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深化大学生思想教育途径的研究

2021-06-22周光发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5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新冠肺炎创新途径

[摘 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高校大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阅历和必要的心理准备,难免会产生负面的情绪。通过分析反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存在的问题,找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疫情的有效途径,宣传教育使其在整个社会舆论引导中发挥正向作用,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有助于塑造高校大学生的科学防疫理念和积极精神风貌,增强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新冠肺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基金项目] 2020年度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建创新研究课题“新媒体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及其创新应用研究”(肇医专党〔2020〕30号)(2020D09)

[作者简介] 周光发(1988—),男,广东阳江人,学士,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5-0185-04   [收稿日期] 2020-12-3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严重形势,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高校在应对重大疫情的过程中,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办法,转变工作模式,关注相关热点问题,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服务于生活,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疫情,正面面对生活和学习,增强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既可以为大学生有效抵抗病毒提供精神鼓励,又能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更能进一步指明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对高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高校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

在新时代,高校必须深刻把握着力点,做好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培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优秀大学生。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学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切实把共同抗击疫情斗争作为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和生动教材”。对大学生而言,他们对历史文化了解不够深刻,还面临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因此应引导大学生将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感性认识上升为情感认同,并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坚定信心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国家的关系,从而认识到并肩负起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2]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国之危难、民之不幸,抗击疫情是新时代鲜活生动的思政教育素材。解放军官兵、医护人员、基层民警、科技人员、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在这场疫情防控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承诺、甘于奉献、团结协助、珍爱生命的精神,值得广大高校学生学习。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讲好抗疫故事,挖掘抗疫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看到了中华民族不怕挫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精神风貌,大大提升了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有利于强化高校大学生的仁爱之心和奉献意识

当代大学生是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是未来教育的传播者和重要的生产力,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3]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丰富的教育素材,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实践,加强生命健康教育,将具有仁爱之心、不怕牺牲的“逆行者”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生命的意义并珍爱生命,同时引导青年学生感受和理解具有仁爱之心、无私奉献的医学精神,进而努力提升自己的各项综合素质,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

二、疫情防控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舆情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不够成熟

在网络上,大学生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平台和方式表达自己对疫情的看法,由于大学生在分辨性和自控性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缺乏对疫情敏感事件的理性分析和价值判断,从而成为疫情谣言的传播者,转发各种尚未核实的疫情信息,引发社会不必要的负面情绪,阻碍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推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正逢高校的假期,学生分布在不同的区域,进一步阻碍了高校及时掌握学生中疫情谣言传播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使得高校不能及时正面地处理和回应,这也暴露出高校在舆情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方面的弊端,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传统教育模式與新时代开放意识相矛盾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与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关注热点脱离,现行教材内容的变革速度难以与社会发展的速度相适应。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各种思想冲突问题的回答尤显滞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且大多摆脱不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信息传播快、内容真假辨识难、影响面广而深等特性,如何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效能,如何适应由线上到线下教学方式的转变,如何使大学生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接受新观念,如何把育人工作与抗疫防控工作相结合,等等问题,都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大学文化传播载体日益多样,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化,要求高校果断适时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开放意识的发展要求。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主导性较弱

随着微信、微博、各种短视频社交软件的普及,逐渐取代了人们过去通过阅读纸质报刊、看电视获取信息的方式,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4]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绝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忙碌于事务性的工作,难以适应疫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再加上部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有限,致使教师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偏弱。另外,一些高校由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辅导员大多能够活跃于学生群体中,但却缺乏一定的工作和生活阅历,在关键的热点问题和大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上难以给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导致教师的主导权和影响力偏弱的关键所在。

三、疫情防控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一)增强高校舆情预警与管理能力

1.完善高校舆情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网友的广泛关注,在网络上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舆情也在发酵和迅速扩散。作为高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舆情管理制度具有必要性。高校应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和成立高校舆情应急协同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应急协同工作保障机制、制定舆情管理预警工作指引、网络舆情疏导与交流机制、网络舆情处置效果评估机制等,加大校园网络舆情监控覆盖面和增强舆论监控细节,注重大学生疫情舆论的引导,掌握舆情的主动权,合理疏导大学生的情绪,正确对待负面评论,适时变革舆情处置方式方法,防止不良信息入侵校园,侵蚀大学生的思想。这有利于培育符合新时代健康发展要求的主流舆论,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保障校园疫情舆论稳定、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高校返校复学工作的有效管理,有利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攻坚期的社会稳定。

2.建立完善的舆情信息研判预警机制。高校舆情信息研判预警机制是舆情信息预警工作的基础工作,分析高校网络舆情与应对策略,建立监测预警机制,主要是对高校大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关注点、发表内容、扩散程度等进行汇总整理,掌握舆情的走势趋向,对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程、改善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应该加大对学生舆情信息预警软件或平台的引进和开发力度,做好大学生的舆情信息收集工作、分析工作和警报工作,并根据本校舆论走势,通过多种交流方式与大学生进行点对点的沟通,及时了解各方的建议和意见,从源头上及时疏导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将危机止于起点。

