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 高校卫生法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1-06-23张媛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张媛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总抓手。本文根据疫情期间涌现的抗疫英雄事迹和爱国主义元素,探讨高校卫生法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提出革新卫生法学课程教学目标,融入“立德树人”思政教育思想、建设卫生法学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资源库、构建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形式、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四个方面的有效实施路径,促进“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立德树人  卫生法学  课程思政  实现路径

基金项目:陕西省健康文化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JKWH2019-Q02);陕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20RW4);陕西高校新型智库:“一带一路”中医药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陕教〔2019〕44号)。

在新冠疫情防治过程中,我国涌现出了许多道德高尚、对人民和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模范。与之相反,有些人的不端行径也遭到了民众的谴责,甚至受到了法律制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目标不能只是单纯地衡量知识的增长,更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长期规划和根本任务。如果培养的人具有优秀的道德素养和崇高的理想及价值追求,不管从事哪个行业,都能够作出对人民有益、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而如果培养的人目光短浅,做事只顾自己而不顾全局,终有一天也会受到法律和道德的谴责。因此,教育的目标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

1.“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书中写道:“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显示出了中国人民从古至今的价值追求,其中首要为“立德”。“立德”就是树立德行、树立道德,通过正面教育进行引导、感化、激励,发挥榜样作用,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人无德不立,育人的第一要务在于立德。

“树人”一词出自《管子·权修》,书中写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树,意为培植、培养;人,意为人才。“树人”就是培育、造就人才的意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培育造就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十分不易。立德树人,就是培养道德、品行高尚的人才,为后代树立榜样。

2.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将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教育、文化自信及公民人格观的塑造等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和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三个基本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点。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在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由此可见,课程思政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总抓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目的就是要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理念下卫生法学课程融入思政教学的意义

卫生法学是研究卫生法及卫生法现象的学科。卫生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调整和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活动形成的卫生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卫生法具有法律的一般价值追求,如平等、自由、公平、正义、秩序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理念有契合之处。卫生法保护人民健康的立法宗旨,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国家卫生管理机关管理卫生活动,司法机构惩治卫生违法犯罪行为、守护人民健康的重要武器。在卫生法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对医学生实现“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规则意识,增强专业自信

健康、安全、公平、正义是每个公民所追求的。卫生法是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有力武器,是“以人为本”之法。从生命最初的孕育,到工作、生产、生活和学习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受到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众多卫生法规的保护。在介绍法律功能和作用时,利用相关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使学生敬畏卫生法,形成规则意识,增强专业自信。

2.深化教育“立德树人”功能,实现学生从“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

“科学武装头脑,人文滋养心灵”,技术是人来掌握的,掌握技能的人的动力怎么样,状态如何,技术本身是解决不了,这就需要人文社会科学从中发挥作用。卫生法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与思政课程一脉相承,塑造着人们的主观心理状态。每一门课程背后蕴含着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卫生法学也不例外。高校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起着价值引领的作用,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应当并行,在卫生法学课程讲述中应该求真、触情并传递价值,使学生实现从“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

3.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的人生目标

思政教学可以超越具体专业问题,使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分析思考。因此,教师要致力于将自己的知识面拓宽变广,努力促进科研和教学间的相互转化,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现各类知识间的互通互用。同时,教师要利用逻辑严谨的课堂语言、深刻有力的讲述,增强课堂互动的思想性和感染力,帮助学生从更多的视角思考问题,使学生将自身的专业发展和祖国的命运、民族兴衰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大局意识,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的人生目标。

“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实现卫生法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

1.革新教学目标,融入“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思想

改变以往对思政教育只是思政教师、辅导员和相关专业教师的任务和责任的观念,通过教研室的集体备课活动,共同学习课程思政的内涵,将家国情怀、民族意识、匠人精神、职业道德等教育与理论知识融入卫生法学课程教学目标。梳理卫生法学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在卫生法学教学目标中增加思政内容。明确卫生法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为传递卫生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建设卫生法学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资源库

