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直链淀粉早稻新品种竞优977的选育及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
2021-06-22吴晓峰唐少东唐盛裕罗明亮王卫东
吴晓峰 唐少东 唐盛裕 罗明亮 王卫东
(1.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湖南永州425100;2.双牌县农业农村局 湖南双牌425200;3.双牌县泷泊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湖南双牌425200;4.广西桂稻香农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南宁530007)
竞优977 是湖南正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南宁桂稻香农作物研究所合作选育的早稻新品种, 该新品种由软米型优质不育系竞优A 与正恢977 配组选育而成,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13.5%,属低直链淀粉含量,其米饭质地较黏,咀嚼无渣感、有弹性,具有米质优、口感好等优点[1-2]。
1 亲本来源与选育经过
选育系谱见附图。
1.1 母本竞优A
竞优A 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2003 年早稻用保持系十优B 和百B(作父本)进行人工去雄杂交,晚稻用其杂交F1作父本,用从福建引进的抗稻瘟病保持系福伊B 作母本复交, 次年早稻种植复交F1、F2起定向选择开花习性好、柱头外露率高、粒形细长、株叶型好、分蘖力强的单株,并从F3起选择优良单株与野败不育系十优A 测交, 以后对保持不育彻底的株系进行连续回交,至2009 年早稻获得农艺性状基本整齐一致、不育性稳定、败育彻底的保持系竞优B 及相应的软米型优质不育系。 于2014 年10 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的现场育性鉴定 [证书号: 桂农品审鉴 (稻)2015004 号], 同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 [品种权号:CNA20090572.5]。
附图 竞优977 系谱
株高约70 cm,株叶型集散适中,分蘖力强,长势旺,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片直立,穗下垂,着粒密,颖尖紫色, 无芒, 护颖黄色, 颖壳黄色, 每穗粒数170 粒,谷粒细长形,千粒重约 20 g,粒长 8.2 mm,长宽比3.3,柱头发达、紫色,外露率约82%(双边率约43%)。 据原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对广西农科院水稻所2014 年早稻生产的竞优B 稻谷进行分析,直链淀粉含量为10.8%。
1.2 父本正恢977
正恢977 是湖南正隆农业有限公司于2006 年早稻用恢复系 R752 作母本, 以R63/R9311 的F5迟熟株系03F1-6-7 为父本杂交,从F2起定向选择株叶型好、分蘖力强、粒细长的单株,在株系基本整齐一致后,选择优良单株与不育系测交,观察其恢复力及杂种优势,至2009 年晚造获得农艺性状整齐、稳定一致的株系R977,其与多个不育系配组表现熟色好、优势强、品质优。 2011 年定名为正恢977。
株高110 cm,分蘖力强,长势旺,叶鞘绿色,茎秆粗壮,叶片绿色、直立,穗形紧密半下垂,着粒密度中上,颖尖无色,穗顶有短芒,护颖深褐色,颖壳深褐色,每穗粒数160~180 粒,谷粒细长,千粒重约23 g,粒长7.5 mm,长宽比为3.3。
1.3 杂交组配
湖南正隆农业有限公司和南宁市桂稻香农作物研究所于2010 年利用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软米型优质不育系竞优A 与自有强恢复系正恢977 配组而成的感温型迟熟低直链淀粉杂交早稻新品种。 2011 年早稻种植子一代表现生育期与特优582 相当, 优势强,2016-2017 年参加神农基因水稻试验联合体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2018 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审定 (审定编号: 桂审稻2018049)。
2 产量表现
2014 年, 广西桂稻香农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作早稻试验种植0.5 亩,实收折合亩产496.0 kg,比特优7118 增产2.98%。 2015 年早稻,广西桂稻香农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作早稻试验种植0.5 亩,实收折合亩产 532.0 kg,比特优7118 增产3.11%。2016 年参加广西神农基因水稻联合体区域试验,5 个试点平均亩产 570.3 kg,比特优 7118(CK)增产 5.73%(显著),比组内品种平均产量增加2.56%;2017 年续试,5 个试点平均亩产535.8 kg,比特优7118(CK)增加3.65%;2 年试验平均亩产 553.1 kg,比特优 7118(CK)增产4.71%, 增产点比率为80%;2017 年神农基因联合体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6.6 kg,比特优7118(CK)增产3.57%,增产点比率为80%;2017 年早稻桂中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39.2 kg,比特优 7118(CK)增产5.02%,增产点比率为100%。2018 年分别在广西全州永岁镇及湖南省永州市作引种示范作早稻种植,平均亩产分别为535.3 kg 和541.7 kg。
