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温柔,而有力量
2021-06-22袁丽胡艺曦
袁丽 胡艺曦
教师A:我去年带的班级非常糟糕,课堂纪律一直乱糟糟的,所以每次考试成绩都倒数。今年带的这届学生要乖得多,但仍有个别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比较调皮,上次月考下来,班级成绩依然倒数。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要想教好书,首先得让学生怕你,那样他们才会好好学。而像我这种性格温和、不够严厉的人,大概还是不适合教书吧。
教师B:有一天我去跟班早读,有一两个学生迟到了一分钟,我口头上叮嘱让他们下次早点到。早读结束后,班上有几个女生找我。其中一个女生说:“老师,我们觉得你太温柔了,同学都不怕你,你要凶点才可以。”她们七嘴八舌地说了一通,我才知道,原来是我不在的时候,学生们就很吵。可是我的声音不够洪亮,天生少了点气势,最主要是我真的凶不起来啊!
教师C:有一天晚自习,我听见有学生在玩手机,便让带了手机的学生把手机交上来,并表示晚自习结束后会再交还给他们。结果,没有一个学生愿意交手机,我们就这样僵持着。即便我后来硬是扯着嗓子训斥了他们几句,他们还是无动于衷,对我置之不理。
许多性格温柔的新手教师在入职初期可能面临班级管理与学生教育上的各类问题,由此产生“性格温柔的人是否真的适合当教师”的困惑。那么,性格特点和教师职业的选择有必然联系吗?性格温柔的教师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做出更有益的变化与调整吗?
心理学领域将性格诠释为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日常生活语境中所谈论的性格,更偏向于个体较为突出的特性及其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教师职业是一项关乎人与人密切交往的职业,其教学和管理风格势必受到教师自身性格特征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本人的性格特质并不完全等同其教学风格,拥有某一性格特质也并不意味着必然有利于或有害于教学。正如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一旦进入教师这一职业角色,个体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表演”。教师也能以教学智慧,有选择性地向学生呈现自己的性格特质,或调整自己的处事风格,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也就是说,只要用对方法,性格温柔的教师也能“镇”住学生、做好班级管理。
温柔不放任,严格守原则
温柔性格与严格要求并不冲突,温柔可以是教师的性格底色,对学生严格要求则是作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素养。教师需要向学生申明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对于具体的规则还要有详细的解释及配套的奖惩制度,为学生理解和執行规则奠定基础。教师自己也要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对原则性问题要有说一不二的态度,不随意更改规则、也不因为难以落实而退让放弃,使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在树立规则的初期,教师可能会面临一些执行的困难,但此时反而更要抓紧落实到细处,坚守原则不动摇,方能树立威严。一旦退让或者逃避这一问题,掩耳盗铃而不做相应的处理,威信无法树立,学生自然没有畏惧,还可能做出更多违反规则的事情。一旦至此,教师即使声音再洪亮、情绪再愤怒,也不能“镇”住学生。
奖惩讲策略,进退有空间
教师定规矩、讲原则,也需要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从而更好地实现管理和激励。行为主义激励理论强调通过对人的某些行为进行肯定使其得到正强化。在教育领域,有效的奖惩能够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改良及纠正。
教师要善用奖励来激励学生,这种奖励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奖励(对低龄儿童激励作用较强),也包括言语和行为上的肯定、赞扬、表彰。温柔可亲的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性格特点,以暖心的话语点明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步。而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则采取符合规则的惩罚而非发泄式的愤怒和伤害,这不仅符合教育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条例的要求,也能使学生对教师的处罚感到信服。在激励风格上,性格温柔的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质采用高自主支持而非高控制的激励风格激励学生,即在激励中体现共鸣、支持、灵活的特征,关注对学生内部动机的支持。国内研究者针对激励风格的研究发现,高自主支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特质表现为较平和、轻柔、富有感染力,这些特质与性格温柔的教师较为匹配,且具有良好的课堂氛围调控效果,也便于教师扬长避短、充分发掘和利用自己的性格特质。
教学展风度,理念有温度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大喊大叫,学生仍嬉笑打闹;有的教师轻言细语,学生却聚精会神,生怕出声打扰。其核心就是对学生吸引力的差异。富有教学智慧的教师深谙如何组织教学以吸引学生,学识渊博而精神充盈、情绪稳定积极的教师则容易获得学生的敬爱和景仰。反之,教学能力不足,单纯靠强硬手段则难以收获学生的专注倾听,甚至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性格温柔的教师要想在课堂上“镇”住学生,就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精心准备课程,以较高的教学水平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
此外,性格温柔的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将性格的温柔与理念的温度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喜爱。学生一旦喜爱自己的教师,也会希望得到教师的喜爱,从而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反之,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受学生认可,人格特质和教育理念不受学生认同,学生就会恐惧、排斥甚至厌恶教师,甚至延伸到教师所教授的学科和自己所处的班级、学校,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
交往把尺度,了解有深度
性格温柔的教师在师生交往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亲近、关爱学生的同时,也要把握一定的距离、明确自己的底线,塑造自身作为教师的专业身份,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而非一味亲近甚至无原则容忍,混淆温柔与软弱,从而模糊自己作为教师的专业身份。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了解和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实现卓有成效的课堂和班级管理。这种了解,既要有广度,也要有深度。广度体现为整体上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在班级层面熟悉所授班级的特征和基本状况;深度则体现为对部分学生能够有深入理解并产生精神层面的沟通交流。每位教师在教学生涯中都可能遇到一些情况较为复杂和难以应对的学生,如果任由其发展而不能良好应对,其不良行为习惯可能引起其他学生的模仿,使个别问题发展为整体性问题,不利于班级管理与班风建设。因此,对于此类学生,教师要深入挖掘,不仅与学生本人深入沟通,还要多方协作,注重家校沟通,协同其他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共同配合。而在沟通的过程中,性格温柔的教师也可以运用自己的同理心与沟通能力,采用对话式的师生交往模式,倾听学生的表达,避免只关注自己的想法,给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以真诚的态度去倾听、关注学生的内心诉求,在交往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性,使用具有包容性、真诚的语言,从而纵向拓展师生交往的空间。
总之,就教师自身而言,需要避免陷入某一种性格不适合当教师的思维定式,以积极的态度正视自身的性格特点。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场域中,需要对自己的言行作风进行调整以符合自身身份定位与职业需求;另一方面,性格特质具有灵活运用和发挥的空间,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性格特征,选择恰当的策略加以调整和运用,找到适合自己且卓有成效的教学与管理方法,从而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改善自己的工作处境,在工作中收获更多的成就感与身份认同感。
(作者袁丽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胡艺曦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天健小学)
责任编辑:王梦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