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2021-06-17姚春晓

河北画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

姚春晓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并未被真正地纳入学校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多以“点缀性”“零星化”的方式展现,这对我国的音乐人才培养与音乐文化教育都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编写少数民族音乐教材以及完善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体系已成必然趋势。应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资源引入到音乐教育体系中,将其作为系统音乐教育的重要一环。

一、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

高校音乐教育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阵地,一方面可以通过高校的科研资源和教育资源不断地梳理、总结和提炼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体系、重点内容与精髓,促进少数民族音乐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同时可通过教育教学推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高校跨学科、跨领域研究探索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之路,如少数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创新融合发展、少数民族音乐在社会学背景下的创新发展之路等。在高校教育中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要充分意识到当前存在的重点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意识、资源、路径三个方面。首先,在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很多高校与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等传统文化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在我国众多高校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受西方音乐的流行、冲击与影响,很多高校的音乐教学以西方音乐为主甚至是全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相关课程缺失或是严重不足,逐渐形成了高校与学生共同忽视的恶性循环。其次,我国高校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学科建设亟待加强。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是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具有自身独特的学科属性。受少数民族音乐的小众性、分散性等特点,建立系统性的学科理论和综合性人才队伍存在一定的难度,造成了目前众多高校中,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学科理论不完备与师资队伍缺失,无法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指导、创新性研究等全流程的教学体系。最后是没有形成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成熟的产学研路径,直接导致了目前如锡伯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教育资源的流失。加速拯救与保护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已成为学术界、艺术界的普遍共识。

二、当前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教学中的局限与不足

(一)教学思维和理念的局限与滞后

目前,一些高校的音乐教师在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课程时,思想比较守旧,过分重视和依赖以往教学理念的应用,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没有更好地结合现代化的教育思维来辅助与拓展教学,音乐教学方案的制定也过分机械化,缺乏一定的创新性,这都会影响和阻碍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与进行,不利于提升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的质量。

(二)现行音乐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

尽管我国的部分高校与教育机构已经开始对传统音乐文化加以重视,在学生培养方案中提高民族音乐文化所占比重,但是由于这种方式开始较晚,此外学校的老师仍旧遵循着原有的传统的音乐教育文化方式,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并未收获过于突出的教学成果。追其本源,最主要的一方面是由于当今学校在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时,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枯燥,且教学内容单一,这让大学生对民族音乐课程积极性不高。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教职人员本身就不具备太高的音乐素养,又没有接受专业的音乐素养培训。这部分教职人员在授课的过程中通常只会照本宣科,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单一与机械

高校在组织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活动时,很多教师习惯应用较为机械化、单一化、固定化的教学模式,一味地运用这种填鸭式或者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创造性得不到更好的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培养,这些都限制少数民族教学效果的有效呈现。与此同时,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比较传统,缺乏时代性与先进性,无法更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或者信息化教学方式来丰富和拓展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如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等等,这也会严重影响和制约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基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一)采取措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实际的音乐教学设计,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使学生易于理解的歌曲内容,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改变以前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并要求老师把课堂的主动性还给学生。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使他们主动参加音乐学习,从自身的实践经验中体会音乐魅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帮助,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实现思维空间的发展。同时,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可以促进情感交流,而情感互动是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关键。利用音乐教学过程,与学生进行心理互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应首先将自己变成学生的角色。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改变自己的角色,将自己视为学生,并用他们的真实感受打动学生。

(二)进一步开展整体性研究工作

一直以来,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探究和教育工作往往都停留在对单一民族音乐的层面上,“尽管我国也有些学者对不同民族之间的音乐发展以及音乐特点进行了比较,将人口分布、地域特点作为民族音乐的考察研究方向,对不同民族音乐进行了民族体系上的对比分析,但是这种比较仍然是将少数民族音乐作为单一性民族音乐来研究的”,这种单一性研究和分析尽管有着其意义和特点,但是作为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少数民族音乐应该得到整体性的融合才能得到更多的重视,实现其更为深远的价值意义。例如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都集中在较为偏远的地区,长期以来随着国家疆土的变化而进行迁移,这种迁移也就使得各民族之间出现了跨界融合,甚至有一些地区同时生活着几个民族的人民,这种跨界而居的生活特点也使得少数民族音乐之间存在了一些共通性,音乐与地域风情的共生共享特点决定了少数民族音乐不是单一发展的,而是可以多元融合的,所以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整体分析,探讨民族音乐的整体规律以及音乐与地域风土人情方面的关系,将少数民族音乐与国家领土、民族团结等主题结合到一起,能够促使少数民族音乐产生更大的效用,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三)灵活的设置课程

音乐教室是音乐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阵地。因此,有必要在学校课程设置中有机融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这并不是说教师在进行高校音乐教育时完全放弃了现代西方音乐教育体系,而是在倡导学习音乐的同时,倡导学校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双语教学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与西方音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为学生开设和安排音乐课程时,教师应尽力保持两者之间的协调。当遇到相同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中西音乐教学活动对比,这不仅避免了将两者的孤立,而且加深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在音乐课程设置过程中,教师应综合考虑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和西方音乐,这样做不仅丰富了高校音乐教学的内容,而且使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和西方音乐相互补充,迅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水平和素养。

四、结语

大多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都来自民间,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有必要深入民间,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和传承。在教学过程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也能有机渗透,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从而可以成功实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