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天,教师读一本书有多难

2021-06-22本刊编辑部

教育家 2021年18期
关键词:教龄书籍读书

工作后阅读量明显下降,一年可能只读一本书;平时在工作和家庭之间连轴转,寒暑假才能抽出大段时间读书;通过读书提升自我的意识不強,一个人读书也比较孤独和难以坚持……哪些因素影响着教师的读书热情?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本刊编辑部除广泛的问卷调查外,也在微观层面,采访了几位不同地域、教龄、学科的教师,听听他们的声音。

四川广安 高中物理教师安林 教龄4年

怀念大学里浓厚的读书氛围

我在县城高中教物理,我读书的动力就是“吹牛”。每当我读点什么,就想跟学生分享。比如读了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课上讲到牛顿、爱迪生时,我就与学生分享他们的历史故事,然后学生对这些人物的认知就会被“刷新”。我很重视知识以外的东西,叫气质也好,叫灵魂也罢,目的是让学生对老师这个人产生兴趣,或者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我是一个比较懒的老师,但是我的学生依然能够取得预期的成绩。

我更感兴趣的是文学和社会科学类书籍。学生上早读课时,我会找一本便于背诵的书,比如《论语》《孟子》《道德经》,陪着学生读几十分钟。我也会利用晚自习,读一些与学科相关的书籍,纸质书读得不多,主要是电子书。我觉得教理科的老师应该多点人文味,有一次上课之前,我背诵了汉乐府民歌的一首古诗,学生们疑惑“老师背的啥呀”,我就开玩笑:“真的不知道吗?我还是个物理老师,你们现在学语文,都不知道啊。”这样引导学生去拓展知识面。我很喜欢读《红楼梦》,其中蕴含的“老道思想”对我影响很大。比如,工作上我很努力,但我在乎的是过程,不会过于计较结果的得失。如果老师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人格,对学生也会有积极的影响。专业方面的书籍,我更喜欢“自助餐”式的读书方法,当遇到问题或困惑时,我会去查找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文章,“缺什么就补什么”。

我发现,工作后的学校读书氛围没有大学浓厚。大学图书馆环境很友好,有咖啡厅、柔软的沙发、实木的书桌,即使不想读书,也想去坐一坐。而我现在工作的学校,图书馆只是用来堆放书籍的地方,环境也比较压抑,上班四年我只去过一次。此外,大学里很多同学爱读书,老师也推荐书籍,我自然而然就爱读书,大学期间我读了很多书。可是上班以来,我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逐渐减少,一年可能就读一本书。我也知道,优秀的人不会或者很少被环境左右,但大部分普通人还是受环境影响,我想我只是普通人中的一员。周围很多老师除了教学资料不看其他书,有的老师为了打发时间看网络小说。生活在小县城,有空闲时间可以回家打游戏、旅游、跟同事一起钓鱼,这边还流行打麻将,诱惑很多,本来就不多的学习时间被严重挤压。我担心几年过后,我会逐渐丧失阅读习惯。

天津 初中数学教师张婧 教龄18年

杂事一多,就没了心境

对我来说,影响读书最大的因素是工作时间长,每天早上7点到校,下午6点离校,除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教研等,还要完成一些事务性工作,几乎没有空闲时间。要是担任初三毕业班的教学任务,时间就更紧张了。在我看来,读书需要一段完整时间来进行连续阅读,否则容易被打乱思路,效果也不佳。我下班后还要照顾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上初中,学业比较紧张,而我正好是初中老师,所以经常辅导孩子学习;另一个孩子刚上小学,正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更需要我的及时引导。身边大多数有孩子的老师,都跟我的状况差不多。我觉得这也是受大环境的影响,当下孩子的教育对家长的消耗实在太大了。

现在没有太多时间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反而经常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他们的书比较多。平时最多是为了“充电”,挤时间翻看一些与所教学科相关的教学、教法类的书籍,但谈不上系统阅读。偶尔还会读一些家庭教育类的书,毕竟自己有两个孩子,要当个好老师,也要当个好妈妈。

好在老师有寒暑假,一般来说,暑假里我能抽出时间认真读几本书。虽然教的是数学,但我个人偏爱文学类书籍,因为这些书既具思想性,又有可读性。2020年暑假,我读了《瓦尔登湖》《我们仨》《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暑假里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光,令我十分享受,但平时几乎没有这样的机会,即使周末,也大多会被家庭琐事烦扰。杂事一多,就没了读书的心境。

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果把读书比喻成喝水,我现在就处于“不渴不喝水”或者“忙起来根本顾不上喝水”的境况,虽然自己能意识到这不是一种健康状态,但很难做出调整,毕竟时间有限。

河北邢台 小学语文教师白芬芳 教龄近30年

关键要提高通过阅读提升自我的意识

我是一所乡村小学的语文老师,我看到的大多数老师其实不太愿意阅读,也没有读书的习惯。因为老师大多很忙,完成一天的工作已经很累了,晚上回家便想刷短视频或看电视剧放松一下。我认为,关键还是老师希望通过读书提升自我的意识不够。

我之前一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但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偏爱一些故事性较强的书籍。我发现,这些书读过也就过了,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作用不大。自2014年参与新教育实验以来,我加入了一些线上、线下的阅读共同体,跟着专家的引导,走上了专业化成长的阅读道路。坚持七年多,我发现自身的阅读能力得到很大提升。现在打开一本书,我能用较快的时间把握这本书的大概内容,从中汲取我需要的营养。

对我来说,读书的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我觉得如果不持续学习新知识,就会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二是加入了阅读共同体后,我担任小组长,需要带领组内成员共读,这样就能“逼”着自己坚持下来。现在,我每天坚持阅读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读完写阅读感悟并打卡,即使在过年假期里也没停止。

最近我们在读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这是一本比较艰深晦涩的书,如果自己一个人读可能并不能理解透彻。我所在的阅读共同体每天读一两小节,读完一章后进行一次视频共读,我们边读边聊,聊读书的困惑与收获,聊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故事。就这样,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一点点“啃完”整本书,收获很大。书中的核心理念“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对我启发很大。

今年春季,我在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报名参加了《教师阅读地图》这本书的学习。书中提到,教师阅读应有一个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约占50%,专业知识约占30%,人类基本知识约占20%。这让我能够更为客观地审视自身的阅读情况,发现自己在哪一方面的阅读有所欠缺,就会有意识地去弥补短板。

猜你喜欢

教龄书籍读书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基于教龄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书籍与少年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