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梅“八早两不”技术研究推广

2021-06-22颜帮国倪海枝邱智敏陈方永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5期
关键词:效唑病防治枯枝

胡 丹 颜帮国 倪海枝 邱智敏 王 引 陈方永

(1.温州市特产站 浙江温州325009;2.浙江省柑橘研究所 黄岩318020;3.台州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浙江台州318000)

浙江是全国杨梅种植面积最大、 产量最高的省。据调查统计,2018 年全国杨梅种植面积约40 万hm2,产量150 万t,而浙江占1/3 左右。 同时,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杨梅苗木生产销售基地。 我国东、中、西部约11 个省区市的杨梅苗和杨梅种植管理技术来自浙江。 基于技术同质性、苗木同源性,笔者从中选择浙江、福建、江西、湖南、重庆、云南等地共22 个县进行取样分析, 从而了解各地杨梅的产业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调整前期的“四不两定”自有技术。 为此,研发推广“八早两不”技术,使之升级扩大应用范围。 “四不两定”技术作为阶段性成果,它以不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用色素、不用甜蜜素、不用防腐剂,严格做到以枝定果、以树定产为追求目标。虽然该技术符合食品安全生产规定, 但果实品质提高、腐烂率下降难度增大,尤其是对当前最为严重的枯枝病预防无效。 据此,课题组研发了针对杨梅枯枝病与果实品质优化的 “八早两不” 共性技术加以推广,力求一因多效。 本研究操作时间以浙江省台州市与温州市的气候为基准, 其他地方农事操作可以其作为参考进行。

1 “八早两不”技术的核心内容

技术注重精准到位,变定性为定量为主,整个操作均按规程实施。 操作时化零为整,重在归类集成。与 “四不两定”技术相比,操作简单,效率提高,技术范畴从杨梅腐烂预防、 品质优化扩大到枯枝病防治、 肥药减量使用、 省工节资等, 技术兼融性强、集成度高。

“八早”技术包括早修剪、早清园、早疏花、早诊断、早疏果、早防治、早用有机肥、早栽多用草。 早修剪:缓坡一般都在11 月下旬前修剪到位[1]。 对于高山杨梅则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与植株的生物学特性合理确定时间进行修剪。 但在抵御保障抗冻能力的前提下能早则早,否则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影响计划产量与品质, 人为增加疏花疏果的时间与成本支出。早清园:11 月底前结束,同时主干涂石灰。清园用石硫合剂(松脂合剂,浓度上午10:00、下午4:00 后可用6 波美度;其他时间用5 波美度)。 清园后以保证48 h 内不下雨或小气候环境浓雾出现。 早疏花:疏花剂或人工赶花。 使用时间在3 月中下旬,对于花量多出计划花量的应及时疏花。 早诊断:利用自主专利技术识别枯枝病[2,3]。 凡叶片黄化严重、叶腋处有 0.2~0.5 cm 长的乳白色的粘物、树皮色泽变褐、木髓部变黑和根部霉烂(非腐烂)的即为枯枝病症状。 发病处一般情况下树体中下部多于上部, 郁闭交叉的树枝多于通透粗壮的枝组。 早疏果:枯枝病发病中度树原则上无果治疗,重度树必须无果治疗。 早防治:枯枝病防治[4]与疏果时间有交叉,可合并实施。 轻度发病树要先疏果后防治, 以减少营养透支, 强化树势抗性。 对重度发病树,全树以彻底疏花为宜,次之为全树疏果。 本防治时间较常规做法提早50~60 d。 早用有机肥:时间可在当年11 月中下旬结合冬季修剪后施肥,或在2 月上中旬左右结合春剪后使用。 具体依农事季节安排与树势的习性决定。 早栽多用草:生草栽培,尽力做到一次播种多年生草种,不栽深根草。草花菜果均可择地套种。 以草(菜、瓜果、中药材等)肥园增收,形成林下经济条件下生态循环,以此改变土壤孔径,增加透性。

