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如何为学生答疑
2021-06-20林晓珊
林晓珊
【摘要】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疑惑,作为教师必须给予热情鼓励和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答疑惑。在为学生答疑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分寸、讲究方法,不能直接将问题解答出来。
【关键词】中学物理;答疑;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手机的普及,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习惯用手机扫题,直接得到答案。但这样的做法让学生失去主动思考、求解的机会,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收获不大,当再次碰到类似的问题时,依旧不能自己解决。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多思考,不懂要向老师提问。而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答疑时应注意分寸,讲究方法,不能替学生一手包办,更不能直接将问题为学生解答出来,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也不能遗留太多的问题,让学生独自解决,这样会打击学生的信心也起不到答疑的效果。
那么怎样为学生答疑才算是正确有效的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答疑的一般办法
1.首先要诊断出学生的疑问所在
学生提出疑问时,往往是以某道题不会做,或者某个问题不懂的方式提出来的,这时学生不一定是对所提问题的求解一无所知,而只是在解答过程中,某个知识点“卡壳”而已。所以,教师应先鼓励学生大胆的讲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对学生提出调查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困难具体何在。
一般学生常见的困难,有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或者思维和方法上存在问题。
例一,一个箱子重100N,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6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6N(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推力增大到10N 时,箱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 N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N.
这是一道比较容易的题目,但很多学生却做错了。原因是学生对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受力分析以及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两个知识点理解不透彻,从而造成解题上的错误。
例二,如图所示,
一装满水的密闭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其倒置后,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将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将 。(均選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该题第三个空很多学生做错了,他们认为容器倒立之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的大小是不变的。可见题目本身并不困难,困难的来源在于学生的思维定势,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分析、讨论的习惯。
2.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启发
在发现学生解题的障碍所在之后,教师应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应从简单的或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阶梯性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得出答案,最后,教师还应指出学生在知识或思维上的不足之处,例如上述的例二,可向学生提出下面一系列的问题: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什么?”
“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在这道题中,这两个因素都变化了吗?”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我们可以用什么公式来表示?”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压强乘以受力面积,压强不变,受力面积变大,所以压力变大。
3.对学生进行督导
在学生得到启发后,教师应让学生对问题进行重新求解,并及时帮助其纠正新的偏差,并对最后结论给予评价。
4.回顾和总结
让学生重述原先碰到的困难和产生的偏差,再重述正确求解的关键,并总结从中得到的收获。此外,应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或将问题进行改装,让他重解,以巩固成效。
二、范例
下面以对话形式,记录帮助一位八年级学生求解一道题的过程。
问题:某同学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一种未知液体的密度,他把一个铁块用细绳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铁块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74N,把铁块浸没在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11N,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铁的密度是7.9×103千克/立方米
这是一道教材里的课后习题,很多学生刚接触阿基米德原理,对于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题,毫无头绪,不知从何入手。
师生对话:
学生:“老师,这道题我不知道怎么解。”
老师:“从题目中提到的:铁块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74N,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铁块受到的重力为4.74N”
老师:“题目中再提到:把铁块浸没在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11 N,你又能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铁块受到液体的浮力为4.74 N-4.11N=0.63 N”
老师:“我们今天学习的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是什么呢?”
学生:F浮=G排 =ρ液gV排
老师:“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学生:“求液体的密度”
老师:“根据公式,我们如果想要求出液体的密度,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学生:“排开液体的体积”
老师:“把铁块浸没在液体中你从‘浸没这个词可以到什么启发?”
学生:“哦,我知道了,V排=V铁。”
老师:“那铁块的体积该如何去求?”
学生:“已知铁块受到的重力,可以算出铁块的质量,而铁块的密度也已知,就可以算出铁块的体积,我懂了,谢谢老师。”
以上是得出答案的过程,这时教师应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并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再将题目进行变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如上述问题,可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知道了液体的密度,要求解物块的密度,你该怎么办?”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答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环节,它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更深层次的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 陈安宁.关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九江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35
[2] 包长忠.浅谈中学物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建 议[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6): 20
[3]张洪娟。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准备策略[J].中小学校长,2011(1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