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书院制辅导员开展情感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1-06-20丁文月刘俏芝

高教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情感教育

丁文月 刘俏芝

摘  要:当前社会背景下,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及书院制的管理模式,加之大学生发展阶段的特点,辅导员对学生开展正确且有效的情感教育迫在眉睫。由于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媒介与传统教育方式的冲突、互联网场域和现实生活空间的冲突、大学生对于情感教育的需求与书院制辅导员情感劳动枯竭的冲突,书院制辅导员开展情感教育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其运用网络新媒体和线下资源提高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需要辅导员运用多种资源做好自我调节,创建合理的自我评价体系,更需要从顶层设计关注辅导员的情感劳动。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书院制辅导员;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3-0067-04

Abstract: At present,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college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ment stage, it is urgent for counselors to carry out correct and effective emotion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Due to the conflict between modern media and tradi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the conflict between internet field and real life space, the conflict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demand for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exhaus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emotional labor, college counselors face many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emotion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them to use network new media and offline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emotion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instructors also need to use a variety of resources to do self-regulation, create a reasonable self-evaluation system. It is more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unselor's emotional labor from the top level design.

Keywords: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context; academy system; emotional education

《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指出,要深入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2020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工作要点中强调要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网络空间的治理现代化也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党长期执政所面临的“最大变量”。网络育人日益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历史的变迁,文明的进步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变革等都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大学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多元复杂的情形,为大学生的情感认知与行为表现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经过高考重压释放之后,当代大学生由于浅显和空虚并存而呈出行为选择的盲目性;由于情感上的丰富与心理的不成熟并存而呈现出行为选择的冲动性;由于情感上的自卑与好胜并存而导致自我评价的不正确;由于情感上的孤独感与陌生感并存而导致了行为选择的人际关系冷漠[1],这些都需要及时有效的情感教育。当代大学生以90后和00后为主,他们是网络的“原著民”,网络充斥着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习惯于做低头族,在网络上记录生活、宣泄情绪、表达观点、发表言论等,由于互联网发表言论的便利性与较弱的约束力,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语言与网络情感表达相较于现实生活更加接近内心的真实感受。这就使得网络一方面成为高校辅导员了解与探究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媒介,另一方面也成为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的无形鸿沟。辅导员要运用互联网的正向作用并积极采取合适的方式,更好地找到学生,了解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影响学生,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

一、互联网背景下书院制辅导员开展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书院在我国历史悠久,从唐代发展到清代,被不断注入新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为当时的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高校学生管理体制面临严峻挑战,国内部分高校实行的书院制是在继承传统书院和学习西方住宿学院的基础上,开辟出的一种新的学生管理体制。书院制主要以学生宿舍为管理空间和平台,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开展通识教育,承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养成、文化素质教育、课外实践等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它更偏向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书院制下的辅导员在学生社区内办公,在空间上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在工作内容上主要聚焦于学生管理与服务,守护学生发展的安全底线。面临新形势、新情况,开展情感教育对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特性的要求

互联网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域,互联网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得大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多元;另一方面,互联网还为一系列的APP等网络新媒体提供了展示平台,大学生可以运用这些平台获取知识,发表观点,宣泄情绪,甚至左右事件的发展脉络,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辅导员也可以运用互联网的便捷性,简单迅速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使得学生管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育人的效率最大化。但是互联网具有虚拟性,互联性和融合性的特征,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的内容良莠不齐,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近年来,学生使用网络新媒体的频率和普及率均有所提高,此时更需要辅导员通过情感教育得知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内心感受,进而实现精准育人。

(二)书院制管理模式的要求

书院制管理模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将长期以来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的学生教育管理盲区——学生宿舍,纳入到高校育人的前沿阵地,以期更好地达到全时段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的[2]。辅导员在学生宿舍办公,工作区域和学生的生活区域完全重合,更加方便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但是空间上的近距离不能等同于网络环境沟通交流的近距离。辅导员必须对学生在互联网的话语体系和行为反应有更加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情感教育,以便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举止,进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三)大学生对情感教育具有较高的需求

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它是一种培养人健康积极情感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情感的培育使得个体德性不断提高,从而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内在的精神支撑。德育的“育人”目的才是其内在价值、本质价值[3],其中便离不开情感教育。朱小蔓教授也认为情感作为非认知因素,以兴趣、愿望、热情等形式构成学习的动机。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驱动、诱导、调节的作用。通过情感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正确了解所处环境,积极接纳身边事物,积极处理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二、互联网背景下书院制辅导员开展情感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背景下,书院制辅导员面临着互联网传统媒介带来的海量信息与传统教育手段的自身局限的冲突,互联网场域与现实生活空间的冲突,以及大学生对于情感教育的需求与辅导员自身情感劳动的日益倦怠之间的冲突等挑战。

