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太行山区大阳古镇的开发与保护

2021-06-17马潇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乡村振兴

马潇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闲暇时间外出旅游。而古镇凭借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并在政府的扶持下,开始逐渐兴起,在休闲旅游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位于山西太行山区的大阳古镇现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有其发展优势,也存在一些问题。该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着重分析了大阳古镇的崛起与发展,对其开发与保护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阳古镇;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0-0003-04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Dayang Ancient Town in Taihang Mountain Area of Shanxi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MA Xiao

(Taiyuan University, Shanxi 03003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increase of national incom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to travel in their leisure time. With its long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unique regional culture, and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ancient towns began to rise gradually and occupy a place in the leisure tourism market. Dayang ancient town, located in Taihang mountain area of Shanxi Province,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development. It has its own advan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but also has some problem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Dayang ancient tow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in its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ancient town of sun arises; Coping strategy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重点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乡村旅游作为与乡村发展联系紧密的旅游方式之一,为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突破性道路,是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

大阳古镇,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太行北麓,身处泽州、高平、沁水3县、市交汇处。古镇长约5km,宽约3km,是目前山西现存最大的历史文化名镇,拥有众多的珍贵文物和极具历史参考价值的文物古迹。大阳古镇拥有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保持着古城镇的架构肌理,被称为“中国古城镇活化石”。如今,大阳镇煤炭、冶铸业等产业也发展迅速,为大阳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大阳古镇发展紧紧抓住乡村振兴这一指导战略,因地制宜,突出地域、历史优势,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向前,打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加之国家对于农村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政府与社会的多方面因素下,大阳古镇因其独特古村落布局、建筑风格以及历史文化遗迹,踏上了旅游改革升级的道路,这也正好契合了乡村振兴的目的与要求。

1 大阳古镇的起源及发展

1.1 大阳古镇的起源 大阳古镇具有2600余年的历史,秦皇在此置县,汉承秦制且在此封阳阿侯国,东晋西燕设此为郡。明清时期,大阳手工制针业兴盛,晋商崛起,大阳镇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东西两大阳,南北四寨上,沿河十八庄,七十二条巷,九十三个阁,七市八圪垱,上下两书院,老街五里长”这句民谣将当时大阳镇的盛况表现得淋漓尽致。清末以后,制造业开始衰落,大阳镇逐渐衰败。

1.2 大阳古镇的发展现状

1.2.1 大阳古镇的物质文化遗产 大阳古镇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古建筑、遗址、名人故居等,现存的古建有如下:明清五里老街:穿过古镇城楼,五里老街映入眼帘,青石板铺贯穿东西大阳,与周边居民、阁楼融为一体。天柱塔:位于古镇东南角,天柱塔整体建筑呈八菱锥体,九层八面,层层出檐。燕瘦楼:赵飞燕,古阳阿人,汉成帝第二代皇后。汤帝庙:义称汤王庙,东西大阳村各有1座,庙内现存有明清重修碑、纪事碑数通,保存完好,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有吴神庙、祖师庙、开元奶奶庙、南河庵、资圣寺、贡院等。目前,大阳古镇景区冶铁文化打鐵花极为流行,是当地极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将熔化的铁水,用勺子舀起抛出,再用板对着铁水打向夜空中,这时便呈现出万星火花,景色十分壮观。打铁花文化活动每晚都会在古镇东门外定时举行,一方面展示大阳古镇悠久历史,传承民俗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游客,宣传旅游目的地形象。

1.2.2 大阳古镇的资源开发现状 2015年,北京立根集团、北京博雅方略投资有限公司与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政府就大阳古镇旅游开发项目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景区开发的相关部门招商引资,根据旅游市场需求,打造古建筑游览、文艺演出、科研考古、郊区野营和宜居客栈等各种旅游服务项目,计划用5~8年时间,把大阳古镇打造成5A级国家景区,建成晋东南地区重要的游客集散交流中心。

大阳古镇于2018年2月3日试营业,内有汤帝庙、龙树吴神庙、资圣寺等众多古老宅院和寺庙阁楼。大阳古镇大发展,吸引了各类社会商业群体来古镇发展,带动了当地居民以及外出打工者返乡创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前,古镇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全面覆盖,发展前景可观。

