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驱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2021-06-21张小红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解题能力小学数学

张小红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模式进行解题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形成质疑能力,进而提升解题能力。教师要以问题贯穿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设置开放型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应用归类型问题,专题强化解题训练;善用生活型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驱动;解题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灌输让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与学习的机会。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形成依赖,在学习中很难产生问题意识,不能根据自己的思考与疑惑提出问题,也就很难产生探究的动力,影响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问题的驱动效能,促进学生进入知识理解与运用的更深层次,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教师要运用开放型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设置归类型问题,实现专题强化;设置生活型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小学阶段是打好数学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为教学切入点,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一、开放型问题,拓宽视野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最明显的性格特征。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开放型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帮助其充实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解题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前先准备一些有规律的卡片并排列好。课堂中笔者首先提出问题:图中是小明要记忆的一些卡片(图略),试为小明设计几种高效率的记忆方法,并自己尝试记忆。笔者将前后桌的学生分为一组,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进行整理和记忆,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回答问题。此时,各小组间开始抢答并积分。经过三轮比拼后,笔者询问积分较低的小组的记忆方法,再询问积分最高的小组是如何记忆的。通过对比几组学生的记忆方法,发现记忆得好的学生都是将卡片先进行归类之后再记忆的。首先,所有卡片都与动物有关,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这些动物可以按照某些体态特征进行分类,将这些动物分类后再进行记忆,效率会提高很多。这样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答案中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将问题先归类总结出规律,再进行解决是高效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笔者积极为学生设置开放型问题,拓展固定知识的应用场景,并带领学生感受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让其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归类型问题,专题强化

虽然开放型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领会知识。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专题帮助学生进行类型强化,以达到会一题、通一类的目的。

例如,在教材五年级下册“2、5、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的教学中,在学习完2的倍数的基本特征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学习5的倍数特征,并布置问题:小明家来了5位客人,小明妈妈为客人准备了3种零食,每种零食分别有10袋、15袋、27袋,试问能否把每种零食平均分给每位客人?由于有2的倍数学习经验的积累,学生很快想到这也是一个倍数的除法问题。因为10 ÷ 5 = 2,15 ÷ 5 = 3,27 ÷5 = 5……2,可以看出10和15可以被5整除,所以有10袋和15袋的两种零食可以平均分给5位客人,有27袋的零食不能平均分给5位客人。如此,学生可以通过式子清晰地总结出末尾带有0和5的数字可以被5整除。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意识到像这样出现“能不能平分?该怎样分?”的问题就是在考查能不能整除?要怎样整除?。

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利用归类问题帮助学生既学习到新的知识,又在解题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逐渐提高解题效率。

三、生活型问题,学以致用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笔者以“学以致用”为目的设置生活型问题,以拉近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充分应用知识。

例如,在教材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开展“超市购物”活动。“超市”中摆放了各种文具、水果等商品,學生分别扮演顾客和收银员。活动中涉及学生购买了多少种商品,一共应付多少钱,以及收银员收到钱后应该找零多少的实际问题。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共同交流、讨论,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使学生对知识得以更有效地巩固与内化。

又如,在教材三年级下册“面积”的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测量学校的圆形花坛,并运用刚学过的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形花坛的面积。除此之外,笔者还带领学生测量了学校长方形操场的长和宽,并利用测量结果求出了长方形操场的面积。

带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实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能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将数学知识寓于具体生活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体会到应用才是知识的最终归宿。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题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结束语

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设置问题类型,帮助学生在具体数学问题的驱动下逐渐提高应用题的解题效率,进而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沈安军,沈飞.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 新校园(中旬),2017(1).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解题能力小学数学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