3.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舆情预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正值高校假期,大部分高校没有科学、合理的舆情处置预案,导致工作措施缺乏及时性和连贯性。2020年2月,《教育部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的通知》要求,各高校扎实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支持学校在延期开学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高校应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学校官方网站和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的政治引领优势,及时发布和更新广大学生关心的相关信息。高校要发挥疫情防控专班力量,正确运用引导技巧适时有节地介入,通过谆谆诱导的方式找到危机发生的根源,评价网络舆情应对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评估舆情处置后的效果。根据学生舆情的最新动态,及时合理地对预案进行调整和完善,将不良影响系数降到最低。

(二)加强疫情应对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1.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人员配置。健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必须要坚持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组建一支善用高校教育教学规律、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具有管理学生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同时需要配置了解疫情及防控发展态势的相关专家、学校领导、行政人员、专业教师、辅导员及网络信息技术人员。高校在疫情防控时期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人员配置,多管齐下来构建疫情防控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高校返校复学工作疫情防控体系、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引导大学生在防疫中强化社会认同、规范道德行为、坚定理想信念,珍爱生命、敢于承担、甘于奉献的精神。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疫情防控的重要文件精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停课不停学”的决策部署,高校可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线学习培训,以及“线上+线下”公开课和专业技能培训活动。重大疫情期间,通过有目的地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进行长短期培训,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并根据特殊国情发展的趋势调整教育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有利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加大高校育人队伍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与高校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升教师的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履行新时代、新使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主导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创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流途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平台,要发挥新時代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提升教师的话语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学生家庭受到影响,如家人不能外出务工、企业停工停产、各区域交通管制甚至封闭隔离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加剧了学生家庭的经济困难状况,因此高校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通过强化人文关怀教育,让学生对学校有更强烈的归属感,对教师有更多的认同感和信任。

通过高校官方网站或其他途径持续推送大学生关注的新冠肺炎疫情及学校相关工作的最新动态,帮助学生学习疫情防控方法和要求,了解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正确的防疫价值观融入学生的意识当中,以达到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认同,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进而提升教师的话语权。

(三)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课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地相继加大了交通管制,呼吁大家尽量不要出门,限制人员异地流动。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适应疫情防控期间的生活节奏,当人身自由受到一定限制、生活空间逐渐缩小、社会交往方式受限时,会出现慌张、焦虑、彷徨和孤单无助等负面情绪。

高校通过构建网络资源,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危机意识与团结精神,帮助他们认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团结和带领广大学生在疫情防控的困境中逆流而上,激励学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学习,像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一样奉献和坚守,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和奋斗,为日后提升中国效率做贡献。

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官方微博、网课直播、网络班会、抖音、微课、慕课平台等途径,有针对性地对疫情防控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识认同,同时大力弘扬主旋律,不断规范大学生的网络意识与行为。教师可以举办课堂辩论会,让大学生围绕疫情防控热点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大学生的自主价值判断能力。加强大学生的生命健康教育,将“逆行者”的精神转化为生动素材,使大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热爱和珍惜生命。通过挖掘抗疫英雄人物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和引导学生汲取抗疫榜样的力量,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推動疫情防控与育人相结合,激励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2020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高度肯定了广大青年学生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的担当作为和展现的精神风貌,勉励大学生“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5]新冠肺炎重大疫情防控,需要全国人民及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从不同的角度科学理性地研究本次突发疫情。在重大疫情防控中,高校要注重推动疫情防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努力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大学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中坚力量,高校应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鼓励大学生结合个人的专业特点优势,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使他们养成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同时积极地将疫情防控危机转化为育人契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主旋律,传播真善美,培养大学生尊重生命、听党指挥、甘于奉献、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探索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这不仅对当前凝聚思想力量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北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N].人民日报,2020-01-26(01).

[2]洪晓畅,李鲁静.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20(4):64-68.

[3]陈丹.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为载体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5):22-23.

[4]李玮玮.“微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J].办公室业务,2020(10):28-29.

[5]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在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和青年学子中引发强烈反响[N].光明日报,2020-03-18(01).

Research on Deepening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COVID-19 Pandemic

ZHOU Guang-f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 Zhaoqing Medical College, Zhaoqing, Guangdong 526020,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college students lack of sufficient life experience and necessary psychological preparation, which will inevitably cause them to have negative emotions. By reflecting on the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ping with the COVID-19 pandemic,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we should find effective ways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deal with the pandemic, educate them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guidance of the entire public opinions.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ing methods will help shape the scientific pandemic prevention concept and positive spiri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 COVID-19;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approaches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新冠肺炎创新途径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