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山市蔬菜产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

2021-06-22杨和团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5期
关键词:保山市蔬菜发展

杨和团

(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云南保山678000)

蔬菜是保山市种植面积最大经济作物, 是 “云菜”重要的蔬菜生产和外销基地,同时也是一项优势明显和产业基础较好的传统支柱产业。 蔬菜产业的发展对推进保山市农业结构调整、 保障市场均衡供应、 增加农民收入、 扩大城乡居民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蔬菜市场的开拓发展,保山市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和“西菜东调”基地之一,蔬菜产业已成为保山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见效快的亮点产业。 2019 年蔬菜累计种植面积67.53 万亩,总产量95.67 万t,综合产值为41.99 亿元。 为进一步推动保山市蔬菜产业发展,笔者从种植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保山市蔬菜产业现状进行剖析, 围绕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打造 “绿色食品牌” 的目标,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措施,以期为保山市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1.1 蔬菜产业发展及变革

保山古称永昌, 是云南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从出土的蒲缥人古遗址判断,至少在1 万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保山市古代为哀老国首邑,西汉设不韦县(今金鸡),东汉设永昌郡。 2 300 多年前,我国历史上一条国际商道——南方丝绸之路从保山穿境而过,保山人种植蔬菜的历史也由此开始。 改革开放后,保山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大致分为3 个阶段。 一是1990 年前的粗放式生产阶段, 多以露地蔬菜种植为主,种植面积约 1.5 万亩。 二是1990-2000 年的革新发展阶段,以隆阳区潞江坝、昌宁县柯街坝等为代表的干热河谷区,利用冬春气温较高、无霜冻、日照充足等自然优势,迅速发展冬早蔬菜;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了 2000 年的 24.28 万亩,总产量 27.40 万 t。 三是2000 年以后的规模化发展阶段, 以隆阳坝区和施甸坝区为代表的温暖区掀起了一场蔬菜错季节栽培的技术革命, 蔬菜种植由季节性露地栽培向设施栽培发展,设施大棚迅速发展;蔬菜种植面积由2001 年的27.02 万亩发展到2019 年的67.53 万亩, 总产量由 2001 年的 29.87 万 t 发展到 2019 年的 95.67 万 t。随着干热河谷区冬早蔬菜、温凉区“两青”鲜食豆类蔬菜和坝区夏秋蔬菜的发展, 产品实现了由片面追求数量向提高数量和提升质量并重转变, 蔬菜产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成为了我国重要的 “南菜北运”和“西菜东调”的基地之一。

1.2 发展优势

1.2.1 自然资源优势明显 保山地处西南边陲,日照强,开阔坝区年日照时间在2 200~2 400 h,日照率达45%~55%。 年平均最低气温9.15℃,年平均最高气温21.30℃,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均日照时数7.1 h,无霜期 238~336 d,相对湿度 74.4%~84.6%,年平均降水量 989~2 138 mm,降水日数 139~148 d。 海拔在535~3 781 m,地势垂直高度达3 246 m。 保山地处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 高耸的高黎贡山和怒山山脉与深邃的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大峡谷东西相望、南北相守。 高山峡谷复杂的地形孕育出的独特生态环境, 为各种动植物生长繁衍提供了较为舒适的理想家园。 低纬度高海拔立体气候突出,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受高山阻挡,不断抬升形成云雨,也使保山市有着国内以海南岛南端到黑龙江北端的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北温带7 种气候带类型,气候垂直分层比较明显,光、热、水在时空分布上呈明显差异,形成了气温年变化小、日变化大,干湿季节分明、雨热同季的低纬山地季风气候特征。 蔬菜布局、 品种分布、种植节令差异较大,构成了明显的立体特色蔬菜区域。

1.2.2 区位优势独特 保山市地处滇西边境, 是中国陆路通往南亚、 东南亚最便捷的陆上国际大通道咽喉,从昆明经保山、腾冲、缅甸密支那到达印度雷多全程仅1 200 多千米。 市政府所在地隆阳区距云南省会昆明市区492 km,全程高速;市内的保腾、保龙、保施高速全面贯通,保昌高速正在建设。 国境线长 170 km,有边境县(市)2 个、国家一类口岸 1 个、地方口岸4 个、 边境通道 4 条、边民互市通道13 条。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保山市从开放末梢变为开发开放的前沿。

