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区稻麦周年绿色生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1-06-22陈瑞林管亚之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5期
关键词:稻麦施用量纹枯病

陈瑞林 管亚之

(淮安市淮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淮安223200)

我国的水稻播种面积为2 969.4 万hm2,小麦播种面积为2 372.7 万hm2[1-3],稻谷年消耗量在1.90 亿t左右,有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4],同时也有40%左右人口以小麦为主食。 建国以来,化学肥料和农药在促进粮食增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5],但目前也存在农药、化肥过量施用、盲目施用问题,增加了农业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 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淮安粮食生产区为典型的稻麦两熟区,稻麦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83 万亩左右, 其中水稻93 万亩,平均亩产 610 kg,总产 56.7 万 t;小麦 92 万亩,平均亩产385 kg,总产35.4 万 t,稻麦周年生产能力在全省县区(市)中位于前列,但生产中普遍存在肥料和农药用量偏高、 种植收益低、 生态环境压力大等问题。

1 稻麦周年生产发展现状

1.1 稻麦生产现状

全区水稻种植以粳稻为主,品种主要以淮稻5 号、南粳 9108、南粳2728 等为主(表 1);小麦分弱春性和半冬性类型,品种主要以宁麦13、淮麦系列、镇麦12 等强筋、中筋品种为主(表2)。 全区优质稻麦面积达65 万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4.3 万亩,绿色有机大米约1 万亩,稻米品质在不断提升,并且创建了圣玉、镇淮楼、范王、留君等大米品牌,其中圣玉品牌获得过江苏好大米十大品牌、江苏好大米十佳品牌、味稻小镇等称号和荣誉; 镇淮楼获得江苏好大米金奖;双木林稻鸭米获得最好吃大米等称号和荣誉。

1.2 化肥施用现状

参照全区土壤养分含量状况(表3),全区土壤以黄潮土和潮黄土为主,地力中等。 近些年,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区化肥施用量80 125 t(折纯)左右;稻麦亩均施肥量由2015 年的38.67 kg(折纯)下降到 2018 年的 38.15 kg(折纯),降低 1.35%。 全区稻麦生产中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秸秆腐熟剂、 配方肥等化学肥料替代产品,2019 年,全区年均施用配方肥约1 万 t(折纯),有机肥施用量约1 万t(实物量)。 通过项目实施降低项目区化肥使用量8%~10%,耕地地力提升0.1 个等级。

1.3 病虫害防治现状

近些年由于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种植面积扩大,优质食味水稻易感纹枯病、 稻瘟病和稻曲病, 病虫害防治对象发生改变,主要以防治病害为主,据调查(表4), 全区农户水稻季病虫害防治用药7 次左右,秧田期通过浸种和施“送嫁药”防治2 次,大田期用药防治5 次左右,亩用药总量150~180 g。 小麦仍以除草和防治赤霉病为主,一季用药3~4 次,用药总量200 g/亩左右(表5)。 全区年发放植保明白纸400 000张次,70%左右农户能参照明白纸统防统治, 植保部门大力推广无人机飞防,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防控效率和防治效果。

2 稻麦周年绿色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绿色丰产稻麦主体品种面积偏小

近些年, 随着稻麦品种更新换代加快, 部分品种综合抗性略差, 有些品种在温光条件较好的年份表现优质丰产, 但在灾害年份表现病虫害加重, 产量和品质较差, 加之农户自留品种较多, 导致种植的品种杂乱, 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肥料和农药施用量的增加。

表3 淮安区稻麦种植区域土壤养分含量及稻麦施肥情况

表4 淮安区水稻季发生病虫害及防治用药情况

表5 淮安区小麦季发生病虫害及防治用药情况

2.2 土壤地力不均衡,施肥结构不合理

全区土壤类型有3 种,土壤的地力有很大不同。另外由于淮安区耕作方式的演变, 农户很少施用农家肥,前些年秸秆还田率偏低,淮安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一直偏低,虽然近几年秸秆还田率不断提高,但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依然偏低。据监测,2019 年提供的145 个样品中有机质含量最低为7.24 g/kg, 最高为27.95 g/kg(有机质含量30.00 g/kg 以上为高地力)。

因土壤差异性较大, 渠北大部分耕地土种为黄潮土,土壤较为贫瘠,保水保肥能力较差。 渠南和运西土种均属潮黄土,土壤营养丰富、黏稠度较高,保水保肥能力较强, 土壤的差别造成不同的施肥习惯和方式,渠北亩均施肥次数和施肥量高于渠南,渠南略高于运西。从全区肥料使用情况看,2019 年全区化肥施用量80 125 t (折纯), 亩均施用化肥38.15 kg(折纯),是全国亩均施肥量 21.9 kg 的 1.74 倍。 农户施肥普遍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轻磷钾肥,“三重三轻”问题突出[6]。 农户普遍使用的化肥为尿素(N≥46%)和复合肥(NPK 比例为 15∶15∶15),在粮食作物中施用农家肥、 菜籽饼、 商品有机肥等有机肥的农户不足5%。 在施肥方式上,因缺乏农业撒施机械,淮安区施肥方式仍然以传统人工施肥为主,化肥撒施、表施现象比较普遍,大部分肥料被浪费流失,不仅不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也污染了农业生态环境。

