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交灸在中风后失眠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1-06-22缑燕华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肚脐艾灸中风

徐 倩,杜 静,缑燕华,余 红,张 帆

(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广东深圳,518000)

中风所致失眠属于脑器质性失眠,是中风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易引起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从而影响疾病康复和预后,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增加疾病复发的风险[2-3]。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放松训练、心理护理等措施治疗中风后失眠[4]。气交灸以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气交”为基础,并结合脐疗及灸法的特点而形成[5]。本研究将中医适宜技术气交灸应用于中风后失眠患者中,并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科室收治的中风后失眠住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39~69岁,平均(51.17±7.53)岁。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6]中脑卒中诊断标准,确诊为脑卒中恢复期;失眠诊断符合2012年《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7],且病程在2周以上;②年龄≥18岁;③意识清楚,可独立或在他人帮助下完成测评;④2周内未服用镇静安眠类药物;⑤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病情不稳定或加重,合并严重的并发症或其他脏器疾病;②艾灸过敏或有艾灸禁忌症,脐周皮肤破损或有皮肤疾病者;③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交流者。剔除标准:由于个人原因无法继续参与研究者。

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基本康复治疗和护理、心理护理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气交灸治疗。患者确诊失眠后开始进行,1次/d,1周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气交灸所需物品有生桐油、直径5~6 cm的青花瓷碗,碗底直径2~3 cm、艾灸柱、孔巾、打火机、碗权、灭火盅、纱布、皮肤温度计等。具体操作方法:施灸时患者采用平卧位,清洁肚脐周围皮肤,涂抹一层薄薄的生桐油于肚脐周围,将青花瓷碗倒扣吸附于肚脐上,形成微微的负压,形成内外“两重天”。皮肤温度计置于施灸部位皮肤旁,肚脐周围覆盖保暖洞巾,同时将碗权固定在碗底。然后将高2cm,宽3cm的艾柱放在碗底燃烧进行施灸,共灸3壮艾柱,所需时间约为45 min。治疗过程中观察皮肤温度计数值(39°~42°为宜),更换下一壮艾柱时由操作者的手心置于正在燃烧的艾柱上方感到完全没有温度时更换,以防烫伤。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治疗结束后嘱患者注意补充水分,4 h内勿冲凉,注意保暖,清淡饮食。

对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烫伤等风险,积极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因艾柱大小适宜,温度温和、受热均匀,皮温计探测温度,并有保暖洞巾与碗权双重保护,在更换下一壮艾柱时由操作者的手心置于正在燃烧的艾柱上方感到完全没有温度时更换,此法即保暖又防烫。如发生烫伤立即按烫伤应急流程处理,并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1.3.1 睡眠障碍严重程度:应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进行评价,该量表共8个维度,分别为入睡时间、夜间苏醒、比期望时间早醒、共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白天情绪、肢体功能、嗜睡。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分别记0~3分,总分24分,得分越高睡眠障碍程度越严重[8]。

1.3.2 睡眠质量: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该量表共24个条目,7个维度,按等级分别计0~3分,总分21分,得分越低睡眠质量越好[9]。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未发生预期风险。干预前2组AIS和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AIS和PSQI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AIS和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AIS和PSQI评分比较(±s) 分

表1 2组AIS和PSQI评分比较(±s) 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n 40 40 t P AIS干预前19.34±1.65 19.70±1.34 0.657>0.05干预后19.12±1.15 14.25±1.86 6.327<0.01 PSQI干预前12.83±1.72 13.28±1.83 0.328>0.05干预后12.55±1.01 10.45±1.15 4.018<0.01

3 讨论

失眠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长期的低质量睡眠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不利于疾病预后和康复,还会增加中风的各种危险因素,如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3]。失眠属于中医的"不寐"或"不得眠",是脏腑不和,营卫不调的表现[10],传统医学认为中风后失眠多由心肝火旺、肝风内扰、心肾不交所致,其病于脑、心、肾、肝、脾等部位[11]。目前中风后失眠的治疗方法主要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药物治疗复发率高且不良反应较多,而非药物治疗,诸如行为认知、松弛疗法和心理干预等方法对干预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患者依从性要求较高,且干预效果参差不齐[12]。

气交灸属于隔物灸,其结合了神阙灸及艾灸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同时引用《内经》重要概念“气交”。气交灸虽然作用于肚脐,但与其他的肚脐灸法原理不同,操作方法亦独特,气交灸法燃烧艾绒会产生艾热力、渗透力、艾烟气三层能量。热力集中在肚脐部位,温煦中焦,可助脾胃气血运化,其渗透性强,能增强卫气的循行能力,艾草性温,入肝脾肾三经,此操作中涂抹生桐油,生桐油性寒,能直接引入下焦,通肝脾肾三经,将热力引入足底,此股热力会顺从足底推行至头部,然后卫出于目,热力再次沿着太阳、少阳、阳明三经下降至足底,如此周而复始巡行全身,达到通调三焦,极大的促进和改善了卫气的循环能力,继而改善睡眠质量。目前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中医疗法中有采用针刺治疗联合艾灸或推拿、刮痧及拔罐等方法,但易使患者出现治疗部位出血、疼痛以及淤青等,而气交灸操作器具使用简单、用物低廉、操作便捷、不良反应少。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气交灸后观察组患者PSQI和AI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表明患者失眠严重程度降低以及睡眠质量有所改善,且气交灸操作器具简单,无不良反应,能够改善就医体验。目前国内气交灸应用的相关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为国内首次将其应用于中风后失眠的患者中,可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但亦存在不足之处,如本研究仅针对单一病种进行干预,且干预周期较短,后期研究可考虑延长治疗周期,开展多中心多人群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肚脐艾灸中风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肚脐是个“死胡同”
肚脐到底能不能抠
婆婆迷上了艾灸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千万“别”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