1.3 大阳古镇的发展理念及开发模式

1.3.1 大阳古镇的发展理念 保护与开发理念:大阳古镇在发展过程中秉持“保护为先,科学发展”的发展理念,利用国家政策以及社会给予的有利资源进行统筹开发。依托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价值,珍贵的文化遗址与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将其纳入旅游产业当中。同时,大阳古镇也积极探索追求对于古镇文物的保护,对古镇自然生态环境的投入,做到科学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泽州县依托自身的区位地理优势、政府政策的鼓励以及企业的经济支持,通过自己的努力,当选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6年,山西晋城市泽州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确定了“古韵泽州,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开展“秋风古韵,畅游泽州”的宣传活动,以文化为基础,三产融合,以旅游强镇,展示“晋善晋美晋城”的魅力。

文化兴镇理念:文化是古镇存续发展的根基,弘扬大阳传统文化,在传承千年文化同时,注入科技创新活力,助力晋城发展,进一步推动城市地区的转型升级。大阳古镇从自身发展,发掘自身特色,借鉴发展良好的景区经验,在发展中改良创新,打造特色名镇。

1.3.2 大陽古镇的开发模式 民宿住宿旅游的开发:大阳古镇有别于其他文化古镇,鲜明的社区型景区这一特点也是左右该地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保护当地原住民的各项权益以及复杂的历史文物遗留继承问题要公平合理。当地居民可利用居住房屋发展民宿业,也可将周边四合院建成四合院模式的民宿,更具有当地特色,让游客体验到别样风情的住宿环境。周边村庄村民可将自己的独家小院发展成农家乐,餐饮与住宿相结合,一方面增加周边地区居民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为旅客提供多元化选择,让旅客朋友们感受到大阳人民的纯朴风情。

“古味”特色开发模式:文化开发要基于大阳古镇的文化内涵,要基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要顺应开发的历史潮流。在开发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留住“古”味,更要留住韵味,留住美丽乡愁。大阳古镇在开发过程中,最大程度保护古建筑,将千年“古味”最大限度留存,重返大阳辉煌。

生态旅游观光模式: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利用大阳古镇周边生态田园,开展自驾旅游、生态野营等活动。大阳古镇周边名山连绵,南北有河流流经,最适宜生态野营,从而扩大游客们的选择,加之国家对于生态景区的发展持大力支持态度,大阳古镇景区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2 大阳古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基础设施不完善

2.1.1 交通不便 大阳古镇位于泽州西北,四周群山环绕,山坡多小路,交通不便。此外,古镇内街道狭窄,车辆停放不规范,商贩聚集,时常出现拥堵现象。目前,游客到大阳古镇游览,需到达晋城客运东站乘坐313路或者晋城火车站乘坐214路公车才可到达景区,耗时较长,没有直达古镇景区的旅游客车;地处山区,多为狭窄小路,小路两旁为居住建筑,行走车辆不便,在旅游高峰期易造成拥堵,降低游客旅游服务质量,从而降低游客对于景区的期望值与好感度,口碑效应影响较大。

2.1.2 硬件设施不完善 古镇在保护与建设中,尤其在开放初期,客流量大于预期,配套设施不全面,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旅游资源开发尚浅,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拉动效益不显著;住宿条件有限,景区以“打铁花”为名,大阳古镇的打铁花保留了高度的原生态化。其打铁花的表演者均是来自附近村街的老铁匠,高度还原了打铁花的场地、设备、工艺、形式等内容。但其表演主要集中在晚上,而该景区住宿紧缺,宾馆、旅馆、酒店寥寥无几,难以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此外,公共交通不便,晚上无固定旅游班车,这就极大限制了大阳景区对于游客的时间开放程度,从而降低了经济效益。

2.1.3 信息技术接收迟缓 大阳古镇现阶段处于发展初期,各部门信息化程度薄弱。由于资金与资源的短缺,再加上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相对较少,且接收不及时,导致景区的传统业务流程信息传递缓慢,极大地影响了景区对于游客的信息处理及时性,客观上减少了客源,不利于大阳古镇景区的长远发展。

