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1-06-18辽宁省鞍山市妇儿医院114000张楠楠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肘关节肱骨神经

辽宁省鞍山市妇儿医院(114000)张楠楠

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如果治疗不及时,可给儿童带来严重后果,甚至会导致骨折畸形,影响其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显示[1],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患者恢复效果良好。本次研究分析了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共5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两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11岁,中位年龄(7.31±2.10)岁。研究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3~12岁,中位年龄(7.25±2.21)岁。两组患儿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比较,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仰卧位,全身麻醉,患肢置于胸前,选择肘后正中入路,以尺骨鹰嘴为中心,做S形切口,约8cm,逐层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钝性分离三头肌腱膜,显露尺鹰嘴和尺神经。根据儿童骨折类型和部位,肱三头肌腱膜可进一步纵向分离,但应小于肱骨远端的1/3。骨折在直视下复位,从肱骨内外髁分别插入两根1.5mm克氏针被动活动肘部。如果骨折无移位,活动范围良好,复位效果满意。止血后,闭合切口,石膏外固定。

研究组采取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在臂丛神经麻醉下手术,仰卧位,患肢置于前胸,伸展髁上骨折与屈肘关节同时向下拉前臂,屈肘上屈骨折同时向下拉前臂。手法复位后,保持良好的对位,然后用电钻夹住克氏钢针,通过骨折线,从外上髁向内侧骨皮质倾斜向上钻1~2mm,到达骨折端顶端3~5cm,穿透内侧骨皮质。不要磨损过长,以免损伤尺神经,然后从内上髁向外再钻一根克氏针,穿出时注意不要过高,以免损伤桡神经,使2根克氏针交叉固定,切断钢针多余部分,弯曲针尾,将针尾留在皮肤外,在C型臂机透视下进行手术,并将尺神经的上下支撑位。4周后,取下石膏,固定三角围巾吊带,逐渐练习肘关节的屈伸。术后8~12周摄片,骨折愈合满意后拔除克氏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活动优良率,判定标准如下:①优:丢失伸屈及提携角功能0~5°;②良:丢失伸屈及提携角功能5°~10°;③可:丢失伸屈及提携角功能10°~15°;④差:丢失伸屈及提携角功能>15°。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骨折痊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肘关节Flynn评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23.0软件中,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表示,组间对比行x2检验,痊愈时间和肘关节Flynn评分采用±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关节活动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关节活动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

2.2 两组患者骨折痊愈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儿骨折痊愈时间(4.20±0.13)个月少于对照组的(6.56±1.21)个月,差异显著(t=7.945,P=0.000<0.05)。

2.3 两组患者肘关节Flynn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肘关节Flynn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肘关节Flynn评分均有一定程度升高,且研究组肘关节Flyn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肘关节Flynn评分比较(±s,分)

附表 两组患者肘关节Flynn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肘关节Flynn评分 t P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5 38.56±4.23 74.21±7.81 21.542 0.000研究组 25 38.81±4.21 89.34±12.78 26.354 0.000 t 0.847 11.874 P 0.267 0.000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有1例出现肘内翻,对照组有3例关节屈伸功能受限,有2例神经损伤和2例感染。研究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00%(1/25)低于对照组的28.00%(7/25),差异显著(x2=7.624,P<0.05)。

3 讨论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小儿严重骨折疾病,占儿童四肢骨折8%左右[2]。肱骨髁上骨折位于肱骨干和肱骨髁部交界处,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对于儿童,在复位成功后会出现肿胀期的移位,同时反复复位手术还会增加骨化性肌炎发生率,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且延缓康复进程。以往治疗多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不仅手术切口大、暴露面积大,增加术中感染风险。同时,开放复位内固定支架对骨折骨膜及周围组织损伤较大,影响受累部位血流量,不利于骨折术后愈合。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是近年来一种常用外科手术方法,但术中需要剥离软组织较多,加重了患者软组织损伤,不利于患者术后愈合。此外,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也增加了术后感染风险,不利于患者恢复。

随着临床医疗水平提高,小儿骨折治疗越来越趋向于微创、无痛、良好复位等原则。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等优势。可为骨折块提供足够的稳定性能,保持骨折复位直至骨折愈合,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由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几乎无外露,软组织不分层分离,对软组织损伤小,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不仅对局部软组织和骨膜损伤小,而且能保留骨折端血流量,减少出血量,从而减少肘部骨化性肌炎的发生。此外,由于该术式属于无软组织剥离,避免软组织剥离和损伤周围血管影响骨折愈合,减少神经损伤并发症,且无需二次手术。骨折愈合后,由于针头留在皮肤外,可直接拔出克氏针,避免再次手术痛苦,为患者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可以实现解剖复位效果,防止骨折部位移位,且创伤小,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度高。但在治疗过程,为了有效预防并发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手法整复应由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倾向于切开复位或畸形愈合。反复复位会导致血管和神经损伤或对周围组织造成严重损害。②肘内翻的预防:要按照肱骨远端尺偏彻底矫正、过度矫正、桡侧偏斜、留有余地的原则,同时骨折断端用针固定,再用石膏外固定,防止骨折端再移位,避免肘内翻的发生。③尺神经损伤预防:对于肘部肿胀、内侧上髁有针孔的儿童,操作者的左手拇指必须找到内侧上髁,沿着内侧上髁向下滑至尺神经沟,用拇指保护尺神经,避免医源性尺神经损伤。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关节活动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骨折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肘关节Flynn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所得结论与相关研究具有一致性[3]。

综上所述,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对四肢骨干骨折治疗效果确切,可加速愈合,促进肘关节功能改善,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肘关节肱骨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修复前关节囊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神经”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