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走进课堂
2021-06-20谢庆玲
谢庆玲
【摘要】课堂是老师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中应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 问题驱动式教学”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以实用教学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完成“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需要以老师为中心展开面向学生进行深度的探讨和交流等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四维目标,进行整体布局,设计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通过以上情况,大部分学生都会有积极地求知心理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同时又带着想要急切了解的心情,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得到答案,过程中还要会进行小组间的相互讨论和请教老师等方式都会将自己的疑点解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这样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各方面数学素养。
一、情境式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的问题是促进学习的燃料,优质的问题是能够提高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同时还能提高注意力的集中问题,让学生对学习时刻充满兴趣以及带来真正的学习,学有所获。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入手,以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唐僧要把一个大饼分给三个徒弟,孙悟空分得这个饼的1/2,沙和尚分得这个饼的2/4,猪八戒分得这个饼的4/8。猪八戒特别高兴,觉得他拿了最大的一块饼,同学们,你们同意吗?这样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导入新课,给学生提出有价值有趣的问题:“你们认为猪八戒拿的是最大的一块饼吗?为什么呢?” 课一开始就把有价值的问题抛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思考,抓住小学生好奇的心理,让学生带着学习兴趣和思考去学习新的知识。举办一个小晚会,大家都感兴趣吗?”话说完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很开心,我又说:“那为了更好地开办晚会,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呢?”这是同学们就说要买许多种类的水果,还问身边的小伙伴喜欢哪种水果,这些问题都没有难度,对于哪一个小朋友来说都可以随口回答,所以当问题太困难的时候,就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也不自信。
二、探究式问题驱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学习
在实际实施中,就需要培养多元化的学习手段,让老师能够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学生本身的特点,来融会贯通,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实现这种多方面的教学理念。像:“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当做根基,帮助学生培养独立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对自己有信心去完成数学问题,老师也一定要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就要时刻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像传统的数学教育那样,教师从头到尾一直讲,内容不但枯燥,而且学生也不能完全掌握,这样学生长时间就对数学失去学习的兴趣。
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观察教具(长方体),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等方法,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部分来探索特征。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学习单:
设计这样的自主探究学習单,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引领,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比较等掌握长方体的各部分特征。通过问题驱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2.问题驱动式合作探究学习
“满堂问”当下生活中特别常见,一连串的问题,内容也不连贯,老师不定时的提问,让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时间也不充足,思维也是断断续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非常大,所以想要在一堂课上提出一个连贯而又内容丰满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锥的体积》时,我设计了以下的核心问题与问题链衔接,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人人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小组实验,总结出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的问题衔接。
三、设疑式问题驱动,拓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要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多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中,设疑,通过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已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工程应用题”的第二课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1)出示条件:一次工作,甲方案需要10天,而乙方案需要8天。(2)让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设计有价值的2个问题。(3)组长汇报,把值得讨论的问题板演在黑板。(4)小组探究,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提出了各种的问题,例如:甲队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乙队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两队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际?两队合修,会需要多少天完工?而多少天可以实现项目的四分之一?如果先进行甲方案两天,再进行乙方案还需要几天完成?这些连续的问题都是需要被学生们提出来的,同时教师适当引导,把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解答。这种方式可以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讨论学习,不会漏掉任何一名学生,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不同方面上都有进步,也都有学习数学的机遇,使其人人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都具有学好数学的能力。
“问题”就是这次教学内容的关键,更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在数学课堂中的各个教学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在“好问题”的驱动下,通过探究、设疑等教学模式,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乐中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孙秀良,郑德友.运用问题驱动 激活数学课堂――问题驱动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应[J].教育教学论坛,2016
[2]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9):37-39.
[3]李青梅.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