2.2 保护与管理力不强

2.2.1 保护力度不到位 大阳古镇长久以来是居民生活区,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古镇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周边建起了高楼,古镇内居民外迁,房屋长期闲置逐渐出现坍塌和损坏,导致古建筑被破坏。民众的保护意识不强,保护能力有所欠缺,商业化严重。另外,景区缺少政府资金支持与开发商投资,保护修缮工作迟迟无法有效开展,因此,当地居民不惜对景区古文物进行永久性且无法恢复的开发来换取极低的利润。

2.2.2 管理缺乏专业性 大阳古镇的管理者大都为镇上村民干部,专业性不强;景区从业人员不是科班出身,专业知识缺乏,缺少对历史建筑的了解,服务意识也较薄弱,导致服务质量低下。同时,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缺少对管理者以及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导致景区人员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从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景区的发展。

2.3 宣传与引导力不足 由于政府功能尚不完善,再加上各种自然原因,使得古镇缺乏科学的规划,总体引导不清晰,缺乏合理规划。政府对古镇的旅游文化宣传较少,该镇宣传力量有限,以至于很多人还未听闻大阳古镇。古镇居民保护意识欠缺,未形成自发的保护意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物的宝贵性和不可复制性。同时,有些居民为维护自身利益,不惜以破坏古建古迹为代价;大阳古镇景区发展过程中忽视品牌效应,无法激发游客对于消费的欲望,经济发展迟缓制约景区的更深层次的发展。另外,大阳古镇对于旅游文化宣传不到位,这对于一个较新形成的旅游文化圈来说无法提高知名度,从而降低了景区对于游客的吸引力。

3 大阳古镇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完善基础设施

3.1.1 开通多条城乡公交路线 交通设施完善带来的效益是多方面的。开通城乡公交,逐渐形成以县城、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公走运营收集系统,紧密环绕了“存眷民生,便利出行”的主题,使得居民方便出行,增加了来自多个地方的人流量,带动周边的旅游文化产业。

3.1.2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大阳古镇是泽州县首屈一指的大镇,古镇周边名山环绕,有羊头山、发鸠山、浮山、砥柱山,历山等,南北有河流流经古镇,名山加河流,一静一动,相得益彰,适合发展生态旅游。当各地都在积极追求高新科技对与景区带来的飞速发展的同时,完善基础设施显得更加重要,夯实大阳景区的基石,切实提高景区的游客接待能力与服务质量。在发展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必须注重细节,例如完善公厕的建设和布局,既要不破坏当地文物建筑,也要注意周边环境卫生的影响;增加安全急救设备、灭火器等,防止意外的情况发生;街道垃圾桶进行合理的放置,让游客手中的垃圾有处可放;合理设置路标、古镇示意图等,让游客更好地进行路线规划。

3.1.3 注入科技创新活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我国的旅游业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进行持续的发展,才能不断适应时代旅游业的变化趋势。旅游古镇借助科技创新,有利于古镇内涵的“活化”,提升古镇文化形象,塑造特色之旅,增强游客体验的幸福感,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管理体系,打造多元化、休闲化、新型旅游体系。

2019年10月20日,大阳古镇旅游景区与中国互联网公司进行了多项合作,其中包括与联通开展“5G+智慧旅游”活动具有战略性意义。大阳古镇将古文化的韵律美与新时代的科技美完美融入在了一起。大阳古镇为此建立了一套信息化系统与多方位的交流平台来管理景区,从已经发展相对健全的售票系统、景区调控指挥系统和网络平台新兴的电子商务等,到充满科技元素的虚拟景区,云旅游等最新应用,大阳古镇都进行了极大的革新与尝试。将景区发展与科技相结合,是一路正确且高效的旅游发展之路。

3.2 加强大阳古镇的保护与管理

3.2.1 加大保護力度,将政策落实到位 目前大阳古镇正在进行保护性开发,已经完成了多处文保单位和主要街巷的保护和修缮,完成了镇史馆、古法制铁馆、张家祖宅、棋盘院、和状元府传统木作馆等展场馆的保护开发建设。在大阳古镇保护性改造过程中,尊重原有的建筑格局,对已破损的建筑进行最大程度的修复,对古建筑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加强古镇民众的文物保护的意识,告诫居民不随意更改居民建筑的构造、形式,不在墙壁乱涂乱画等。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尽最大力量减少对古建筑的破坏,保留它原始的构造;对于大多数缺乏经营管理专业知识的古镇管理者需要安排统一的培训,增强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对于破坏古镇建筑的当地居民需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不破坏文物,争做文明大阳人;对于古镇老院落要列出保护清单,进行抢救性开发,将“保护、开发、提升、服务”落实到实处。

