞蹈的每一个细节。最后是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打破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丰富教学的内容,例如增加视频教学,以弥补教学场地条件有限的问题,二是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充分感受和了解当地的民族风情和民族特色,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舞蹈之中,为中国民族民间舞注入“灵魂”。除此之外,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优化还离不开学生本身对舞蹈的热爱与刻苦练习。学习标准的舞蹈动作与领略独特的民族风俗都只是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打基础的,真正的传承与优化源自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坚持,只有在不断练习中才能感悟舞蹈动作的本真,而这是任何教师都无法教授出来的。

2.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发展时间和表现形式上都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因此,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时间的阶段性这一特征进行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更具有层次性,这不仅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脉络,还能够有助于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从而促使他们将民族风格与民族特色融合到舞蹈中。

在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优化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加强中国民族民间舞和其他不同舞蹈之间的交流,要紧跟时代潮流,采取兼容并蓄的发展策略,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状态,不断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进行改革和创新。除此之外,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精髓是舞蹈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这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紧跟时代创新发展的同时我们万万不能丢弃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勇于打破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去实地感受民族风俗和民族风情,然后将不同的风族民俗和民族风情融入自己的舞蹈之中,使其更具韵味。除此之外,加强学生在舞蹈中的情感表现力也是中国民族民間舞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创新可以从动作、技巧、音乐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将中国民族民间舞中的内涵与现代舞蹈的发展趋势结合起来,从而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和传承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通道。

高校舞蹈教育中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重要作用

1.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舞蹈教育中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其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在学习基本舞蹈技巧的同时,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还要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中的占比,对提高和完善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格魅力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舞蹈教学需要极高的审美意识和学习耐性,而思想道德教育则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方面,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他们之间构建良好且和谐的团体关系,这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良好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是学生学习舞蹈的基本。学生对舞蹈的鉴赏能力大多来自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所接触到的社会评价较高的舞蹈表演。学生在学习中接触美、发现美、认识美,进而评价美和创造美。这些都是对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中包含了不同民族对本民族舞蹈的详细描述和相应的训练内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解动作讲解时,要将舞蹈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充分而准确地传达给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感悟该舞蹈的情感寄托,领略该民族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所有教学的基本所在。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艺术类教育的一种,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教师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学习能力,充分了解自我,同时也为突破自我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强烈的自我认同感是学生能够轻松学习的关键,也是学生保持愉悦心态的主要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对学生采取多鼓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形成。最后,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艺术,是降压、解压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  语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优化,不仅是高校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还是每一位艺术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重要任务。要想中国民族民间舞走向世界,其必须具备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只有将经历过历史沉淀的民族精神融入舞蹈之中,才能够让极具风格的中国民族民间舞屹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

参考文献:

[1]杨梓.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情感教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2]于萌.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性组合的现状及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3]伍彦谚.《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4]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发展的再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5):1-4.

[5]黄斯.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性组合的风格演绎[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5):75-79.

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宝鸡

猜你喜欢

舞蹈教育传承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舞蹈教育对少儿成长的作用与意义
舞蹈在听障儿童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中的运用
从主体间性理论分析舞蹈教育模式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