1.2.3 产业基础坚实 2019 年蔬菜累计种植面积67.53 万亩,总产量 95.67 万 t,综合产值为 41.99 亿元。主要涉及25 个乡镇、48 个蔬菜种植专业村,成为了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和“西菜东调”基地之一。全市有蔬菜国家级龙头企业2 家、省级龙头企业3 家、市级龙头企业6 家, 有一定规模的蔬菜企业27 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233 家,“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数量达20 余个[1],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 个;打造形成了 “登高”“康源”“蓝心农业”“坤茂”“凤尧”“辣娘”“傣荣”“马拉贡”等一批蔬菜产品及其加工品牌,在云南乃至全国都有较好的声誉,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保山市种质资源丰富, 蔬菜种类齐全,包括茄果类、豆类、叶菜类、根茎类、瓜菜类、葱蒜类、水生菜类和食用菌等。 保山蔬菜商品性好,深受外地客商青睐,其中青椒、无筋豆、四季豆、鲜食蚕豆、鲜食豌豆、黄瓜、番茄等产品已销往成都、西宁、青海、武汉、长沙、新疆、拉萨等外地市场,成为“云菜”重要的蔬菜生产和外销基地。 保山蔬菜科技队伍稳定,全市财政供养蔬菜科技人员320 人,其中,高级职称265 人、初级和中级职称55 人。 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以及各企业和广大菜农的共同努力下,保山市已形成了一大批蔬菜生产专业村, 培育出一批懂技术、会管理、能吃苦的专业队伍,涌现出一批蔬菜种植科技带头人, 为蔬菜产业持续发展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1.3 发展现状

1.3.1 栽培种类多样化 保山市蔬菜栽培种类主要有青辣椒、四季豆、无筋豆、鲜食豌豆、鲜食蚕豆、黄瓜、番茄、茄子等。 其中隆阳区和昌宁县以大棚青椒、黄瓜、番茄和四季豆为主;施甸县以青豌豆和青蚕豆为主;腾冲市以本地特色蔬菜和鲜食豆类为主;龙陵县以种植鲜食豌豆和无筋豆为主。 在种植种类上,县(市、区)间总体差异较大,呈现了蔬菜种植种类的多样化。

1.3.2 种植面积持续上升 由图1 可知,近10 年来,保山市蔬菜种植面积持续上升。 种植面积由2009 年的33.74 万亩上升到2019 年的 67.53 万亩, 增加了33.79 万亩。2009-2019 年蔬菜种植面积均以2%以上的增幅增长,年度间增幅最大的为2009-2010 年度,增6.20 万亩, 增幅达18%; 年度间增幅最小的为2011-2012 年度, 增 0.95 万亩, 增幅为 2%;2015-2019 年, 每年蔬菜种植面积均以2 万亩左右的幅度增长[2]。 这表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保山市的蔬菜种植面积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图1 2009-2019 年保山市蔬菜种植面积

1.3.3 平均单产平稳增长 随着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保山市蔬菜平均单产平稳增长。 由图2 可知, 2009-2019 年期间, 平均单产出现 3 段式现象。 一是2010 年和2011 年出现下滑现象, 均低于 2009 年的 1.184 t/亩。 二是 2012-2016 年,平均单产均高于2009 年,稳定在1.250 t/亩,最低为2014 年的 1.230 t/亩, 最高为 2016 年的 1.320 t/亩。 三是2017-2019 年来, 平均单产稳定在 1.400 t/亩,2018年最低,为1.395 t/亩,最高的为2019 年的1.416 t/亩[2]。 这充分表明,保山市蔬菜平均单产基本到达了一个最高值,下一步主要在产品质量上开展工作,实现保山市的蔬菜产业高产、优质、优价,促进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图2 2009-2019 年保山市蔬菜平均产量

1.3.4 市场和流通渠道基本固定 保山市的蔬菜具有名、 特、 优、 新的优势及特点, 产品质量及价格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外销市场不断扩展, 商品率大幅提高。 全市蔬菜产品主要以外销为主, 外销市场约占70%的份额, 主要销往西南、 西北、 华南、华中、 华北等多个大中城市, 部分产品还进入了固定超市和销往港、澳及国外,产品已基本形成固定的市场和流通渠道。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扩张和公益事业用地增多,基础设施较好的城郊坝区蔬菜基地严重萎缩, 蔬菜种植区域多转向基础设施较差新发展区域或山区半山区,蔬菜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水利、道路和园艺设施不配套,总体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2.2 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据统计,全市蔬菜精(深)加工数量不到5 万t,加工率不足10%;蔬菜专业合作组织233 个,会员人数不足全市菜农的10%。 有一定规模的蔬菜生产企业38 家,总体呈现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的情况,公司合作经营组织与生产基地、农户结合不够紧密,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各环节的利益分配矛盾突出,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尚不健全。 蔬菜分散种植仍然占很大比例,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蔬菜产业的市场抗风险能力较低。

