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自我效能状况与应对方式分析

2021-06-18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000范丽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效能重症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000)范丽莉

重症呼吸衰竭患儿病情危重,病死风险高,且患儿需承受极大的痛苦和长时间的治疗,不仅给患儿家长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患儿家庭还需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对各种应激事件所产生的相对稳定的应对行为和认识,积极的应对方式可有效减轻应激事件所带来的压力,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可加重压力[1]。有研究表明,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群体因经济负担、长期治疗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等多种因素,加之对疾病了解度不够,普遍存在应对方式较差的情况,这会影响疾病的顺利治疗及后续干预[2]。而自我效能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个体对自身能否完成目标或应付某种困难的判断能力、自我把握与感受[3]。个体的自我效能越高,自身能力则越强,不良心理状态则越轻微,且更利于找出合理办法减轻自身压力,提高正面情绪,同时易激发自身潜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应对能力。故推测,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若能明确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之间有的联系,可能对指导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早期干预有一定价值。本研究主要观察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自我效能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旨在指导早期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医院收治64例重症呼吸衰竭患儿,随机选取1名主要负责照顾患儿的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共64名。64名患儿家长中男23名,女41名;年龄25~41岁,平均年龄(33.25±2.12)岁;体重指数17.52~24.16kg/m2,平均体重指数(20.67±0.85)kg/m2。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患儿均符合重症呼吸衰竭诊断标准[4];②患儿家长平均每天照顾时间最长,且照顾时间>2周;③患儿家长均为父母,无离异。(2)排除标准:①交流及认知障碍;②躯体疾病;③精神疾病史;④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

1.3 方法

1.3.1 应对方式评估及分组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量表(CHIP)评估患儿家长的应对方式[5],量表共包括获取社会支持、重新定位、寻求精神支持、调动家庭成员及被动评价等5个维度,共30个条目,采用1~5分制,总分30~150分,分值越高应对能力越强。将评分≥总分80%的患者纳入应对能力较强组,<总分80%的患者纳入应对能力较差组。

1.3.2 基线资料调查方法 自制基线资料调查问卷,查阅患儿病历资料,详细记录患儿基线资料一般情况,内容包括:①患儿性别(男,女);②患儿年龄;③家长文化程度:划分为初中及以下、中专及以上;④家长年龄。

1.3.3 自我效能评估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6]评估,该量表共包括10个项目,采用1~4分制,满分40分,分值越高自我效能越好。

1.3.4 家庭功能评估方法 采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APGAR)[7]评估家庭功能,主要包括家庭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亲密度等5个条目,采用0~2分制,满分10分,分值越高家庭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以±s表示,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自我效能水平与应对方式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检验;自我效能水平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应对方式情况 本研究纳入的64例患儿家长中,经评估,有18例患儿家长的应对能力较差,占比为28.13%(18/64)。

2.2 应对能力较差组和应对能力较好组的基线资料、GSES和APGAR评分对比 应对能力较差组的GSES和APGAR评分低于应对能力较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附表1 应对能力较差组和应对能力较好组的基线资料、GSES和APGAR评分对比

2.3 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的自我效能、家庭功能水平与应对方式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的自我效能、家庭功能水平与应对方式评分整体呈正相关(r=0.909、0.900,P<0.001)。见附图1、附图2。

附图1 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的自我效能水平与应对方式评分的相关性散点图

附图2 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的家庭功能水平与应对方式评分的相关性散点图

2.4 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自我效能、家庭功能水平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分析

2.4.1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将2.2组间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纳入,均为连续变量,将应对方式作为因变量(1=应对能力较差,0=应对能力较好),经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水平低、家庭功能水平低均可能是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应对能力较差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附表2。

附表2 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的自我效能、家庭功能水平对应对方式影响的二元回归分析结果

2.4.2 多元回归分析 将全部基线资料纳入,并作为自变量,将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应对方式作为因变量(1=应对能力较差,0=应对能力较好),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校正其他基线资料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水平低、家庭功能水平低均是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应对能力较差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附表3。

附表3 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的自我效能、家庭功能水平对应对方式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重症患儿的病情危重,不良结局风险高,患儿家长应激反应较重,且患儿家长生活及工作完全被打乱,无法及时、有效调整适应,导致应对能力进一步降低[8]。同时,重症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家长全程陪伴患儿,亲历患儿遭受疾病折磨和痛苦治疗过程,极易产生自责、愁闷等多种不良情绪,可更进一步降低应对能力[9]。应对能力是指调节、适应、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能力,而应对能力差可能会导致患儿无法顺利接受治疗。因此,分析与应对能力有关的心理或行为尤为关键,可以指导早期干预,帮助应对能力提高。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的认知与评价,不仅可对个体的选择及坚持程度产生影响,还会对个体面对困难时的态度、情绪等多个方面产生较大影响[10]。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人期望值较高,面对突发事件沉着冷静,可采用合适方法合理解决,且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挑战,可控制自身的心理状态,同时能够及时发挥出自身才能[11]。而自我效能感水平低的人遇到困难事件很可能退缩,且无法有效、合理解决,面对压力时会选择逃避,同时很容易滋生多种不良心理状态[12]。而利用自我效能理论,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可促进个体激发自身潜力,改善心理状态,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及治疗,有助于提高应对能力及抗压能力[13]。家庭功能是指家庭成员间互助互爱、相互支持,能够共同面对、承担生活事件和压力[14]。而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庭因多种因素极易出现问题,导致应对能力不佳,从而影响患儿治疗。因此,分析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的自我效能感、家庭功能水平变化,可能对提高患儿家长应对能力及家庭和谐度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纳入的64例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中,经评估,有18例患儿家长的应对能力较差,占比为28.13%,表明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的应对能力普遍较差,早期干预尤为关键。初步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的自我效能、家庭功能水平与应对方式评分整体呈正相关,初步提示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的自我效能、家庭功能水平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进一步行回归分析发现,自我效能水平低、家庭功能水平低均是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应对能力差的影响因素,证实猜测,且自我效能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更为显著。究其原因,当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提高时,患儿家长的正面情绪占主要比重,对自身能力赋予认可,能够以正面态度去面对患儿的疾病及治疗,抗压能力高,可清晰思考,故而应对能力高。而当患儿家长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时,无法直面患儿,逃避情绪较大,情绪处于崩溃边缘,此时的思绪较混乱,解决问题能力较低,从而应对方式较差。对此,建议患儿家长多从积极角度考虑问题,多与人沟通,积极认可自身能力,提高抗压能力,适当可参与一些社会活动,改善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改善应对方式。

综上所述,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家长应对方式较差与自我效能水平低、家庭功能水平低有关,尤以自我效能水平带来的影响最显著,临床可考虑通过干预患儿家长的自我效能及家庭功能,来改善其应对方式,可能对患儿治疗的顺利开展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效能重症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应用探讨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重症不惑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