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体验的“内部控制”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
2021-06-23张亚朋
张亚朋
[摘 要]“内部控制”课程的理论性强,与审计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其与实务相结合,进而提高课程的实践性一直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内部控制”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情境体验和模块化的思路开展教学内容改革,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利用分组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体验不同情境,结合看板式流程设计的优化思路,融入交互式案例,探寻出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教学方法。经实施证明,改革后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均得到了优化。
[关键词]情境体验 模块化 内部控制
课题:榆林市科技局项目《新能源企业融资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课题编号:2019-94-3)。
课程改革的意义
近些年,随着企业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推进,内部控制在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教育部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内部控制”课程内容在大数据时代被赋予了新内涵,更需要将现有理论和当代先进技术相融合。与以往相比,当前学生的知识结构十分丰富,对课程内容和效果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希望通过丰富的课程内容和有趣味性的互动环节理解“内部控制”的理论知识,并能直接掌握相关工具或方法,以便在毕业后帮助企事业单位设计或优化内部控制流程。
本次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将基本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框架,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为学生创设不同情境,使其在不同场景下主动学习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体验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过程,同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为其未来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改革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程内容和资源没有高度整合
“内部控制”的核心思想没有被学生全部理解,并应用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笔者在毕业论文辅导中发现,一些学生对微观企业内部控制如何分析、设计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这与没有高度整合课程内容密切相关。改革前,该课程主要利用ERP沙盘模拟的思路,再同步结合案例的方法进行课程教学,没有高度整合教学内容,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大于学”的情况,学生不能对课程重点内容进行更为深度的思考。
2.课堂理论较枯燥,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改革前,多以“2+5”的模式进行课堂内容讲授,“2”指的是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和研究意义,两者共同形成了该课程强大的理论基础。“5”指的是内部控制中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在教学中虽然运用了ERP沙盘模拟思路并同步结合相关案例,但学生仍然感觉有些枯燥。
3.学生工作后无法将课程内容立即用于实践
由于课堂教学缺乏实践环节或者情境模拟,学生很难将所学的内容与管理实践充分结合。比如,如何为一家中小企业设计专属的内部控制手册和制度,如何运用内部控制的方法帮助公司解决管理中遇到的难题等。
4.课程考核形式单一
“内部控制”课程融合了公司战略、风险管理、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课程的考核和评价有一定的难度。现有的考核形式是平时成绩30%+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显示度和区分度不高,尽管两项成绩基本呈现正态分布,但是两端分布人数较少,这与平时考核没有凸显课程特征又缺乏有效引导有一定的关系,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
课程改革的内容
内部控制跨越了公司的整体层面和具体业务层面,给学生的感觉是有些大而空,但其是公司实践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为此,教学改革应围绕以下方面进行。
1.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构建思路
将现有课程内容“2+5”的模式结合教材进行模块化分割,遵循深化学生理论知识结构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压缩理论模块的课时数,尝试将“内部控制”演进和内部控制的意义合并为2个学时,将“内部控制”的含义、目标、原则、要素、局限性等合并为2个学时,在总学时为36个学时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增加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实践过程中利用情境化小组学习模式,将天房发展、中航三鑫作为样板企业,以《天房发展内部控制手册》《中航三鑫内部控制手册》为参考,搜集一些较为新颖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内部控制流程优化和体系设计。改革后,实践模块共分为7个一级模块和13個二级模块。
为了提高模块化教学质量,课前学生需要做一定的准备,课中需要教师通过不同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学生就课堂讨论和学习内容进行充分反思,形成个人反馈报告。
2.情境体验下进行分组式学习
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由学生自由组合,各自选择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学习、启发、支持、鼓励,共同完成合作学习任务。一般每组设定七名成员,对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分别为总经理、生产部总监、生产部副总监、财务总监、人力资源部总监、采购部总监、市场营销部总监。所有小组组建的团队都以制造公司为例,且每两个小组选择生产经营同一类型产品。为了提高分组式学习的效率,学生应在课前利用网络收集并筛选资料,然后分析、归纳相关信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同时,分组式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教师要控制好学习进程和方向,根据不同小组的需要对其给予指导,以免学生偏离主题。教师要对各组的活动进行恰当的评价和鼓励,使学生通过小组间同角色、同类型产品生产企业间的交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的自然对比和竞争也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为小组荣誉大胆发言,努力展现自己的能力。