2.3 交易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滞后

目前蔬菜流通主要依托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产地批发市场多为田间地头和“马路”市场;产品的交易方式落后,组织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市场波动大,制约了全市蔬菜对外销售和品牌形象的建设。据统计,全市拥有冷库65 座,冷藏库容 22 万m3, 蔬菜保鲜加工贮藏能力 6 万t,年贮藏能力 300 多万吨,但现有设备整体规模小、技术落后、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完善。 总体上,保山市蔬菜在采后处理环节投入普遍不足, 蔬菜物流主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贮运预冷库、冷藏保鲜车及分级包装加工厂的建设处于零星状态。 蔬菜在流通环节的损耗较高,与蔬菜冷链物流相适应的金融结算、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等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2.4 品牌少,效益不明显

品牌是产业的核心,是质量的基础,是效益的要素。 保山市是“南菜北运”和“西菜东调”重要生产基地之一,是“云菜”重要的蔬菜生产和外销基地,但现实的品牌效益并不高,目前虽建有无公害蔬菜基地,但只停留在无公害生产阶段, 绿色蔬菜的生产不成规模,且品种结构单一,大宗菜、低档菜品种面积大,而名特优新品种、高档精细面积小,没有形成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 特别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导致保山市蔬菜的品牌效益低。

2.5 科技创新转化能力不强

新品种选育引进滞后,专业化育苗体系不完善。除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辣椒上育出广受农户欢迎的“岫椒“系列品种外,保山市大部分蔬菜品种的种子主要依赖从市外或省外购入。 全市采用工厂化育苗的蔬菜种植面积仅有8 万亩左右, 蔬菜绿色防控技术综合应用率只占蔬菜总面积的30%左右,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不到3 万亩, 蔬菜标准化生产体系滞后。 同时农民培训严重滞后,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更新速度较慢。

3 发展目标和对策建议

3.1 发展思路

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达到“三个提升”(生态效应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升);外向型蔬菜产业经济体系更加稳固;按照现代产业要求,蔬菜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五个一批”,即“建成一批蔬菜重点县区、乡镇、专业;创建一批高标准优质蔬菜基地,培育一批蔬菜地方特色品牌;获得一批绿色、有机蔬莱产品及地理标识认证; 扶持壮大一批蔬菜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

3.2 发展目标

到2025 年力争做到:打造世界一流蔬菜品牌,达到“三个提升”(生态效应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升),全市发展蔬菜面积77.3 万亩(含复种面积39.3 万亩), 包括10 万亩优质商品蔬菜核心区、33.6 万亩冬早蔬菜产业带、 18 万亩常季蔬菜产业带和15.7 万亩夏秋特色蔬菜产业带。 建成省级蔬菜示范基地县(区)3 个、 蔬菜重点乡镇 25 个、 专业村50 个以上,扶持培育龙头企业20 家、专业生产合作社150 个、家庭农场和蔬菜种植大户100 户,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优质蔬菜基地10 万亩,带动蔬菜加工、销售、包装、物流、农资、劳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产量100 万t 以上、外销量(省内外、出口)60万t、综合产值69 亿元以上,其中,全市单产水平达到1.33 t/亩,实现农民蔬菜种植收入达40 亿元以上;企业(含个体)加工产值18 亿元以上;仓储流通、运输服务、观光体验等三产实现产值10 亿元以上;蔬菜商品化处理率达60%,蔬菜标准化生产比例达 35%,面源污染大幅度降低, 绿色发展和生态效应得以充分体现,“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数量达30 个,产品抽样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带动10 万以上菜农人均增收在3 000 元以上。

3.3 发展措施建议

3.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创优蔬菜产业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是蔬菜稳产、 高产、 高效的前提。 一是对新扩基地和老基地完善田间道路、排灌沟渠、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能排能灌、土壤肥沃、通行便利、抗灾能力较强的高产稳产蔬菜生产基地, 切实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提高抗御自然灾害功能。 二是加强机械化操作和节水设施配套建设,灌溉系统尽可能采用管道输水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 配备田间贮水池和排灌泵房, 完善排水系统,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 提高规模高效生产功能, 多方位增强基础设施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3.3.2 加大蔬菜生产经营主体培育 创新经营形式,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生产主体。 优化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发展标准化“订单”蔬菜和统一流转土地,强化与农民的利益联结。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技改投入, 完善冷链系统,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储运保鲜能力。 按照服务农民、管理规范的要求,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提高蔬菜产业经营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加强蔬菜经营主体的培育。