(一)互联网下现代媒介与传统教育方式的冲突

高校輔导员在开展情感教育时大多采取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一方面方便从学生的情绪和肢体反馈探索学生的真实反映;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语言和声调的变化获悉学生的心理动态,再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朋辈评价采取更切实可行的行动策略。近年来,辅导员也非常注重运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开设专门的微博,博客,创建微信公众号等,但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开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局限性比较大。大学生仍然更倾向于对自己从互联网获得的信息中进行加工整合,对传统的教育手段日益排斥甚至挑战。

(二)互联网场域和现实生活空间的冲突

网络打破了教育者对信息的垄断,并对主流话语体系的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网络场域中具有特定的话语基础,进而形成具有特色的话语体系和话语结构,这为书院制辅导员情感教育带来了挑战。一方面大学生运用网络话语体系在互联网场域中运用戏谑、黑色幽默、调侃甚至故意造谣的方式展现群体对传统认知的挑战,并很容易对辅导员所进行的话语性劝导产生质疑;另一方面,大学生虽然会表现出表面的认同或者一时的认可,但是仍然会通过知乎、百度、豆瓣、贴吧等社交平台来验证辅导员对自己的所谓说教是否符合自身发展实际。大学生将互联网的虚拟空间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会进行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思考,并综合各种信息后才做出决定。这就使得书院制辅导员在进行情感教育时面临更大的信息和技能挑战。

(三)大学生对于情感教育的需求与书院制辅导员

情感劳动日益枯竭的冲突

长期的网络冲浪使得现代大学生在网路中的虚拟人际交往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出现孤单、冷僻、不愿与人交流,甚至发展出“宅文化”,这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均具有不利影响,大学生对情感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此时书院制辅导员由于办公区域在社区,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便利,方便了大学生面对面的向辅导倾诉心事,发泄情绪,也有利于学校更方便的管理学生。但是,辅导员工作琐碎且庞杂,大部分的工作时间被日常事务性工作占据,在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感需求时需要不停付出情感劳动,研究表明频繁的情绪管理会引起劳动者的认知疲劳、消耗心理资源、引起工作倦怠,进而对组织绩效和个人心理健康产生危害[4],长期以往,容易对辅导员的情感造成压榨,尤其对于具有教长工龄的辅导员来说,处理情感教育与调节自身的情感劳动之间的关系,是他们面临的十分重要的课题。

三、互联网背景下书院制辅导员开展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运用互联网资源开展情感教育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网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便捷的服务,也为开展大学生情感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书院制辅导员要善于合理运用大学生网络话语体系,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体,将传统的教育手段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

1. 合理运用大学生网络话语体系,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

互联网迅速发展,大学生所使用的网络APP也逐年增多,对网络用语烂熟于心,诸如“安排、雨女无瓜、PICK、童鞋”等网络流行词汇,大学生在网络上以学习咨询、情感倾诉、资源分享等方式自发形成交流场,聚集一批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大学生群体,衍生出“超话、小组、饭团”等网络虚拟组织,进而使用特定的话语体系来表达观点,寻求共振。然而,有些网络话语体系挑战了传统教育的话语主导地位,这就需要书院制辅导员积极研究大学生话语体系并加以合理利用。辅导员一方面要深入大学生群体内部,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话语表达方式,虚心学习并在实施情感教育时适当加以运用;书院制辅导员要不断学习大学生惯用的话语体系和“固定话术”来理解当今大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宣泄方式,可以运用与大学生密切接触的空间优势,走进大学生生活,积极学习网络词汇的表达含义并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所加以运用,在涉及大学生教育的关键节点时,以此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进而引起共鸣,激发感情,为更好地开展情感教育做铺垫。另一方面也要用同理心升级大学生的内心体验,辅导员可以运用或开辟新的网络新媒体为教育工作服务,包括运用大学生在网络中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班会宣讲、心理疏导等,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以便更好地开展情感教育,在具体工作中书院制辅导员可以将网络新媒体的形式融入到工作中,比如借用“盖楼”“打CALL”等形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2. 融合使用传统教育手段与网络新媒体

书院制辅导员要充分运用与大学生密切接触的时间和空间,一方面运用语言表达、面对面教育、口头传授等方式在大学生遇到人际交往困惑、就业求职困难、奖助贷咨询等具体事务中与学生建立在现实生活中的紧密关系;另一方面要利用微信、微博、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书写记录与学生发展相关的文案内容,让大学生了解并感受到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饱满的工作激情与过硬的工作能力,强化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信任,进而有利于开展大学生情感教育。书院制辅导员一方面通过传统教育手段增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新媒体简化工作流程,简便工作程序,使得工作安排和情感传递尽可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情感教育媒介渗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网路世界,使得大学生在需要寻求情感帮助时能第一时间获得资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支持。

(二)开展丰富的线下活动丰富情感教育

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但是线下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需求仍然不可取代。书院制辅导员要充分运用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在线下具体活动中探索发现大学生在的情感教育需求,丰富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1.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搭建大学生情感教育平台

