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培养与思考

2021-06-22刘恩周陈立宇淡勇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5期
关键词:学术交流具体措施研究生

刘恩周 陈立宇 淡勇

[摘 要] 学术交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针对西北大学化工学院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培养现状,介绍了学校、学院、导师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对具体举措、效果、存在问题等进行了重点分析,以期营造和谐的学术环境,提升学术交流实效,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研究生;学术交流;学术月;具体措施

[基金项目] 2019年度西北大学教学项目“2019年化工类三层次四年一体专业竞赛实践平台构建”(XM05190752);2018年度四年一贯制工科创新教育实践机制的研究(JX18144)

[作者简介] 刘恩周(1984—),男,陕西咸阳人,工学博士,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兼任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能源与环境光催化技术研究;陈立宇(1963—),女,陕西西安人,工学博士,西北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气转化和甲醇下游产品开发研究;淡 勇(1961—),男,陕西西安人,博士,西北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通信作者),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化工设备安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5-0173-04  [收稿日期] 2020-11-18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源于1937年组建的西安临时大学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是西北地区最早建立的化工院系之一。1984年获化学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西北大学将研究型大学作为发展定位,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步扩大,与此同时,化工学院研究生录取人数也不断增加,2020年招收博士和硕士生共216名(含留学生2名),基本与学院本科生招生规模持平(2020年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5个本科专业共招生218名),目前在校硕士生466名,博士生86名(含留学生7名)。随着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成为目前面临的首要课题。实践证明,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形式是学术交流[1-4],必须给予重视。2018年学院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5],对科研与学术活动环节做出了明确要求。学术交流能力作为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长期以来学校及学院不断探索各种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制度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学校机制

学校发展定位及相关政策,对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力度起决定作用。学校长期倡导学术自由,期望学术繁荣,已形成了诺奖论坛、杨钟键和侯外庐学术讲座、创新论坛、名家讲坛等多个学术交流平台。院系、教师等可以邀请相关领域专家面向全校师生做学术报告,学校官网主页对学术活动提前预告,积极营造浓郁、和谐的学术氛围。作为综合大学,选择性聆听不同领域的交流报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6,7]。2019年学校公开组织各类报告近400场,对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研究生院作为学生培养过程的主管机构,经过10余年的努力,打造了西北大学研究生学术月、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资助项目、研究生访学资助项目、研究生科学大讲堂等交流平台和实践载体,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引导学生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同时,学校明确要求导师实时掌握研究生的科研进展,每学期至少安排一年级以上研究生做进展报告2次,每月至少与研究生进行学术研讨1次,在一学期中至少支持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1次,国际处、研究生院、学科办对参加境外高水平学术交流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

西北大学研究生学术月作为全校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能力展示的大舞台,已经成为学术交流能力培养的品牌活动。从2007年起已举办了14届,旨在为研究生创造学术交流的机会,搭建学术创新的平台,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其科研热情,促进其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育和养成。除了邀请领域专家外,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学术交流,以学术征文、研讨、报告、科技实践等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同时引导研究生树立科研诚信意识,提高科学道德素养,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学术月活动逐渐强调国际、校际及跨学科交流,并关注学术道德、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8]。2019年研究生院明确提出落实“五个一”新任务,即在活动期间,举办至少一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宣讲活动、一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一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场全外语或有留学生参与的学术讨论活动,一场有外校研究生参与的学术活动。随着活动要求的不断提高,学院强化了与西安及周边兄弟院校之间的研究生交流力度,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同时,研究生院时常举办“研究生科学大讲堂”活动,邀请知名学者开展学术道德、科研方法、励志教育等,促进优良学风建设,以及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步提高。目前,学校、研究生院、学科办等在研究生学术交流方面具有明确的政策机制,不断引导、督促、规范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过程。

二、学院举措及成效

首先,学院鼓励研究生走出去参加学术会议,2019年1月开始实施《化工学院学术交流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学院每年可资助研究生参加1次国际会议或国内会议,2019年至今学科经费共资助师生近100余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其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西北大学学术月活动,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2011—2020年学术月活动中各类报告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教师参与数量从无到有,而且参与积极性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活动注入了积极活力。教师报告通常要求融入思政和工程伦理方面的案例教育,内容主要围绕领域研究背景和现状,注重介绍化工产业链及技术需求等,使学生深刻理解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提升宏观思考问题的意识及科研的积极性。全院教师和領导齐心协力,义务参加学术报告,学术月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40余名学生获得西北大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励,学院多次获称“学术月优秀组织单位”。

依托学校政策,学院积极邀请校外行业专家来校交流。由图1可知,各类学术报告场次基本逐年增加,特别是境外学者、知名专家的报告也不断增加,2016—2019年先后邀请刘中民、宋春山等70余位知名学者来院交流,以“请进来”的方式与师生共同研讨,促进广泛深入交流与合作,对研究生了解领域前沿及化工人的责任担当意识等具有积极意义。借助举办全球华人化工学者研讨会、亚洲生物技术青年科学家研讨会、全国煤化工青年学者论坛、“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学术技术研讨会、生物化工制药研讨会等,鼓励研究生参与学术会议的组织、做报告等活动,锻炼其综合素质。与此同时,依托学院碳氢资源清洁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欧阳平凯、萨马桑德兰院士工作室等重要平台,以促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研究生培养的健康快速发展,对学科及学位点建设、专业发展等产生带动作用[9]。

