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课间”对中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价值分析

2021-06-18吴旭锋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广播体操大课间课间

吴旭锋

(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杨和中学,广东佛山,528000)

大课间的仪式安排在很多学校中已经有了相当长远的历史。指的是在上午第2节课和第3节课之间的半个小时以内安排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虽然这一段时间主导的是学生们自由进行体育活动,但是许多学校的大课间是从工间操、课间操演化而来的。

因此在长久的习惯的延续中,大课间仍旧被保持用作于课间操和学校领导的讲话。虽然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做出这样的规划是有其必要性的,但是基于大课间的诞生目的,以及大课间在学生中产生的积极影响,对此大课间的安排也失去了一部分效率。很多学生在大课间中表现都很萎靡,他们既没有兴趣主动参与课间操,也没有通过课间操、领导讲话等活动改变原本的精神面貌,打起精神来参加后续的学习活动。从效率的评估角度看,目前许多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设计是失败的。

因此本研究尝试从大课间活动的效率出发,谈一谈眼下学校传统大课间的安排和规划现状的不足,并根据这些不足提出有效改变这一现状的中学生体育兴趣激发路径。

1 学校传统“大课间”的安排与规划现状

1.1 以仪式性和日程性的项目为主

目前大多数大课间的活动,主要都集中在仪式性的活动上。笔者调研了职教地区附近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大多数学校的大课间是“广播体操+校长讲话”为主要搭配模式的。很大程度上学生都属于被动的参与者,从训练程度上看,学生对做广播体操的态度相对比较敷衍。大多数动作的完成度都很一般,不能够起到广播体操预期对学生产生训练的效果。有的学校的“大课间”安排主要是“广播体操+绕操场长跑”,这样的安排虽然训练度有所提升,但是学生们怨声载道,特别是对一些正处在年升学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每日的学业压力很重,体能和智力双重考验之后,他们的课堂表现也因为缺少精力而表现较差。对于这一安排所引发的后果,学校实际上是顾此失彼的。

1.2 学生缺乏自主运动的选择空间

在目前的大课间安排上,学生都是被安排的主体。在调研的解锁学校中有的学生甚至需要被班主任从教师驱赶,才愿意走到操场上参加大课间活动;有的学校学生则是用相当消极抵抗的态度敷衍大课间活动,例如在操场绕圈跑中,他们拖慢步子缓缓地走在队伍后面,三两成群的说说笑笑。学生对各种活动的不积极,多少也反映出他们对学校目前规划的这些项目毫无兴趣,甚至是厌恶学校规划的这些项目。学生对这些项目的敷衍态度反映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学生们实际上无法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只能被动参与学校规划好的任务,导致学生整体对体育兴趣的丧失。

1.3 参与者的参与率和满意度较低

从目前各个学校大课间的出行率分析,一些学生对大课间的不满程度以及学校对大课间的重视程度都比较低。根据走访调研的情况来看,有的学生在大课间时间躲在班级内写作业;有的学生则是在大课间期间在班级内和同学打打闹闹;有的学生虽然人到了操场,但在广播体操等运动中几乎不伸手不伸脚,全程呆站着。而学校方面对学生大课间这样的情况反馈,则采用了强硬的干预学生们消极抵抗的态度,例如有的学校要求班主任教师参与到其中,监督每一个学生都到操场参与,将学生的出勤率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有的学校则通过记过、全校通报批评的方式,将不出勤或是在大课间中表现过分消极的学生点名批评,从而来达到震慑的目的。从目前大课间执行的情况来看,不论是被安排被监督的学生一方,还是积极监督、积极掌控的教师一方,双方都没有达到自身的目的,共同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大课间环境。这也是目前大课间活动亟待于进行改革的原因之一。

2 “大课间”作为中学生体育兴趣激发契机的优势

2.1 碎片化的运动时间得到了利用

虽然列举了目前大课间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但从实践层面上看,大课间仍然是目前学校内提高学生的运动量,活化学生们运动兴趣的关键契机。首先大课间的活动多半安排在第2节课和第3节课之间,正是学生们在经历过一段时间脑力训练之后得以放松的最佳时间。碎片化的时间安排,也不至于让学生们对此感到有过大的压力,特别是对一些应试压力较大的年级学生,大课间的碎片化时间,既不耽误起其文化课的学习,又能够对他们的体能有一定的训练和保持,总体来说,是有着很大益处的。因此在过去主要以广播体操和领导讲话为主的大课间,实质上是浪费了一些学生们自主运动的活力和空间,使学生们成为被动的政策规划的接受者,并没有从根本上激活了学生们的运动。