不用多效唑:多效唑对杨梅生长不利,使用专利技术可以安全降解[5]。 原则上不用多效唑作为丰产稳产的措施。

不用除草剂:以滴水线内20~30 cm 为界,不准使用除草剂除草。

2 “八早两不”技术的综合效益

针对枯枝病防治的主要技术以 “早诊断、 早防治、早清园、早修剪、早疏花、早疏果”为重点,先把“六早”工作做实,然后结合优质果生产再实施“早用有机肥、早栽多用草、不用多效唑、不用除草剂”技术。 这样,使果园土壤肥力结构匀衡性优化、团粒结构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 果园环境的改善,可使植株抗性增强,枝条逐渐强壮。 经过象山县等7 个示范点连续3 年的推广, 枯枝病防治后轻度发病治愈率在79%以上,最高达97.3%;中度发病治愈率为36%以上,最高达65.2%;重度发病治愈率为24.7%左右[4-5]。这个结果与技术推广前后比较, 果实品质优化效果显著(附表)。 试验示范区单果质量平均增重30%左右, 优质果率从27.1%提高到55%, 裂果腐烂率从41.4%降低到15.7%左右。 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杭州) 检测, 示范基地、 辐射区均未使用植物生长剂(赤霉酸)、抑制剂(多效唑)、防腐剂(苯甲酸),所有果品均为安全食品(附表)。 经各基地示范区田间调查, 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较其他地区下降40%以上, 示范区平均增收3 890 元/亩,辐射区平均增收(减支)1 817 元/亩(化肥农药与人工费用节省支出1 125 元/亩, 果实增收692 元/亩)。

3 实践思考

3.1 注重生态食品安全

研发“八早两不”技术,目的是告别“水泥地”、营造“海绵地”,使之园土有弹性、捏土会松散、挖土有蚯蚓,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修复。 以草肥园、以园养园,旨在提高果园有机质的含量,丰富生物多样性,吸引培育了一批天敌扎根果园, 从而使病虫害数量减少, 同时提高单位面积的复种指数, 发展林下经济。 针对植株不当使用多效唑造成的危害,以自主发明的专利技术为基础,优化集成农艺技术,建立安全生态降解技术体系,实现以草、花瓜果等植物主动吸附杨梅根系的多效唑残留,形成生态循环降解体系,使之少用、不用化学降解方法。

附表 示范区杨梅果实品质优化情况

3.2 注重技术兼融创新

以枯枝病的防治为例, 把与枯枝病防治有关的多效唑安全降解、枯枝病综合防治、枯枝病简易识别方法、7 种枯枝死树症状与枯枝病的区别予以整合,使之化繁为简, 并以简约高效的理念制订操作规程发放农户。 作为技术体系,做到长短结合,在防治枯枝病的同时, 重点选育出抗枯枝病新品种 ‘永冠’[6]‘永泰’。 在防腐烂与品质优化研究中,既把品质优化作为重点, 又不忘防病相关技术的落实。 如针对弱树、早衰树,把“早用有机肥、早栽多用草”作为基础。在畜禽肥运送困难的地方, 实施就地生草、 就地积肥、择地发展药食同源、草(花果)肥一体化的林下经济。 这样,既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果园的有机质,又可增加林下收入,提高复种指数。 在此同时,实施“早修剪”“早疏花”“早疏果”技术,技术的兼容性,既使正常结果树的产量品质得到保证和提高,又将弱树、病树的康复、防治工作充分结合,综合性价比高。

3.3 注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杨梅种植的目的是为了效益, 成本下降的关键因子在于化肥、农药等农化品的有效下降。 实践中课题组采取共性技术的合并交叉使用, 如生态建园、培育天敌、 就地粉碎修剪枝条及实施无害化处理还园积肥等方法,使农化品使用次数、用量、成本下降,其同比成本下降40%以上。 据调查, 辐射区因化肥农药及劳动力使用量下降, 使成本支出减少1 125~1 686 元/亩。 总体效益,示范区平均增收 3 890 元/亩,辐射区平均增收1 817 元/亩 。 “八早两不”技术的实施,既是技术创新,又是简约高效经营的体现,它需要科研单位与基地农户等各方的密切配合。

猜你喜欢

效唑病防治枯枝
鸟落枯枝
大豆喷施多效唑 增产防倒效果好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枯枝(外一首)
禽病防治把握“宜”“忌”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十点体会
播种量与多效唑对豫麦158 产量性状的影响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路 途
多效唑对麦冬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