3.2.2 创新管理模式,引进专业管理团队 目前,国内古镇较多,虽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故事,但整体的相似度较高,如千篇一律的建筑风格,着重突出古镇特色、当地文化习俗,充分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却不是很多。对于大阳古镇而言,在学习其他古镇的发展模式以外,还要根据当地文化特色进行创新发展,必要时也可引进在旅游规划、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扩大导游队伍,使导游对外能“留得住”、“有用处”,更好地发展大阳古镇的旅游产业;多引进专业性储备人才,引进专业管理团队,增强管理服务。

3.3 加强大阳古镇的宣传与引导

3.3.1 打造品牌文化 根据国外古镇发展经验来看,古镇发展需有一个核心主题。大阳古镇可参考国外古镇的发展特色,再根据当地实情,制定核心主题,打造特色旅游。当古镇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延伸其产业链,发展休闲度假型的古镇游;也可及时更新公众号,宣传大阳古镇旅游风景区,让大家了解大阳古镇景区;打造强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力争文化元素既要第一,又要唯一,发挥品牌对古镇旅游的引擎作用,深度挖掘景区的文化价值,形成鲜明的景区文化符号,走品牌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另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自媒体以及多方媒介的共同发力,扩大影响力,加大景区知名度。在当地举办特色文艺晚会演出,拍摄大阳古镇专题宣传片;除此之外,也可通过制作旅游宣传歌曲,丰富古镇旅游,有效提升旅游品质。此外,更要注重游客口碑效应,充分发挥人传人效应,加大宣传,扩大古镇旅游品牌影响力,创造更高的旅游经济效益。

3.3.2 加强政策的积极引导 当地政府根据古镇发展现状,制定有效政策,积极探索、建立旅游合作机制,进行资源整合、精品线路开发、联合宣传促销;加强与周边旅游地交流与互动;政府还可利用行政手段,制定有关文化旅游产业政策。通过完善服务标准和开展相关培训使服务走向规范化、个性化、多元化。大阳景区的发展也应该紧紧跟随大政策、大局势的趋势发展,趋利避害,合理利用政策制度。同时景区负责人的思想也要提升到一定高度,具有前瞻性的开发出新的旅游经济创新点,让大阳景区走在时代前列,让大阳古镇重现几千年之前的风采,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座充满魅力的古镇。

旅游发展前景广阔,近几年来,我国各地相继出现了不少的“造城运动”,以本土地区的文化来建造本地区特色文化相关联的古城文化,尤其是古镇、小镇类的旅游景点。大阳古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发展条件,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旅游开发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旅游开发为古镇保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就当前情况来看,古镇旅游如何长久走下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大阳古镇发展中,本人建议遵循协调原则、合理分配原则、均衡与不均衡原则,通过协商和切磋,共谋和谐发展,共创美丽大阳古镇。

参考文献

[1]陈刚,李凡.大阳古镇特色旅游市场营销策略[J].经济与管理报,2018,(9):123-126.

[2]张建忠,温娟娟,刘家明.基于科技创新视角的旅游文化小镇建设一以泽州县大阳古镇为例[J].晋中学院学报,2016,33(6):32-37.

[3]张颖.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建设一以大阳镇为例[C].艾景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优秀论文集,2019:293-300.

[4]刘婷,张阳生,高连海,等.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救保护与活力复兴一以山西大阳古镇为例.人文地理,2009,(3):97-100.

[5]康璇.浅谈乐山特色古镇的保护与开发[J].经济研究导刊,2019,(15):143-148.

[6]张艺可,曾卫.环境地质视角下的古镇保护策略探究一以贵州茅台镇为例[C].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9.

[7]薛林平,董竞瑶.大阳古镇的居民建筑设计[J].建筑文化,2013,(3):158-165.

[8]王黎明.历史古镇公共设施设计研究一以山西大阳古镇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7.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