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一体两翼”教材解读策略的实践研究

2021-06-21陶家伟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28期
关键词:一体两翼学段学情

陶家伟

内容摘要:“教材解读”是一项重要的教师基本功,是教师提高学科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语文统编教材解读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解读策略的实践研究”的研究,确立了“聚焦课程标准,聚焦教材编排意图,聚焦客观学情”的研究思路,从三个“聚焦”的维度展开解读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研究,提炼了一套“一体两翼”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解读方法策略。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语文”和学生“学语文”的重要课程资源,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托。“教材解读”是教师提高学科专业能力的前提,是一项重要的教师基本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解读存在诸多问题,如不重视教材解读,教材解读存在随意性,教材解读缺乏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的意识,解读教材过度依赖“教学参考书”而缺少个人对教材编排意图的系统性分析和认知,解读教材存在导向偏差等。因此,教材解读一直是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一直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关注的热点。

随着语文统编教材的全面推行,教育部推出《关于印发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推进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各地纷纷开展“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提升中小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质量”的专项研究工作,在提升统编教材课堂教学质量,加强统编教材教师队伍建设,优化统编教材教研模式,建设统编教材优质配套资源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从行政及学术层面彰显了针对统编教材进行解读研究的重要性。

对语文教材的解读研究,过去“一纲多本”教材的研究,体现的是针对某一版本的教材的研究,虽然或多或少提供了一些有借鉴价值的教材解读经验,但仍难满足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需求。近几年针对语文统编教材解读的研究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但因研究实践周期不长,所提供的研究经验和成果也难以完全满足广大语文教师的需求。因此,针对语文统编教材的解读研究有着较大的实践价值。

针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目标意识不强、教材解读能力欠缺,缺乏对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学段目标、课时目标的系统思考和精准认知等问题,我市小学语文学科自2020年起开展自治区“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解读策略的实践研究”的研究,确立了“聚焦课程标准,聚焦教材编排意图,聚焦客观学情”的研究思路,从三个“聚焦”的维度展开解读小学语文統编教材的研究,提炼了一套“一体两翼”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解读方法策略系统(如图)。

这里的“一体”指的是教材,即语文教材是“教语文”和“学语文”的主要载体;“两翼”,一指语文课程标准的有效解读,一指学生学情基础的精准解读。解读课程标准,即通过“梳理、对比、转化”三步骤,对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进行细化解读,帮助教师系统把握小学语文各学段的具体目标要求,为解读教材找到明确的依据;解读学生的学情,即通过对学生在相关语文知识学习的“已有的基础与存在的不足”的分析,以及对相关知识点“新知”与“旧知”的逻辑联系的必要梳理,形成教师对学生学习需求的“画像”,为教材解读即教学设计提供精准的参照,为“教有用的语文”提供保障。“两翼”支撑“一体”,确保了教材解读和语文教学的有效,为本市教师“教语文”和学生“学语文”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专业指导。

一、“两翼”之一:以“梳理、对比、转化”三步骤的方法解读课程标准,明确学段目标,为教材解读厘清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是编写语文教材和实施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体现的是我国母语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现行统编教材编写组专家认为,“(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是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分解和细化,指向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达成”。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这一章节,对义务教育四个学段的学段目标和内容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的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属于小学教育阶段,主要明确了三个学段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维度的学段目标要求。我们以“梳理、对比、转化”三个步骤,对各学段目标进行解构似的梳理分析,以帮助教师准确、具体地把握课程标准要求,为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找准依据。

第一步——梳理。即对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进行分析、归类,使之具有“类”的特征,便于教师理解、识记和并运用。如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语文课程标准对其中的4项目标要求的描述很明确,但每一项要求均包含了多个教学元素,其表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综合”“杂糅”的特征。对此,我们便将每一项目标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再重新归类、组合,把它们“变身”为“识写数量”“知识技能”“写字要求”“情感态度”四项基本指标。具体描述如下:“识写数量”,会识1600个左右,会写800个左右;“知识技能”,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笔顺规则、间架结构、拼读技能、查字典技能;“写字要求”,姿势正确、良好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情感态度”,喜欢汉字,主动识字,感受汉字形体美。同样,用类似这样的思路和方法,也可对“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学段目标要求进行梳理。经过这样个性化的梳理,将学段目标“变身”为具有类别特征的表述,且其中包含的元素也分解细化到最小单位,易懂易记易掌握。

第二步——对比。即在对学段目标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同一维度的目标内容或同一类型的知识点,进行跨学段的纵向比较,厘清同一维度或同一类型目标内容在不同学段的层次性。因为学段不同,相同维度或相同类型的目标内容,会有深浅、难易的区别。如果能够把学段目标因学段不同而存的难易差异把握好,那么,就可以帮助我们在解读教材、设计教学时把握好不同学段教学的“度”的差异。如,关于读书能力的要求,第一学段为“朗读、学习默读”,第二学段为“学会默读、学习略读”,第三学段为“提高默读的速度、学习浏览”;而对理解词句方面的要求,第一学段为“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第二学段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其表达情意的作用”,第三学段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推想意思,辨别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又如“表达与交流”维度,其中对“表达”的要求,第一学段的是“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二学段是“围绕一个意思把话写清楚,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第三学段则是“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类似这样,把各个维度的学段目标或教学知识要点进行“对比”,可以精准把握各个学段教学目标内容之间的异同和联系。5069695D-749F-4C6A-9BF9-E77B3E3B6FC5

