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分析

2021-06-18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300171王莹许晋王广义齐玉梅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特异性阳性率牛奶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300171)王莹 许晋 王广义 齐玉梅

食物不耐受(food intolerance,FI)的概念最早于20世纪初由英国Frances Hare博士提出,他发现慢性疾病与进食有关,剔除相关食物后症状可获得改善[1]。此后食物不耐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全球广泛开展[2]。食物不耐受是一种由IgG介导的II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3]。其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4],目前普遍认为它的发生是由于人体缺乏相应的消化酶,或者是由于胃肠道的屏障作用被破坏等,人体免疫系统对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成分产生的过度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5]。这些抗体与未完全消化吸收的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全身多处组织、器官出现炎症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和胃肠道[6]。食物不耐受现象在一般人群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婴幼儿与儿童中更为常见[7]。中老年人由于消化系统免疫功能下降,食物不耐受也很常见,疾病症状复杂多样[8]。发现本地区不同人群中食物不耐受的分布情况,从而针对性指导饮食,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分析天津地区2227例食物不耐受病例,探讨食物不耐受情况与年龄、性别等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接受治疗并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的患者2227例,其中男性1004例,女性1223例,年龄0~96岁。分为未成年组(0岁~17岁)617例,青壮年组(18岁~40岁)605例,中老年组(≥41岁)1005例。

1.2 方法 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试剂盒由江苏浩欧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出品,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人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包括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蟹、蛋清/蛋黄、蘑菇、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小麦。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根据标准曲线及每孔的吸光度值计算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50U/mL,为阴性结果,≥50U/mL为阳性结果。其中50~100U/mL,为1级轻度敏感;100~200U/mL,为2级中度敏感;>200U/mL,为3级重度敏感。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4种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 在2227例患者血清中,检测出1535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68.92%。鸡蛋(58.46%)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小麦(31.84%)和牛奶(26.54%)。从阳性结果等级的分布分析,1级轻度敏感最多,2级中度敏感次之,3级重度敏感分布最少,但是鸡蛋阳性结果2级最多,1级次之,3级最少,见附表1。

2.2 不同性别14种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情况 从总的阳性率来看,男性为70.42%,女性为70.65%,女性略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9,P=0.168)。独立分析每一种食物的不耐受阳性率在性别间是否有差异,结果发现男性鸡肉、玉米、牛奶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鸡蛋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在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附表2 不同性别14种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比较

2.3 不同年龄组14种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情况 三个年龄组食物不耐受总体阳性率未成年组(91.73%)高于青壮年组(73.38%)高于中老年组(55.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0.521,P<0.001)。具体分析14种食物在三个年龄组之间阳性率的差异,牛肉、鸡肉两种食物未成年组阳性率最高,中老年组次之,青壮年组最低,鳕鱼、玉米、鸡蛋、牛奶、大米、大豆、西红柿、小麦的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蘑菇的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螃蟹、猪肉、虾三种食物在三个年龄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3。

附表3 不同年龄组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食物不耐受表现为进食特定食物及其成分后出现的不良反应[9]。食物不耐受产生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性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10]。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有慢性腹泻、腹痛、溃疡、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皮疹、红斑、皮肤瘙痒等皮肤系统症状[11],以及偏头痛、失眠、哮喘,甚至关节痛等症状的产生[12]。食物不耐受在不同国家、民族、性别、年龄以及不同经济水平的人群中广泛发生,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3]。

本研究发现,2227例患者中1535例检出食物不耐受阳性,总体阳性率高达68.92%,说明天津地区食物不耐受发生率较高。阳性率最高前三位的是鸡蛋、小麦、牛奶,与国内报道比较一致[14][15],另从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抗体阳性等级分布情况可以看出,阳性结果大部分分布在1级,为轻度敏感。由此看出天津地区大多数人群的食物不耐受情况较轻,及时发现食物不耐受的状况并调整饮食结构对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6]。

有报道显示,成年女性更容易发生食物不耐受,有学者推测这可能与女性血液里雌二醇水平较高有关,雌二醇可以极大地提高免疫反应的强度,并且还可以提高反应的敏感性[17]。本研究通过不同性别阳性率比较发现,总体阳性率在性别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研究的年龄跨度较大(0~96岁),特别是未成年组样本数也较多,而这个年龄段人群的男性和女性激素水平差异不大,因而性别对于食物不耐受的影响较小。通过对14种食物数据分析发现,鸡蛋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提示女性患者进食鸡蛋更易出现不耐受;鸡肉、玉米、牛奶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表明男性进食这些食物更易出现不耐受。这些数据分析表明不同食物间的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与性别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总体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年龄是影响食物不耐受的重要因素。考虑随着年龄增长,接触各种食物的机会增多,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也更成熟,更易产生免疫耐受[18]。其中未成年组的阳性率高达91.37%,这可能与少年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19]。儿童6岁时第一颗恒牙才会萌出,但此时的咀嚼能力仅达到成人的40%,咀嚼和消化功能仍有限。三个年龄组阳性率较高的以鸡蛋、牛奶、小麦多见,说明无论年龄大小,不耐受的食物种类大致相同,鸡蛋和牛奶属于高蛋白食物,免疫原性强,而小麦又是人们日常食用频数较多的食物。其中鳕鱼、玉米、鸡蛋、牛奶、大米、大豆、西红柿、小麦的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可能与年龄增长免疫耐受随之增强有关[20]。牛肉、鸡肉两种食物未成年组阳性率高最高,中老年组次之,青壮年最低,可能与未成年人和老人的消化能力较弱有关。蘑菇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可能由于随年龄增长,饮食中添加菌类越来越多,导致阳性率增高。

综上所述,天津地区食物不耐受发生率较高,鸡蛋、小麦和牛奶是天津地区主要的不耐受食物。食物不耐受与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有关。通过定期检测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能及时发现并调整饮食结构,对于1级敏感的食物进行轮替,对于2级和3级敏感的食物进行忌食,这对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特异性阳性率牛奶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送牛奶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炫彩牛奶画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树上也能挤出“牛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