3.3.3 健全蔬菜流通体系, 提高加工运销能力 大力构建从 “田间集散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大型物流交易中心”多层次立体化的市场交易体系。 在蔬菜生产重点乡镇交通物流节点, 改造和新建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能够满足国内外销售商需求的蔬菜产地批发市场, 加快建设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处理中心, 建立以蔬菜基地为依托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打造集群冷链物流基地,完善城市产区冷链配送供应体系。 完善蔬菜冷链配送设施建设,发展具有集中采购、跨区域配送能力的现代化蔬菜配送中心。鼓励大型蔬菜生产企业积极发展冷链运输和低温销售,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 鼓励加工、冷链物流、流通企业加快蔬菜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查验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3.3.4 培育知名品牌, 积极拓展市场 蔬菜生产将以牺牲资源消耗为代价的“量”的需求向绿色消费为导向的“质”的提升转变。 大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通过“创一个名牌,激活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方式,积极引导蔬菜企业通过保名牌、创名牌、壮名牌,推动蔬菜产业升级。 鼓励蔬菜龙头企业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帮助和指导蔬菜龙头企业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原产地认证和知名商标、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认定,保护品牌健康发展,促进品牌效益提升。 围绕蔬菜重点生产区域,新建、改造和提升一批产地和集散地蔬菜批发市场; 选择重点消费城市和大型批发市场设立保山蔬菜营销展厅,辐射国内外蔬菜市场;大力发展蔬菜电子商务,借助电商网络渠道助推保山蔬菜走向全国和世界; 积极参加蔬菜专业展会和农业综合展会, 促进供需交流和贸易成交; 实现优势区域蔬菜生产信息与全省全国联动,促进产销衔接。

3.3.5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支撑

(1)加强科技支撑及服务体系。 以市、县(区、市)农业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依托, 借助省内外相关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的技术力量,加大蔬菜新品种选育、 引进、 试验以及示范推广蔬菜新品种、 新技术应用力度, 提高当地技术人员和菜农的生产技术水平, 搭建具有当地特色优势的科技支撑及服务体系。

(2)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推广色诱、光诱、食诱、性诱及防虫网“四诱一网”等物理、生物防治集成技术,减少蔬菜病虫害发生的基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数量。

(3)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组织开展设施田块水肥一体化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设备、新产品的试验示范,集成示范喷灌、滴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水肥一体化专用设备, 选用适合不同蔬菜品种及其生育期的水溶肥料种类进行追肥。 推广水溶肥等高效缓释肥,实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

(4)推广生物炭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 生物炭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是指在菜田里施用生物炭, 利用生物炭提高土壤孔隙度、pH、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等作用,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 通过增施生物炭,不断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提高土壤地力和可持续生产能力,促进蔬菜正常生长和改善蔬菜品质。

3.3.6 实施固定基地保护和建设工程

(1)实施蔬菜保护(乡)镇建设。 开展保护(乡)镇农业专项规划编制,优化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加大农业设施装备建设,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强化蔬菜产销顺畅对接。 促进蔬菜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

(2)打造冬早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 按照产地环境良好、经营主体诚信、品种面积保证、栽培模式生态、档案记录齐全、产品质量安全、长效对接顺畅的要求,推进冬早蔬菜种植基地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全面应用绿色高效生态栽培技术, 确保冬早蔬菜持续健康发展。

4 结束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蔬菜消费需求整体向质量型转变,安全、优质、方便成为重要因素,安全绿色的蔬菜产品或者有机蔬菜, 日渐成为当今人们生活和保护自身健康的追求。 为此,结合保山市蔬菜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和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机遇,立足保山市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禀赋,围绕“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按照“优质、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将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推动蔬菜种植区域、面积的科学化,品种结构的合理化。 加快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形成蔬菜产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健全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提升蔬菜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实现生产、生态有机统一,努力构建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竞争有力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真正实现建设“菜园子”、丰富“菜篮子”、鼓起“钱袋子” 的发展目标, 使蔬菜产业成为保山市产业扶贫、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成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和“西菜东调”生产基地和外销出口东南亚优质蔬菜基地, 为保山市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全市城乡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保山市蔬菜发展
保山市隆阳区精品咖啡产业发展路径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奇怪的蔬菜
蔬菜
保山市总工会:入户再遍访 查找问题补短板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蔬菜也“疯狂”
保山市:4年共招2801名特岗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