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1-06-22迟淑艳谭北平杨奇慧董晓慧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5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改革

迟淑艳 谭北平 杨奇慧 董晓慧

[摘 要] 我国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与高校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密切相关。在新形势下产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知识单一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改革关乎其培养质量,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在知识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以“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为例,指导学生在课程体系学习中融会贯通,通过教学团队近年在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体会,探讨研究生课程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 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15年度广东省教学团队——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教学团队项目(粤教高函〔2015〕133号);2019年度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生‘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201906);2019年度校级质量工程暨“冲一流”与“创新强校工程”教学类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校教务〔2019〕86号)

[作者简介] 迟淑艳(1977—),女,内蒙古赤峰人,水产养殖学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5-0064-04   [收稿日期] 2020-09-26

中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按当年价格计算,2018年全社会渔业产值12815.41亿元。其中,海水养殖产值3572亿元,淡水养殖产值5884.27亿元(见图1)[1]。水产养殖业的快速良性发展与其行业人才贮备及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息息相关。高等教育不仅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而且是一個国家核心竞争力与希望之所在[2]。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骨干力量,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是我校水产养殖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研究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它衔接着“营养学”“饲料学”“饲料添加剂学”等课程内容,在产业中是这些内容的最终产出产品的转换工具,直接影响水产动物对营养素的利用效果。适宜的饲料加工技术,使饲料的物理结构及化学性质得到改善,帮助动物更好地消化吸收饲料营养,进而促进动物养殖产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下面就我校在该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的思考进行探讨。

一、“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因材施教

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产物,学科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随着硕士、博士授权单位和招生专业不断增加,研究生招生数量持续增长,以及报考研究生动机多元化的趋势,跨学科、跨专业录取研究生在一般普通高校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新现象[3]。跨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学习阶段所属学科和专业与该生原来所学专业不是同一学科和专业。据统计,近年来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报考人数,有将近50%是属于跨专业的[4],甚至有的学科、专业招收的研究生全部都是跨学科或跨专业的学生。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强调应着重考虑如何调整和解决研究生培养规格和类型比较单一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培养更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相对合理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5]。跨专业研究生报考的动机各有不同,有的是主动跨专业报考,有的是专业调剂,有的是出于对原专业没有兴趣,有的是出于某些专业好就业,等等。在学科发展高度融合、多元交叉的当下,如何发挥这些跨专业学生的优势,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研究必将成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严峻课题。

近三年我校水产养殖专业营养饲料方向录取的研究生具有水产养殖专业背景的仅占13%,大部分为生物类专业的学生。他们能较好地掌握营养素在机体代谢的相关生理生化知识,能够做好实验室分析实验,但是他们缺乏饲料加工制作的知识和实践,这也正是这门课开设的必然原因之一。在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时,往往因为饲料制作过程中的失误,导致后续养殖试验和实验室化学分析结果出现偏差。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规模扩张的改革实践之间紧密相关[6]。因此,有必要因材施教,补短板,加强研究生对该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调整优化其知识结构。

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现阶段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博士生为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硕士生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层次结构可以调整[7]。在与科研院所和企业交流及合作中我们发现,培养出的学术型硕士生和博士生缺乏实践经验,而应用型的人才缺乏理论和科研知识。产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物需要将这两者融会贯通,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本课程主要通过讲述饲料原料加工前准备和处理、饲料粉碎、饲料配料计量、饲料混合、饲料成形、饲料包装和储运、配合饲料生产的自动控制、饲料生产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水产饲料加工工艺和设备现状,掌握饲料工业的工艺流程与设备构造及工作原理等,培养研究生能够通过饲料加工工艺技术实现饲料中营养素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熟悉主要设备的结构、工艺参数、操作方法及影响工艺效果的因素,成为产业中“既懂营养又明白生产”的双料人才。

研究生的教学与本科生的教学根本区别在于所教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没有专门的教材,并且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的饲料加工类教材。国际相关专业课程的共同特点是教学内容比较灵活,不拘泥于教材,但密切关注科研和生产的最新进展,教学形式以专题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高、互动较多,这可能是与国外选课人数比较少(一般4~15人)有关[8]。我校水产养殖专业的“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近几年选修的人数也维持在6~15人左右,因此本课程的讲述主要为专题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基础理论,教学内容要体现各专题最新科研成果和科研进展,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国际学术前沿,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其创新能力。此外,结合各专题的发展态势,教学内容与前沿研究结合,每年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让学生体会该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及在学科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学过程中使用到的工具书较多,同时用文献贯穿整个专题,在强化学习的同时提升学生阅读文献及书写的能力。在此,作为教学主体、课堂引领者的授课教师对文献的选择至关重要。研究生教育要贴近科学研究前沿,基于我国目前饲料加工设备及工艺的科研现状,在研究过程中需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而对于跨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对饲料、饲料设备及加工工艺方面的专业词汇的掌握还比较有限,需要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每个专题讲解时,熟悉领域历史背景,通过对各专题内容交流探讨加深对文献的解读。科研要素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教学中也只有及时补充科技创新成果,才会发挥课程教学应有的功能。