书院制辅导员要依靠学校和书院的资源,通过吸引大学生兴趣、提高大学生学习技能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总结大学生在群体中的行为表现和表达方式,探究大学生通过具体行为而隐藏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情感教育;以大学生党团组织为依托,充分整合资源,丰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在这些具体平台中,通过大学生参与活动的形式、频率、时间长短、参与人数等进行评估总结,发现大学生在线下平台中所展现出的情感诉求与情感倾向,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引导与调适;通过班会,社团活动等形式丰富大学生生活,通过探究大学生在集体中的表现与网络中虚拟社区中的表现进行对比,总结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掩盖的实际需要,使得辅导员在开展情感教育时更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书院制辅导员在线下活动中扮演着领导者、支持者以及参与者的角色,为大学生开展线下活动提供智力支持、资源支持和空间支持,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细心观察,用心比较,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并接纳大学生的情感需求,走进大学生生活,进而更好地开展情感教育。

2. 充分运用双院联动,提高大学生情感凝聚力

在书院制背景下,大学生还具有学院班级和书院班级两个并行不悖的班级组织。书院制辅导员可充分运用与学院教师的沟通机会,从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出发,充分整合资源,开展一些与学生学业发展、自身成长等密切相关的线下活动,主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书院与主抓学生学业管理的学院密切联动,针对学生的发展态势,不断整合总结学生情况,书院制辅导员通过与学院教师交流互动得知大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心理动态,不断探究并逐步获知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情感教育。

(三)通过情感劳动升华情感教育

关怀、爱心等积极情感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内尔·诺丁斯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别人爱的人。”[5]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更多的情感卷入,书院制辅导员作为和学生密切接触的群体更加如此。一方面,特定程度的情感唤醒水平会帮助教师通过情感调节的方式,展现出职业要求的情感表达,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高负荷的情感工作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6]。一旦书院制辅导员出现情感枯竭的情况会影响辅导员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使辅导员在开展情感教育时大打折扣。因此,书院制辅导员在面临情感劳动所可能带来的情感枯竭时要学会运用多种方式积极调适,甚至寻求资源支持。

1. 加强自我调节与人际调节

书院制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需要不断地付出自己的情感劳动,尤其是在处理学生的具体事务时,需要不断地进行角色扮演。当辅导员所付出的情感劳动与期待的成效预期不相符合时,容易产生消极倦怠情绪。这时就需要辅导员通过注意力转移、自我情绪调节以及压力释放等方式来排解过度的情感劳动所损耗的情感倦怠。此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工作坊、支持小组等方式进行人际之间的交流与排解,在沟通中交流讨论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情感倦怠的情况和应对技巧,在支持小组活动中不断理清自身所付出情感的强度和力度是否已经严重超出自身能够付出的情感劳动极限,并根据情况寻找合理且有效的发泄途径与调试策略,以达到缓解情感劳动所带来的疲惫。

2. 建立正向的自我价值评价体系

书院制辅导员情感劳动日益枯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事务工作中对辅导员激情和情绪的消磨,辅导员工作千丝万缕且极易消磨在不断为学生解决日常事务的细节之中,长此以往,部分辅导员会产生对自己职业价值与认知产生偏差,会认为自己是“学生的保姆、家长的托管所,领导的马前卒”甚至有些辅导员会认为自己是夹在学校、家长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層夹心饼干”,不仅要针对不同的情境付出不同的情感劳动,还要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不断的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此时,辅导员要通过自身调节、自我学习甚至学校的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和组织机构的支持,重塑自身价值,重建自我评价体系。

四、结束语

大学生对于情感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校的育人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一线辅导员队伍运用工作的热情和技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服务。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日益活跃,特别在网络空间中语言表达和行为举动都略显随意与随性,需要书院制辅导员运用科学有效的情感教育加以引导,书院制辅导员面临来自网络新媒体、学生的情感需求以及辅导员自身情感劳动枯竭等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一方面增大了辅导员开展情感教育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为辅导员自身发展带来了局限,这就需要辅导员自身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调节,更需要顶层设计对书院制辅导员的情感付出给予足够的政策重视与具体实践,如从制度层面建立针对辅导员情感教育的支持体系、从经济上提高辅导员所付出情感劳动的劳动报酬,从职业发展上增加辅导员情感教育的考核权重等。

参考文献:

[1]贺伟,李艳文.大学生的情感认知与行为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13(08):66-67.

[2]何毅.现代大学书院的内涵、产生背景及存在逻辑[J].现代教育管理,2016(06):58.

[3]王宏德.学校德育生活向度缺失的原因及回归路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154.

[4]梅笑.情感劳动中的积极体验:深层表演、象征性秩序与劳动自主性[J].社会,2020(02):116.

[5]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79,38.

[6]高晓文,于伟.教师情感劳动初探[J].教育研究,2018(03):95.

猜你喜欢

互联网背景情感教育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媒体营销策略分析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转型发展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酒店销售渠道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