在情境体验中,围绕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分别设计不同的场景。场景一(控制环境):围绕天房发展、中航三鑫两家公司的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社会责任进行比较学习。场景二(风险评估):尝试煤矿井下作业下的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场景三(控制活动):以天房发展和中航三鑫为背景,将采购与付款业务流程、销售与收款业务流程作为主线,在业务流程中渗透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控制、财产保护控制等不同的控制方法。场景四(信息与沟通):开展“企业传声筒”环节,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师提供的信息,单向进行信息传递,让学生感受信息与沟通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沟通准确性的必要性,提高公司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效果。
3.看板式流程设计与优化
看板式流程设计即参考样板公司(天房发展、中航三鑫)结合小组公司的特点进行业务流程设计。主要的业务流程贯穿于7个二级模块之中,分别是公司目标设定模块、风险识别模块、风险分析模块、风险应对模块、采购与付款业务流程模块、销售与收款业务流程模块、生产业务流程。选择这7个模块进行设计是基于公司风险意识的建立和流程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同时在这些流程设计中会运用到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如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风险清单法、SWOT分析法、流程图法等,以帮助公司解决流程设计方面的问题。
每个小组在进行流程设计时,要融入一些流程控制的方法,如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使学生充分理解不同的控制方法。同时,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两个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提出优化流程的建议。
课程改革的实施路径
1.以模块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将理论进行高度整合
模块化改革对整合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一些较为基础、概念化的内容及简单的案例,可将其作为学生课前自学部分,不视作模块化的重点。模块化的重点应是每个小组所经营的公司因各自业务差异性而需要分析和设计的内容,如“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设定的目标”“识别的风险”“风险的排序”“风险的应对”“采购与付款业务流程”“销售与收款业务流程”“生产业务流程”等。同时,具有两个相同业务的公司之间可通过不断沟通,进一步优化自身流程和内容,以体现公司特点。
2.以学生为中心的分组化情境体验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内部控制”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情境体验法时需要构建真实场景引入课堂,学生可以通过自身体验和感知不断强化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角色扮演的形式是情境体验法中较为常用的教学形式,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共同完成不同业务流程的分析和设计。情境体验法使得学生对虚拟公司中的各个岗位职责和流程都有了充分的了解。学生可以“内部控制”基本原理为依据,分组完成某一业务流程的设计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了解虚拟公司的人员配置、业务情况和组织结构,明白如何绘制不同业务的流程图,识别和分析其中关键的控制点,并将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等控制方式融入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以优秀公司内部控制手册为参考的流程设计——深度案例式互动
在此次教学改革之前,学校完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控制〉课程大案例库建设》,整理了非常详细的上市公司大案例资料,如《天房发展内部控制手册》《中航三鑫内部控制手册》等,这些资料在各小组进行流程设计时是非常好的参考蓝本,可以加深学生对流程设计的认知。
4.以实践为目的的流程设计模式——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内部控制”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可以“情境化+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一方式就是让各小组针对模块化的课程内容展开研究与讨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应充分运用典型案例,使学生明确企业主要业务的总体要求、关键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5.以过程为导向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和标准。在考核方式方面需要堅持以下原则: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尤其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部分的考核;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实践环节培养,通过丰富多样的考核形式鞭策学生自主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加重视学习过程,可将学生对于《天房发展内部控制手册》《中航三鑫内部控制手册》等案例的熟悉度、分组式学习讨论过程中的参与度、对看板式流程设计和优化的理解深度、课程教学中的活跃度、利用Microsoft Visio 2013绘制流程图的水平等作为平时考核的依据。
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实践证明,通过此次改革,“内部控制”课程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与整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点。情境体验学习模式方式让学生提高了抬头率,提升了教学参与度。在比对了看板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方案后,学生提出的流程设计和优化方案虽然还存在一定问题,但其对于内部控制知识的应用能力明显有所提升。不同情境下的内部控制要素体验,让学生提前感知了企业运行的状态,明确了内部控制如何在企业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李.设计教学法在财务管理辅修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探析——基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差别化教学经验[J].财会通讯,2016(12).
[2]莫磊,王秋霞.内部控制课程由“单维教学”向“双维教学”的转变[J].财会月刊,2015(2).
[3]莫磊,胡国强.“建构主义式”《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探索——基于应用型本科教学实践视角[J].财会月刊,2014(12).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 陕西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