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1+2+4+4”体系研究

2021-06-22郑铭文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关键词:立德师德导师

崔 楠 郑铭文(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 110136)

2020年9月23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与《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充分肯定了研究生导师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规定了其师德职责,要求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健全研究生导师评价激励机制,并确立了总体目标,即到2025年,基本建成规模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1]。为此,研究生导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贯彻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核心要义,明确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视研究生导师道德素养的提升。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构建了一个“1+2+4+4”的全方位、多维度的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体系,即“一个思想、两个驱动、四个层面、四个体系”,以深化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理论。

一、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本文以立德树人的理论为切入点,在对相关理论梳理和借鉴的基础上,对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进行研究。这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理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理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立德树人是我国传统文化一直推崇的价值理念。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做出了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4]为人师,要以德立身,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研究生导师,更应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师表,真正成为学生景仰的引路人与引导者。将立德树人思想与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相结合,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理论。

(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高等院校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实行的是导师制,导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师德建设的落实者,研究生导师肩负着为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的重任;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他们也肩负着培养栋梁之材的重要使命[5]。因此,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是新时代立德树人视域下导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三)迎接师德建设面临的挑战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网络环境日益复杂,部分研究生导师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更看重个人利益的得失,甚至为了得到奖励、升职,违背基本的学术道德,出现急功近利的学术作风,严重地污染了学术环境,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秩序[5](280)。部分研究生导师缺乏师德意识,忽视师德修养,违背了教书育人的初衷,这是师德建设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要想解决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进行制度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构建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导师层面

1.部分导师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部分研究生导师相较于教授理论课程,更注重发表论文和积攒科研成果。倾向功利的价值观缺少了育人的精神,甚至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近年来,由于研究生导师缺乏责任感,导致学术不端、行为不齿的现象时有发生。

2.部分导师缺乏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日臻成熟,各种新兴产业不断出现,新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新的商机诱惑着研究生导师,导致部分研究生导师“重商轻教”“本末倒置”,缺失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二)高校层面

1.研究生导师职责划分不够清晰

研究生导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理论知识只是一方面,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研究生导师的立德树人职责应该有执行标准,虽然各高校都出台了有关师德建设的文件,但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形成统一的框架,更没有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及相关条例。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的职责如果局限于传授理论知识的话,则对立德树人的教育还远远不够。

2.缺乏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协同机制

多数高校在师德建设方面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形成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和监督的协同机制。校内相关部门各有自己独立的师德建设办法,但是缺乏互相之间沟通和协同的建设机制。部分高校设置研究生导师师德监督小组,但大部分仅停留在计划阶段,监督内容空泛,缺乏标准性,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也没有产生监督的效果。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没有做到定期“检修”,而高校顶层设计又缺少各部门之间关于“师德建设”的联动协同机制,最终导致高校师德建设机制不完备。

(三)社会层面

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可以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来改进师德建设。但事实上,我国目前还没有对高校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形成行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社会对于导师师德的监督仅仅局限于网络热搜,部分高校让学生填写导师师德调查问卷,也仅是走形式、走过场,社会监督机制并没有有效地建立起来,只是以所谓的“网络监督”“微博监督”来规范师德。政府部门的监管并没有全部准确落到各高校内部,有部分仅流于表面的监督形式,并没有形成明确的监管体系。

三、构建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1+2+4+4”的全方位、多维度体系

在深刻把握立德树人基本内涵,充分认清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的现实困境之后,本文有针对性地建立了“1+2+4+4”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体系,并总结归纳如下图,使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路径更直观清晰。

(一)“1”个指导思想:将“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图1 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1+2+4+4”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全国高校要加强师德建设。在新时代,立德树人就是要求教育要坚定不移地指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教育大计以教师为本,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研究生导师要责无旁贷地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抓好师德建设是打造高素质导师队伍的内在要求,是确保导师“为谁培养人”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保证导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6]。

(二)“2”个驱动因素: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

1.内部驱动因素

首先,教育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这是教育价值观建设最本质的要求。其次,教学实践能力是师德建设的行动所在。再次,导师的责任心是师德建设的成果保障。因此,具备优秀师德的研究生导师,应具有正确而科学的教育价值观,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娴熟的教学实践能力,以及立德树人的教育责任心。

2.外部驱动因素

外部驱动因素包括国家政策、社会认可、学校的奖惩体系、师生关系等。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重大举措,它指导研究生导师队伍要落实“把师德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第一标准”的政策要求;社会认可所营造的师德师风,是研究生导师在“政产学研”教学结合中的业绩,是科研服务社会的现实支持;各高等院校不断完善对导师的奖惩机制,是新时代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工程;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4”个层面: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导师层面

1.国家层面

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三个文件明确了对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对师德标准作出了规定。教育部等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以及即将印发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规定了研究生导师必须正确履行指导职责,依法依规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各高校应遵照国家政策的指示精神,完善师德建设机制,推动师德建设的有序发展。

2.社会层面

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弘扬崇尚师德的教育理念,树立典型优秀导师形象,大力宣传优秀导师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此外,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及时发现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继而督促当事人端正认识,及时改正。

3.学校层面

各高校是加强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的重要主体,应加强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导师师德建设的运行机制。具体措施是:进一步完善在校研究生教育体系,包括建章立制、督导机制、选聘机制、培训机制、联动机制、考核机制、评教机制等;还要加强校内各部门协同配合,从导师选聘、考核到退出,都要将导师的师德建设作为重要的考核点。