第三步——转化。即在梳理、對比的基础上,将学段目标要求从概念描述的层面转化为具体的、便于课堂操作实施的操作定义,形成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当我们根据学科的知识特点和规律,把学段目标要求转化“变成”一个个易于实操的操作定义时,学段目标的内容标准就更加易于执行和检测了。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常用的策略有如下几种:一是“要素分解法”,如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怎样才算“正确、流利”?我们把这项要求分解为“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五个要素,如果学生在朗读时能达到这几项要求就算达标。二是“步骤分解法”,如第二学段的“学会默读”,我们对“学会默读”进行流程似的分解,分解为“默读五步法”:第一步,明确阅读时需要思考的问题;第二步,带着问题读书,针对问题对关键词句进行勾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第三步,进行针对性的简要批注;第四步,整合思考所得,交流分享读书收获;第五步,能提出新的问题。三是“策略建构法”,将一些学段目标中的要求分解为若干个相关联的能力点要素,再将之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策略。如,第一学段的“表达与交流”,提出了“复述”的要求,该项训练指标包含了低年段学生复述表达所涉及的“说话有条理”“说话要完整”“表达要规范”等多个能力指标,我们据此构建了“低年段复述(讲故事)四层次递进教学策略”:第一层次,有序表达——借助一定的提示有序复述;第二层次,言之有物——能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复述;第三层次,表达完整——复述表达说话要完整;第四层次,表达规范生动——能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进行复述表达。

通过“梳理、对比、转化”三个步骤解读课程标准,可以帮助一线教师更具体、更感性地掌握学段的目标要求,教材解读、教学设计就有了权威的理论依据和支撑了。

“两翼”之二:从“常态学情”和“语文要素体系关联梳理”两个层面,点面结合解读学生学情,确保教材解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解读学生学情,即分析、了解学生在相关目标内容的语文学习中的“常态学情”——已有的基础和存在的不足;“语文要素体系关联梳理”——学过哪些相关的和即将学哪些相关的。通过这两个层面的研究,准确把握学情,为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找到“生本”依据,它是教材解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常态学情”的了解,来自语文教学的常态活动,如学期期末检测考试、单元测试、作业练习、课堂上的平时表现;教师针对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以导学案或学习单为载体的课前预习;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时收集学情数据;对单元或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进行教学质量分析等等。通过上述日常的语文学习相关活动,来分析、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已有的基础和存在的不足。

“语文要素体系关联梳理”,即针对某一单元或某一课的语文学习内容,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旧知”与“新知”的梳理和分析,在研究中,我们采取“语文要素纵横关联逻辑梳理”的方法,分析了小学语文要素的系统关联性,如,针对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梳理出“本册关联点”:第一单元“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他册关联点”:二年级下册“拓展积累词语,抄写句子”,三年级下册“摘抄优美词句,并在习作中使用”,四年级上册“抄写优美的句子”,五年级下册“摘抄课文中风趣的语句”。这样的梳理,为某一个语文要素的体系“画像”,弄清楚针对相关语文要素学生“以前学过什么”“今后还会学什么”“前后有何关联”,确保语文教学能够以学情为基础。

上述两个层面的操作,对有效梳理、了解学情提供了相对全面的有用信息,为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的“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提供了保障。

“一体”: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语文教材的解读应以“两翼”——课标解读、学情解读为支撑,精准解读教材的编排意图,从而确保有效的学段训练目标与内容的确定。

语文教材是“教语文”和“学语文”的主要载体。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编排意图是“能力立意”“素养立意”,其最大特点是建立了以“语文要素”为核心内容的语文训练体系,围绕“阅读”和“表达”建立了语文学科的训练序列。由此可见,“学习积累语言经验”“培养优质语言思维”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使用统编教材教学语文,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积累规范的、高质量的语言经验,掌握丰富的语言思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效果。

那么,在解读教材时如何实现上述教材的编排意图呢?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发挥前文所述的“两翼”的作用——依托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参照学生的学情基础,来展开对教材的深度解读。我们在研究中形成了解读教材文本的“三解读两参照”策略——

一是解读单元语文要素。就是结合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将单元语文要素分解、细化,形成流程性的学习策略,便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如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语文阅读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结合本单元几篇课文的编排特点,可以将这一单元要素转化为“找准观点——读懂事例——体会表达”的读书策略,渗透整合到教学中,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法可依”。

二是解读教材文本。参照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分析教材所在单元的编排意图体现了哪些学段目标要求,它是如何体现单元语文要素的,从而明确教材文本承载了哪些学段目标内容的要求。分析教材文本在本单元教材中的地位,在教材体系中如何“承上启下”,“承上”——它与学过的课文有什么关联,“启下”——它可以为后面将要学习的课文起怎样的铺垫作用。教材文本体现的本学段教学训练的落点在哪里,这里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搜索”教材文本中的语言材料(比如关键字词句、标点符号、表达方法、表达顺序等),作为教学设计的内容素材。

三是解读课后练习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便教利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课后练习题的编排独具匠心,这些课后习题在很大程度上与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指向,以及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具有较明显的对应性和关联性。参照课程标准和单元语文要素,把课后练习题的训练意图解读清楚到位,就找到了本课教学训练的要点,也就有了教学设计的方向和素材。

上述我市小学语文学科的“一体两翼”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解读方法策略,既是我们解读语文教材的基本思维,也是我们解读语文教材的基本步骤。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这三个思路既要分步落实,也要有机整合。只有把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三个要素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渗透,教材解读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语文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版)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推进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材局函〔2019〕76号)

3.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大力实施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的通知》(桂教教材〔2020〕2号)

4.《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王宗海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5.《我的小学语文观》   张庆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

6.《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  黄亢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7.《相似与互构——感悟语文的本然》  高万同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

8.《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策略研究》《广西教育》杂志2017年10月刊5069695D-749F-4C6A-9BF9-E77B3E3B6FC5

猜你喜欢

一体两翼学段学情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之“冠名培养”模式
浅析一体两翼教学在中职建筑专业课程中的作用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