秉持“百年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学校、学院重视本科生科研与学术能力训练,借助导师制、创新实验项目、学科竞赛等逐步启蒙学生的学术思维,锻炼交流能力。本科生连续11年在全国化工设计大赛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全国Chem-E-Car竞赛中获得两冠一亚的好成绩,并以2mm的误差打破了自己保持的赛事纪录,两次代表中国前往美国参加全球大赛,进入全球前十位,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通过实施研究生优秀生源计划等,选拔优秀本科生提前进入课题组开展科研能力训练,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以上举措直接或间接拓宽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了学术交流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近年来,研究生出境交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不断增加,培养效果不断显现。同时,依托各类学科竞赛提升学术交流能力,也是学院的重点举措之一,研究生主持的项目曾荣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铜奖各1项,并在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展、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显著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及成果交流的积极性。

三、导师规范与监督

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必然会涉及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首先,导师应该关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主动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对交流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规范性给予审查,规范学术用语等,培养学生制作多媒体、讲解、答辩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研究生与导师交流最多,课题组汇报是最常见有效的形式,也是学术交流的起点,通过不断锻炼和积累,最终督促学生逐步独立完成学术交流。导师应该多为研究生创造机会,支持其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通过注册、购票、预订住宿、学术报告、墙报制作等环节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通过与同行面对面交流,了解领域前沿及发展动态,寻找合作和研究灵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是最终目的。其次,导师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学术交流能力的提升对研究生将来参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校期间应该给予规范和支持。此外,导师在课程讲授中增加学术汇报和课程论文撰写能力,强化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的锻炼,该方法操作性强,可适当采用。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学校、学院、导师对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的提高担负重要责任,提供平台、创造条件和氛围等是外部因素,而研究生积极投身科研、努力进取、要求进步才是内部决定因素。西北大学校训为“公诚勤朴”,其中“勤”对于学生成才十分关键。“取必以渐,勤则得多”。各种能力的提升一定来自逐步的积累,只有勤奋学习、珍惜时间、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才能收获良多。化工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要求至少参加10次学术报告或学术沙龍,其中至少选听1次由研究生院或研究生工作部组织的科学道德、学术修养报告,或各培养单位组织的学风建设主题活动,以及在一定范围内主讲1次学术报告等,达到上述要求并考核通过者,取得1个学分。但是有少数学生为了考勤“被”交流,为了学分“被”报告,主动性等有待提高。学术月报告质量参差不齐,暴露出各种“态度”,这与导师指导与监督、课题组的要求或氛围紧密相关,只有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实现负责任的良性互动,才能为各种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学院已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安排专人监管,以期在管理方面提升学术活动的规范性和效果。

总体而言,以科学精神、学术道德、专业思想、研究生管理制度为重点,基于学校、学院、导师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培养机制已经形成,而且还在不断完善。学校管理部门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学院制订和实施符合本学科研究生培养要求的具体方案,导师督促研究生积极参与课题等相关学术交流,保证学术交流的质量与效果。以上都是外部因素,只有从根本上使研究生热爱科研、投身学术,上述机制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被”交流到“要”交流的转变,使学术交流成为一种风气、一种习惯,相信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效果会不断提升[ 10 ]。

五、结语

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实践,学校、学院、导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培养的“基层”,导师肩负重任。研究生—导师—课题组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学术交流能力的提升需要导师和课题组高度关注,督促研究生积极争取、珍惜学校和学院给予的机会,在日积月累中实现学术交流能力的突破,为将来的工作实践和快速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借鉴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的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对研究生毕业应具有的学术交流能力给出明确要求,逐步建立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可衡量的底线要求,这一做法值得探索和实践[ 11 ]。

参考文献

[1]龚华云,吴明,许丽佳,等.地方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机制构建及探索[J].高教论坛,2020(3):106-108.

[2]王新春,姜名荻,张仁堂,等.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J].教育教学论坛,2018(14):206-207.

[3]熊玉英,吳佳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J].科教导刊,2016(7):64-65.

[4]沈薇,唐盛,郑绍军,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理科研究生口头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20(3):14-15.

[5]刘姣姣,淡勇.化学工程领域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举措[J].化工高等教育,2020(3):66-68.

[6]刘瑾,任文佳,杨海马,等.多层次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研究与构建[J].教育时空,2020(9):104-105.

[7]陈劲松,王晓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探索——以淮海工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3):68-69.

[8]黄碧莹,江滨.新时代研究生立德树人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1):72-73.

[9]贺波,冯伟兴,王巍叶,等.依托国际合作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构建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93-95.

[10]陈立万,李红兵,陈强,等.新形势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表征与实现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20(3):45-49.

[11]吕永军,宋莹,张丽萍,等.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工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州化工,2020(1):147-148+168.

Training and Think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Academic Exchange Ability: Taking the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U En-zhou, CHEN Li-yu, DAN Yong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9, China)

Abstract: Academic exchang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during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cesses, which is the key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spirit and ability. 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academic exchange ability in the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rinity training system of the university, the school and the tutors and analyz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effec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so a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academic environment,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academic exchange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Key words: graduate student; academic exchange; academic month; specific measures

猜你喜欢

学术交流具体措施研究生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学术交流活动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的具体措施分析
麻江县渠道防渗改造的具体措施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和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