4.导师层面

一是“师魂”层面,要加强导师教育价值观建设。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论述,教育导师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二是“师能”层面,导师要以“能教”为基,扎实理论功底;要以“会教”为重,提高教学能力;要以“善教”为要,提高创新精神。三是“师爱”层面,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严慈相济——严之有理、严之有情、严之有度;张弛有度、言谈有度、举止适度。总之,研究生导师要首先让自己的师德过关。要做好导师的本职工作,牢记身为研究生导师所肩负的责任和职业操守;要把立德放在首要位置,注重师德建设,热爱教育职业,忠于教育职守,自觉践行导师的职业道德,时刻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教育进步为己任。

(四)“4”个体系:监督体系、管理体系、奖惩体系、自我建设体系

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内容要同时满足“四个体系”的维度,即监督体系、管理体系、奖惩体系、自我建设体系。每个体系需要建立完善的建设机制和管理格局,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坚持刚柔并济,坚持内外融合,坚持评聘贯通。

1.监督体系

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完善监督方法,丰富监督主体,健全反馈机制。加强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监督,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对违反准则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按规章制度进行严肃处理。学校可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举报办公室等设施,全方位接受监督,对违反准则的导师,相关单位要依规采取约谈、限招、停招直至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导师,一经查实,要坚决剔除教师队伍;涉嫌违法犯罪的应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社会应定期对学校师德建设情况进行监督评议,向教育部主管部门反馈信息,将监督评议情况作为学校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高校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双一流”监测指标检测体系。

2.管理体系

通过建章立制,坚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有效管理体系。《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是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各高校应坚决贯彻执行。遵照《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师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实际状况,制定更为详细的章程,建全师德规范。

第一,重新制定选聘机制。规范研究生导师的资格认定,完善研究生导师的岗位聘任,应重新制定更为全面的选聘机制。对于各个岗位聘任的条件及要求应有明文规定,不但要从导师的学历及个人学术能力方面考量,而且还应该综合考核其思想政治、师德品质等,全方位进行选聘,并制定考察实习期,以此来完善研究生导师的选聘机制。

第二,健全培训机制。加强导师的培训,有利于导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队伍的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健全培训机制,应设置培训管理机构,制定导师培训的计划;扩大培训对象范围,对导师的培训不仅是对新晋教师的培训,而且还要对导师队伍进行全面的培训,接受全面的学习;要不断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以适应各学科导师提升素养的需求。

第三,建立联动机制。研究生导师师德的建设,纵向上要通过国家、社会与学校联动配合;横向上每个主体也可以联动配合。国家可以对各高校推选出来的优秀导师进行奖励,并在社会中广为宣传,树立典范。此外,学校内部也可以通过党委、人事部门、监察部门、研究生院与各个二级学院联动完成建制、选聘、考核、培训、督导、评价六个方面的建设,并通过联动机制使六维互动相互渗透,最终根据学校条例各部门进行联合考核管理。

3.奖惩体系

要做细做实师德考核,严格强化师德评价,将师德考核贯穿导师职业生涯全过程。

第一,健全考核机制。将师德考核摆在导师业绩考核的首要地位,提高考核的真实性,全面客观地评价导师的师德师风,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重视考核对研究生导师的行为约束与激励作用,及时将考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有针对性地帮助导师提高认识,加强整改。还要充分发挥师德考核对导师的警示作用。研究生导师师德考核可采用研究生与管理部门“双评测”和网上答题方式进行。评测项目包括政策文件的领悟、政治素养的提升、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等。

第二,完善评教机制。作为对导师师德认知评判的主体,研究生要充分发挥其客观评教的作用。高校可建立专门的师德评价网络监督平台,由学生负责对导师日常行为做客观监督评价,完善研究生网上评教机制。学校还可以组建师德调查团队,对研究生导师师德进行不定期评价审核,并定期对评价监督结果奖优罚劣。

4.自我建设体系

研究生导师要不断自我建设、自我革新。导师要以修身立德为关键,正己化人[7];以仁而爱人为根本,尊生爱生,从导师自身寻求动力,构建具有新时代意义的师德风范。

第一,铸造师魂。教育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各高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基地;而道德是立国之本,因此,研究生导师首先要铸造师魂,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研究生导师要紧随国家发展的脚步,用严谨科学的态度看待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化铸造师魂的重要性[8]。只有具备崇高的师德风范,才能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

第二,培养师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对人才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在“科教兴国”的背景下,研究生导师需要不断增进师能,才能承担起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责任和义务。研究生导师应在学科教学和学术研究领域方面凸显造诣,真正成为学生学术研究的导师。研究生导师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出色的教学能力,创新的科研精神;要掌握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要有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技术;要适应最新的教育发展要求,具备集教学与科研能力于一身,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能力,真正成为研究生名副其实的“导”师。

第三,践行师爱。只有营造有爱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在一个有爱的环境下学习成长,也才会让师德之爱不断传承。践行师爱要从营造爱的学习环境开始,让师德的关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导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要关注细节,在细微处体现爱、传递爱,以正确的价值引导激励学生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了解学生、关爱学生,需要导师不断地提高自己,提升关爱学生的能力。导师在关爱学生之前,首先要关爱自己,要体现自身的尊严和价值,要在知识与智慧的高度上践行师爱。

猜你喜欢

立德师德导师
关于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致良知与师德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导师的猫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