3 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竞优977 属于感温型早稻迟熟组合,在桂南早稻全生育期平均 125.1 d,比特优 7118(CK)长 0.7 d;主茎叶片数 16 片左右,叶鞘紫色,叶片绿色、长度中、叶宽中,直立,穗形松散下垂,着粒密度中等,谷粒黄色,颖尖紫色,无芒,粒长8.5 mm,长宽比为3.1。主要农艺性状(平均值)表现:每亩有效穗数16.8 万穗,株高116.2 cm,穗长23.6 cm,每穗总粒数 189.3 粒,结实率77.0%,千粒重22.8 g。
3.2 稻米品质
区域试验统一取样, 送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进行米质检测,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1.9%,整精米率57.9%,垩白米率68%,垩白度13.0%,透明度3 级,碱消值 6.5 级,胶稠度76 mm,直链淀粉含量13.5%,为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 米饭松软油滑,适口性好。
3.3 抗性
经抗性鉴定点鉴定抗性, 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年度分别是6.3 级、6.0 级, 穗瘟损失率最高级为5 级;白叶枯病平均为7 级,最高为9 级。
4 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
4.1 集约化秧田管理
选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熟田作秧田。 秧田两犁两耙,平整秧田。 秧厢宜平整,播种后出苗前保持厢面无积水。 在桂南地区作早稻于3 月上旬播种,本田每亩用种量 1.0~1.5 kg,建议亩插 1.8 万~2.0 万,每蔸插2~3 粒谷秧为好。 秧苗在3 叶1 心时每亩施尿素 10 kg+复合肥(NPK 比例为 15∶15∶15)3~4 kg 作送嫁肥, 同天每亩喷施10%吡虫啉10 g+200 g/L 氯虫苯甲酰胺5 mL+75%三环唑10 g 防治稻蓟马、 二化螟及稻瘟病等病虫害,在移栽前3 d,喷施10%吡虫啉10 g+200 g/L 氯虫苯甲酰胺5 mL 作送嫁药。 移栽秧龄以 4.0~4.5 叶为宜。
4.2 大田轻简化肥水管理
在移栽前1 d, 每亩用复合肥25 kg+尿素10 kg一次性施入大田。破口前期施药时加施99.7%磷酸二氢钾50 g/亩。 移栽期保持田间约3 cm 浅水层,有水确保活蔸;移栽后约1 周保持田间有水促分蘖;移栽后20~25 d,苗数在达到最高苗85%左右时,即可排水露泥晒田,促使水稻扎根;孕穗至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水, 保证正常抽穗及壮籽; 齐穗后干湿交替到黄熟,在收获前视天气情况提前7~10 d 排水晒田。切忌断水过早,造成早衰。 生长前期浅水灌溉促分蘖,移栽后20~25 d 争取总苗数达到预期有效穗的85%左右即可露泥晒田,抽穗保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到黄熟。 生长前期浅水灌溉促分蘖,移栽后20~25 d 争取总苗数达到预期有效穗的85%左右即可露晒田,抽穗保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到黄熟[3-4]。
4.3 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治
4.3.1 农业防治 移栽前约15 d 翻耕大田1 次,深水淹田,控制杂草与减少二化螟等虫害基数。
4.3.2 化学防治 移栽后25 d 第1 次施药, 每亩施10%吡虫啉10 g+200 g/L 氯虫苯甲酰胺5 mL+75%三环唑10 g+40%苄嘧磺隆·丙草胺60 g, 对水30 L喷雾,防治二化螟、稻蓟马、苗瘟及稻田杂草。 幼穗分化前期施第2 次药, 每亩施80%烯啶·吡蚜酮10 g+200 g/L 氯虫苯甲酰胺5 mL+5%阿维菌素20 mL+15%井冈霉素30 g+75%三环唑10 g,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飞虱和稻瘟病[4-8]。
5 轻简化栽培模式与常规栽培模式对比分析
2018 年在分别在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作轻简化栽培模式及常规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种植。 选取肥力水平相当的2 块大田作对比试验, 每块大田面积为2 亩。
由附表可知,两种栽培模式下产量相差2.93 kg/亩,轻简化栽培模式较常规栽培模式增产0.56%,增产不显著。 轻简化栽培模式较常规栽培模式在施肥、施药人工成本上分别减少150 元/亩、200 元/亩,在农药成本上减少19 元/亩。 按照目前国家稻谷最低保护价2.42 元/kg 计算,轻简化栽培模式较常规栽培模式收益增加 376.09 元/亩。
附表 2 种不同栽培模式产量及成本
在丘陵山区, 不适宜使用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田块, 轻简化栽培较传统栽培能在明显节工降本的同时增产。 本轻简化栽培模式采用大田一次施肥+二次施药, 能很好的满足水稻生长期水肥需求, 并能很好的控制病虫草害, 实现农药、 化肥的减量施用及高产[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