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帕霉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红斑狼疮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1-06-18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孙佩翠刘新李瑞丽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雷帕红斑狼疮系统性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孙佩翠 刘新 李瑞丽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发于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症可扩散至全身。迄今为止,其发病病因尚不明了,通常认为其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环境、遗传、内分泌等有关。目前红斑狼疮的研究已较为成熟,研究表明,在环境、遗传和内分泌三种因素同时作用下会使淋巴细胞和免疫复合物在体内各个组织大量堆积,这种机体出现免疫功能异常的状况容易造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1]。如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等功效,但许多临床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大的副作用,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轻则会引起骨质疏松[2],重则器官衰竭、骨头坏死等症状[3]。故目前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重点多围绕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并有效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开展。有研究发现免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结合应用可以更有效改善病情[4]。本研究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雷帕霉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效果良好并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这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分类标准[5];②满足无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标准;③进行研究前没有过相关治疗;④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哺乳期或孕妇;②感染性疾病患者;③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④肾脏,肝脏功能障碍者[6]。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7例,女36例;年龄30~50岁,平均(42.5±6.4)岁。对照组男8例,女35例;年龄30~50岁,平均(40.8±8.2)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手段,给予泼尼松口服治疗,60mg/d,6次/d,治疗4周后每周剂量减少5mg直至病情稳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帕霉素,1mg/d,用药4周后将剂量减至0.5mg/d直至病情稳定。两组患者均用药24周以上。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①临床疗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通过SLEDAI评分标准[7]判断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否得到缓解。治愈:经过治疗,患者身上的红斑、关节疼痛、口鼻溃疡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经过治疗,患者身上的病症症状出现了明显的好转;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病情恶化。②血常规检测。在第24周时空腹采集患者的静脉血,通过血液常规法检测血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判断患者的免疫力是否提高。血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则免疫力加强。③测ds-DNA抗体的阴阳性。在第24周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液中抗ds-DNA的转阴率,观察标本的特异性荧光强度时,无荧光或极弱的可疑荧光即为阴性。阴性表明药物有明显的效果,阳性则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13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观察组的疗效分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69.77%(30/43),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百分比 治疗24周后,观察组的血常规淋巴细胞百分比比对照组高(P<0.05),SLEDAI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患者治疗24周的血常规淋巴细胞百分比与SLEDAI评分比较(±s)

附表1 两组患者治疗24周的血常规淋巴细胞百分比与SLEDAI评分比较(±s)

组别 n 淋巴细胞(%) SLEDAI评分(分)0周 24周 0周 24周观察组 43 13.87±3.43 40.67±6.58 11.27±3.51 1.68±1.57对照组 43 13.94±3.39 23.69±4.26 11.38±2.35 4.74±2.26 t 0.095 14.205 0.171 7.292 P 0.924 <0.001 0.865 <0.001

2.3 两组患者ds-DNA阴阳性比较 治疗24周后,观察组ds-DNA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附表2 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转阴率比较(n/%)

3 讨论

随着社会与人口的发展,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中年轻的女性患者占了绝大部分,虽然大多数人以为这种病并不影响人体健康,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会危及人体全身的病症,其危害程度不比癌症小。目前认为脸上大量的红斑、关节炎、脱发、光过敏等症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有关[8]。在现代医学上,多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但长期用药存在很大的副作用,且许多患者对这种传统治疗方式的结果反应不佳。所以,副作用又小、形式又新颖的治疗方法成为全世界学者研究的焦点,于是这次研究就新型用药进行了具体探究。

雷帕霉素应用之初主要用来抑制肾移植的排异反应,近年来发现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也有较好的疗效。王治国等人通过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研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影响,使糖皮质激素与滋阴补肾方一同作用于该病症,发现了此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而本研究发现将雷帕霉素与糖皮质激素结合使用对患者的疗效更好,用此方法治疗6个月后的患者比用糖皮质激素传统治疗方法后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更高,总有效率高达93.02%。原因推测为雷帕霉素能拦截效应T细胞活化,抑制体液免疫应答,减少患者的机体损耗。所以雷帕霉素与传统治疗方法结合可以减少传统方案的用药剂量和副作用,使患者不产生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10]。

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常规淋巴细胞百分比都增多,其中观察组比对照组增加得更多,且SLEDAI评分的降低更显著,ds-DNA的转阴率更高。根据研究得出,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T淋巴细胞发生异常变化,具体表现为T淋巴细胞中的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活化,导致T淋巴细胞减少,B淋巴细胞大量异常增殖,体内产生的过多抗体与体内抗原结合生成免疫复合物,导致红斑狼疮的复发。而雷帕霉素作为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的抑制剂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使红斑狼疮活动度降低,患者的红斑狼疮症状得到改善。由实验结果可见,本次实验为雷帕霉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期待未来能够揭示出更多系统性红斑狼疮作用的机理以及开发出更多雷帕霉素的治疗作用,为医学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综上所述,雷帕霉素与糖皮质激素结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更显著,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它作用更快,恢复率更高,还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因而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优点更多,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雷帕红斑狼疮系统性
土壤里长出的免疫抑制剂
——雷帕霉素
雷帕霉素对兔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haze的影响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雷帕霉素或可延缓皮肤老化
免疫抑制剂可延缓皮肤老化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