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建设多角度、全方位、多形式的思政与人文资源素材库是实现“课程思政”系统化、长期化的前提。以下列举了部分卫生法学课程中挖掘并积累的思政教育元素。

如在讲述“卫生法概述”时,可以从生命孕育到长大成人,从生产、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各个场景讲起,让学生感受到卫生法对生命健康的守护和尊重生命、理解法律的价值追求。同时,还可以列举新冠疫情期间各类违法行为,如违法回收口罩二次再销售、哄抬物价、抗拒隔离、冲击隔离点等,让学生感受到当国家遭遇危难之时,法制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做一个尊法、守法的公民。在讲述“执业医师法”时,可以介绍疫情期间我国派出42000余名医务人员支援武汉抗疫的事迹并播放视频,对医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让其深刻感受到医生的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号召学生向优秀模范学习。还可以列举钟南山院士的事迹,号召学生学习前辈在国家重任面前永不退缩、敢于担当、为国分忧的高尚爱国情怀和民族使命感。在讲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条例”时,通过对国内外疫情防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国公共卫生领域法制的进步以及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及民族自豪感。在讲述“中医药法”时列举中医药在抗疫中的作用与成绩,坚定学生发展我国传统医药的信心,增强执业荣誉感。

3.構建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形式

疫情期间采用雨课堂、腾讯课堂和微信课程群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为加强医学生的法学素养,通过雨课堂启动了读书会项目,教师提前布置阅读书单,书单内容以法学著作为主,要求学生每周完成阅读任务,并把阅读笔记上传雨课堂,教师进行打分,教学助手可以帮助教师督促学生阅读。腾讯课堂具有实时直播功能,在直播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PPT上板书,同时还可打开雨课堂,随时切换画面,播放雨课堂的精彩幕课视频,增加授课的灵活性和生动性。微信课程群作为课后答疑、传送教学资料、发布通知以及和学生“聊天”的途径,拉近了师生距离,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情,真正实现了线上线下实时互动的良好教学效果。

4.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

非疫情时期,教师可以组织多项活动增强学生的执业体验。疫情期间可以应用腾讯会议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在卫生法学课程讲述过程中,教师探索组织了多种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第一,组织见习活动。如组织学生去医院见习,让学生感受医务工作者的真实场景,增强专业意识;去血站见习,让学生了解献血事业的公益性,做一个珍惜生命、热心公益的人。第二,邀请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法官、西安摩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陕西嘉盟律师事务所律师等为学生作法律实务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司法实务,感受法律的严谨和威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学会尊法、守法,增强专业兴趣,养成严谨的思维方式,产生正向的学习效果。第三,举办模拟法庭,教师选取医疗纠纷案例,模拟法庭实训,通过角色扮演及情景体验,让学生熟悉卫生司法程序,并切身感受不同身份人群的处境,学会宽容、负责。第四,开展学术交流,邀请学生参加腾讯会议“守护生命——疫情中的医患命运共同体建设(网络)研讨会”“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网络研讨会”“万众一心战‘疫情,人文关怀在践行网络研讨会”等,让医学生聆听援鄂医疗队队员在抗疫一线的事迹,体会医护人员的大爱无私、勇于奉献的精神,向英雄学习。聆听专家学者对于医患关系的思考,增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一步了解医生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责任。号召学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生在疫情期间凝心聚力,发扬医学人文精神,传递正能量,在祖国危难时期体现出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结  语

借助疫情期间涌现的思政教育素材,探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卫生法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现路径,笔者提出通过革新卫生法学的教学目标,融入“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思想、建设卫生法学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资源库、构建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形式以及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四个方面开展思政教学,相信通过不断的积累,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熊晓梅.坚持立德树人 实现“三全育人”[J].成才之路,2019(28):3.

[2]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16-18.

[3]徐丹,尹雪娜,马世坤.基于大学有机化学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0):30-31.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咸阳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