2.2 降低了学生体育训练的负担和压力

由于体育中考分值提高,学校和家长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大。在一些学校中,体育课成为了相对严肃的课程,过去体育课中轻松、愉快、松散的课堂氛围被取代,这无疑也加深了学生们在学校中承受的课业负担。大课间相对碎片化的时间也能够提高学生们日常运动的运动效率,让运动变成一件小事,而不是许多学生眼中应付考试必须面对的“问题”。大课间的设置相比较体育课更为“非正式”,学生在进行大课间时的完成目标也相对随意。这就使得学生们在学业压力最终得以喘息,学校可以通过减轻大课间内容对学生的规划和要求,放松相应的条件,使得大课间成为学生们真正可以通过运动获得释放压力的场所。从而补足体育课,成为专业训练课之后放松的契机和桥梁。

2.3 丰富的选择性提高了学生真正对体育的兴趣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程的内容安排都是围绕着中考进行的,走访了几所中学,大多数体育课堂都围绕着体能训练、专业项目技能、竞技能力等指标进行,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上技能性比较少,接触自己真正喜欢的体育项目的机会也比较少。学生们经常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们为其安排的选择,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缺乏自主兴趣的选择之下,许多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也丧失了往日的热情。大课间实质上是补足了体育课尚无法满足学生愿望的遗憾,首先30分钟的活动时间并不算短,学生们确实可以凭此时间进行一部分学生自己喜爱的活动。此外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今天学校的体育场馆的仓库内储存了大量丰富的体育教具和体育器械供学生们使用,在大课间期间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体育项目,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对体育的热情,还能够真正的提高学生们运动的效率。相比较传统的大课间要求学生们做广播体操等活动,改革后的大课间,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们认清自己的体育选择、尝试更多的项目,从而发掘自己真正喜爱的运动内容。

3 落实“大课间”对中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的路径分析

3.1 征求学生意见,免去原大课间低效率的活动

改革大课间活动目前存在的弊端,首先就应该从大课间的受益主体出发,根据学生们真正的兴趣爱好来调整大课间的内容安排。学校可以借助匿名普查的方式,上学生们调研目前大课间存在的问题,如笔者走访的学校中就有学生提出,认为目前大课间安排的内容过于乏味,表演性质远大于实践性质,不愿意在冬天毫无热身的情况之下就绕圈长跑;也有学生认为,目前大课间活动的安排毫无新意,大家对做广播体操缺少热忱,应该改换别的项目来代替广播体操。这些意见都反映出学生们对大课间活动的安排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们也不甘于被学校安排着参与活动,因此学校在组织改革大课间活动时,最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学生们自己的意见,根据学校立足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学校内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综合各方面的需求,向学生们提供相对完善的大课间活动。

3.2 扩大校内原有的“大课间”的项目选择

目前学校大课间仍旧存在着项目单一的情况,这也是传统大课间引发学生最多不满的问题之一。笔者观察到一些学校虽然在后期建设中已经丰富了学校的器材室,但始终没有真正向学生们彻底开放,学生们在向学校器材室借用器械时并不顺利,因此这些器材大多数时候都只是被学校保管而没有得到利用。在大课间活动时,学校就可以充分考虑开放这些闲置器材的作用,在大课间期间,可以免费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器材,让学生们有专业器械进行活动。而丰富的器械选择,也让学生们能够遵从自己的兴趣,对课间运动有所规划,进而提升学生在校期间的运动效率。

3.3体育教师作为“大课间”指导者,进一步点燃学生的课间运动热情

在过去体育教师承载着大部分监督学生运动的职责,一方面是因为体育教师是学校内少数具有专业体育知识的教育人才;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学校对体育相关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事实上,体育教师不应该仅仅只负责学生体育中考的相关事宜,体育教师更应该做好管理者、带头者、领导者的职责,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逐渐开发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拓展学生们在校期间的运动活力。大课间期间就应该成为体育教师职能转变的契机,例如,体育教师可以主动参与到学生大课间的组织当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随机的向学生们提供技能技术指导,也可以和同年级组的体育教师搭档组队,共同商量一套阶段循环上升式的学生体育训练课程,帮助学生在大课间期间充分利用30分钟内的活动时间,加强体能的训练;还可以在大课间期间,向学生提供体育相关知识的咨询,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真正热爱的项目,使学生学习一定深度专业的体育技能。

猜你喜欢

广播体操大课间课间
广播体操:全民健身的时代记忆
做了这么多年广播体操,真的有用吗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我国广播体操6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解析初中体育大课间的开展策略
农村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大课间”的重视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