2.3 防治理念落后,统防统治水平不高

受传统防治理念影响, 农户大多不参照植保部门防治意见防治,多是按照经验来防治,当前水稻和小麦防治应偏向病害防治,但农户仍以防虫害为主。淮安区目前虽有185 个具有一定防治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但能满足自我防治要求还能对外开展统防统治的不足30 家,导致淮安区病虫草害防治依然以农户分散防治为主,喷施机械相对落后,喷施不匀,滴漏严重,农药利用率低;加上淮安区有1 100 多家农资经营主体,每个经营主体为推销自己的产品,进行各自的产品宣传,导致淮安区防治时间不一,防治也达不到最佳效果。

3 改进措施

在大面积的稳产、增产前提下,为让传统化学防治向现代绿色防控转变[7-8],减少粮食生产中化学肥料及农药的投入使用,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效,重点抓好以下3 项措施。

3.1 推广绿色健康栽培技术

一是大力推广高产、 优质、 高抗的优质稻麦品种。 选用抗倒、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水稻重点推广南粳9108、淮稻5 号、南粳5718 等米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的优质高抗品种,小麦重点推广镇麦13、宁麦13、淮麦系列等优质高抗品种。 二是重点推广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大力推广机插秧技术, 降低播种量,培育壮苗,建立科学的群体起点,提高肥水、农药的利用率。 小麦推广机条(匀)播,推广应用旋耕、播种与施肥一体的播种机械,增强群体通风透光性,降低纹枯病、赤霉病等病害的发生,从而有效减少农药施用次数和用药量。 三是控制施肥环节,减少施肥次数。 重点遵照少施氮肥, 多施有机肥, 增施钾肥、硅肥, 后期尽量不施氮肥的原则, 亩施N 总量控制在18 kg/亩左右,并对氮肥进行科学运筹。 四是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推进稻鸭共作、稻鱼共作、稻蟹共作、 稻虾共作等稻田种养结合模式, 有利于实现“化肥、农药双减”效果。

3.2 示范推广节氮高效施肥技术

一是推广配方肥。 大力推广应用配方肥,达到均衡营养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耕地质量,达到农业生态平衡的目的。 二是推广缓(控)释肥。 积极推广绿色环保、高效、高产缓释性肥料,如硫包衣或树脂包衣尿素[8],通过外层包衣实现氮的缓慢释放,使作物有效吸收养分,减少化肥的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30%~60%,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 三是积极示范推广水稻—绿肥轮作模式。在秋冬季上茬种植水稻的田块种植紫云英、苕子、油菜(不收油菜籽开花后耕翻)等,少种一季小麦,既能有效降低农药和肥料施用量,又能利用绿肥培肥地力,同时提高下茬水稻复合效益。 四是推广高效施肥机械。 结合高效缓控释肥产品,推广栽插与施肥一体机械,同时要大面积推广高效施肥机械,减少人工施肥成本。

3.3 推广减药控害防治技术

一是杀虫剂减量技术。 推广应用高效和长效杀虫杀菌剂复配组合,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包括对直播干种子进行处理、 机插秧浸种后种子进行处理、机插秧干种子进行处理等,增强水稻全生育期对病虫害的抗逆性,达到农药减量施用的目的。 二是麦田病害防治减量技术。 鉴于淮安区近年来纹枯病发生严重, 重点加强小麦起身拔节期纹枯病的防控工作,针对水旱轮作区麦田播种偏迟,在清明前后开展小麦纹枯病防治且兼治麦田锈病和白粉病, 采用三唑类药剂防治纹枯病并兼治白粉病和锈病。 针对小麦赤霉病, 在小麦初花期应用氰烯菌酯等复配药剂预防小麦赤霉病。三是除草剂减量技术。针对麦田禾本科杂草特性特点, 开展异丙隆等不同药剂混用控草技术。 对阔叶杂草,水旱轮作的麦田和旱旱轮作区麦田,提倡用复配药剂进行防治。 四是推广新型植保防治机械。 扶持鼓励自走式喷雾机、无人飞防机等新型植保防治机械,利用新型植保机械防治效率高、喷施均匀等优势,进一步提高统防统治率,减少分散防治过程中的滴漏现象,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

猜你喜欢

稻麦施用量纹枯病
农民生存策略的选择逻辑——基于稻麦村庄农户样本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春大豆施钼条件下最适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张掖市甘州区灌淤旱作人为土制种玉米锌钼微肥最大利润施用量研究
温室茄子氮、磷、钾素最大利润施用量研究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稻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赴湖北农业考察及苏北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株系循环法在常规稻麦良种生产中的应用
The Effect of Three New Fungicides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in Field Exper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