三、多种教学方法渗透

在专题式教学中,我们教学团队运用了案例式教学、Seminar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探讨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也是一种参与式教学,教师在案例式教学中可适时地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9]。比如,在讲“饲料成形”专题时,涉及饲料的调质。我们以某饲料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为例,讲述了生产车间的技术人员如何采取措施在原有机型的基础上加设装置提高饲料调质品质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饲料加工工艺及设备在饲料生产及动物对饲料利用环节中的重要性。在讲述该案例时,我们首先提出了“如何改善饲料调质”这个问题,在学生思考后,我们给出了该案例。这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联合案例教学法(CBL)[ 10 ]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效果很明显,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Seminar教学始于19世纪初期的柏林大学,具有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双重功能,教师与学生针对某一特定问题共同讨论,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多角度、多层次的认知互动中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 11 ],被认为是西方教育的精华。我们采取的专题式授课是通过阅读文献来贯穿知识点的学习。每个专题在开设的过程中实际上都是一次Seminar教学,针对提供的相应文献,大家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课堂上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不再是“填鸭式”教育,而是师生针对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互动。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媒介,制作产生的文字、数据、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可生动地传递教育和教学的信息,具有直观、规范、信息量大等优点。通过多媒体技术,把不同饲料加工设备在二维和三维的空间展示给学生,把饲料加工工艺各工段以图片或录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观察到所讲授饲料除杂、粉碎、混合及成形等生产加工过程,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料的物理特性、营养特性和饲料的饲用价值十分有益。

四、理论实践的结合,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在重视课程教学要素的同时也要关注研究生科研要素的培养。我们培养的研究生不是仅仅懂得专业理论知识,而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国家在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中,要求建立寓教于研的新模式,借助实践培养学术前沿的科研创新和与行业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有调查显示,46.7%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表示“非常同意”或“比较同意”目前的课程内容太偏重理论,与实践联系太少[ 12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够对已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还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磨炼学生的动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很多学生在未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认为饲料加工是较低端的行业,通过专题的讲解并结合在饲料生产公司的所见所闻后受到极大的震撼。看到饲料公司的生产车间人员较少,高度机械化,全自动机械臂在各环节中的运用,认识到智能化管理及通过全自动流水线来节约人工成本。在课堂上了解了国家卫生标准的不同规范,学习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进入饲料厂后,亲眼见证了如良好操作规范(GMP)和关键控制点(HACCP)等在饲料厂管理中的应用。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如果不能及时感知市场变动信息将无法掌握供需变化,就会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当代的研究生对互联网都不陌生,有的甚至有自己维护的网站版块。他们通过专业课的学习,依托“互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价值,随时随地掌握国内外的原料和饲料市场的供需形势变化[ 13 ],可以提前做出调整,实施应对策略,用于饲料的生产,助推我国饲料产业和水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的学生已经在做通过构建物联网形成水产养殖到餐桌的产业链,有的学生通过互联网提升了水产养殖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水产,了解水产养殖。硕士学位是一种以实践为定向的学位,要引入实践环节优化整个培养过程,培养研究生对整个科研和学习过程进行融会贯通的能力与素质。

五、考核方式优化

研究生学习阶段的考核不是通过快速背题、临时抱佛脚就能应对的。对于研究生的专业考核不能拘泥于试卷,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用多元化的考核指标来衡量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本教学团队将课程的考核分解为三部分:(1)通过Seminar 教学,学生自己制作讲解PPT,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打分,作为文献阅读成绩(占比35%);(2)课上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计入平时成绩(占比25%);(3)结合试卷综合知识的分数(占比40%)。这三部分共同作为该门课程的考核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可以让他们主动参与其中,提高其综合素质。

六、结语

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一定的创新性科研思路,培养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研究生的培养必须着眼国际化,立足本土化,既能顶天,也能立地。通过我们这三年的教学总结,“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开展“专题式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观摩实践+模块化考核”,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2019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2]張典兵,张忠华.新中国成立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高教探索,2020(1):31-38.

[3]高振华,安立龙.跨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5):255-257.

[4]何运信,李美中.跨专业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差异化培养研究——基于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问卷调查[J].高等农业教育,2010(1):61-64.

[5]李中亮.跨專业研究生教育:问题与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Z1):104-108.

[6]刘小强.关于高等教育研究“学科模式”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1(5):5-9.

[7]秦发兰,胡承孝.目标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50-54.

[8]马秋刚,计成,孟庆翔.参与式教学实现基础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并重培养——动物营养Seminar课程教改体会[J].高等农业教育,2016(6):63-66.

[9]王韵,陈俊,陈静,等.案例和问题为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查房模式与传统教学查房模式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4):166-168.

[10]李喆,柯晴,孙洁,等.PBL联合CBL教学法在肿瘤学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重庆医学,2020,49(12):2049-

2051.

[11]沈文捷,朱强.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7):43-47.

[12]张东海,陈曦.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2):83-90.

[13]周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饲料粮市场的供需形势——评《中国饲料产业发展报告》[J].中国饲料,2020(3):121.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ostgraduate Courses of Aquaculture Major: Taking the Course of Fee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s an Example

CHI Shu-yan, TAN Bei-ping, YANG Qi-hui, DONG Xiao-hui

(College of Fisheries,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China)

Abstract: The sustained, st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indust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aquaculture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needs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and the singleness of knowledge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ostgraduates is related to the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As the main position of talent trai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adapt to the changing trend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This paper takes the course of Fee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s an example to guide students to full digest the knowledge learned in the course. Based on the teaching teams experience in 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w model of 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Key words: aquaculture major; postgraduate; Fee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学改革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