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在心口“易”开
2021-06-15张圆圆
张圆圆
【摘要】小学高段学生发言不积极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立足高段小学英语课堂,深入调查和分析了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原因对症下药。通过缔造“安全课堂”、实施绿卡制度及六步提升计划以及创设魅力活动及情境等三个改善良方,逐步使学生敢于说、主动说、有话说、善于说,提高多数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及质量。
【关键词】金口难开;安全课堂;滚雪球;魅力活动及情境;六步提升计划
一、很多高段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着“爱你在心口难开”的问题
笔者经过大量听课及调查发现,目前多数小学高段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金口难开”,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很多老师抱怨:高段孩子上课太沉闷了,这课简直没法上,尤其是公开课。
那么,小学高段学生为何在英语课堂上“金口难开”?是他们不喜欢上英语课吗?为此,笔者在实验班中做了一项问卷调查,在“你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怎么样”和“在英语课上是否会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这两个问题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绝大多数的学生表示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但绝大多数的学生表示不愿在课堂上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参与问卷调查学生共42人)。
笔者把以上的统计结果与平时调查结果相结合,发现“爱你在心口难开”是小学高段课堂很多学生存在的问题。
二、高段学生“爱你在心口难开”问题存在的原因诊断
(一)自信及安全感缺失—“瞻前顾后”不敢说
高段学生为何如此“金口难开”?在对实验班做的最后一项调查中找到了答案(见表2)。
调查的问题:你是否做到了上课积极发言?没有的请说明理由。有84%的学生没做到,其原因如下。
以此分析,学生课堂参与不积极的主要原因是:在上课时没有说的勇气和自信,缺乏安全感,表现为瞻前顾后不敢说。
(二)学生发言内动力的缺失—“懒懒散散”不想说
笔者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用外部奖励的方式来刺激学生的发言积极性。结果发现,在外部物质奖励的激励下,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倍增。以此分析,很多学生也并非完全是因为自信心及安全感的缺失才导致在课堂上“金口难开”,而是因为学生的一种懒散心理。深入分析是因为学生缺少一种源自内心的动力,即他自身没有这种要设法提高自身发言质量的想法和行动。
(三)教学活动及情境魅力缺失—“心如止水”无话说
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笔者认为高段学生在课堂上“金口难开”这一问题的出现与老师的教学活动及情境设计也有关联。有些教学活动及情境设计过于粗糙简单,或存在情境失真现象,它没有足够的魅力“诱惑”学生想说、想表达的欲望,因此,多数学生绞尽脑汁,还是觉得无话可说。
(四)学生良好语言输出习惯的缺失—“零零碎碎”不善说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那部分不主动发言学生的发言质量普遍不高,有少数学生习惯于用“以词代句”的方式回答老师的提问。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学生的回答总是那样贫乏、苍白无力、毫无表情呢?为什么在这些回答里常常缺乏儿童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呢?” 这大概也是高段英语教学中老师们的心头之问吧。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缺少句子或语篇意识,习惯于点的思维,习惯于依赖教材,即他们缺少良好的语言输出习惯,回答问题时表现为说话零零碎碎,缺少逻辑性和完整性。
三、改善高段学生“爱你在心口难开”问题的策略
(一)缔造“安全课堂”—变“不敢说”为“敢于说”
基于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师生共同讨论、制定了新的课堂制度,共同签订承诺书并实施,旨在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缔造安全课堂。
新课堂制度的实施,缔造了一个安全的“零距离”课堂,形成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在此课堂中,学生突破心理障碍,找到了表达的勇气和自信,逐步从“不敢说”转变为“我敢说”。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到,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可以说是“爱你在心口可开”。
(二)实施绿卡制度及六步提升计划—变“被迫说”为“主动说”
1. 绿卡制度的实施—对学生进行外部激励
笔者在实验班制定了一套适合六年级学生心理的激励制度(绿卡制度)。制度里规定,学生一堂课内发言三次及以上可得一颗奖章,五颗奖章可换一张绿卡。绿卡有多种功能,包括可以免一次机械抄写、免一次家长签名等。此外,笔者改革了学生举手方式:第一次发言举一个手指,第二次举两个手指,依此类推。
每次上课,尽量先叫举一个手指的同学,再叫举两个手指的同学,避免了课堂内经常出现的“聚光灯现象”,保护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因为教师如果总是请同几个同学回答问题,奖章总是落在同几个人手里,其他同学会心灰意冷。
绿卡制度实施后,一位外校的英语老师来我校上课,上完课,她连连称赞实验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彻底颠覆了高年级学生很难上公开课的现象。
2. 六步提升计划的实施—点燃学生内部动力
笔者把对学生的发言质量要求具体化为六步,要求学生先界定自己已走到哪一步,再让每个学生制定详细的提升计划,制定好之后,学生签名承诺书并在老师及家长督下严格执行,以此点燃学生的发言内动力。
同时,笔者选取了实验班中四个典型的学生作为个案研究对象。计划实施一年后,笔者发现多数学生的课堂发言质量在原有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会从拿出发言记录本开始告诉自己:要积极举手,努力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进。
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该计划对班里12%的学生而言形同虚设。如个案研究对象黄豪锴,他自我控制能力弱,习惯差,开始的几节课还稍能完成,接下去是破罐子破摔,这个计划只能中途夭折。
但总而言之,绿卡制度的外部激励,六步提升计划的内部驱动,内外结合,让大多数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增,逐步从“被迫说”转变为“主动说”。
(三)创设魅力活动及情境—变“无话说”为“有话说”
【案例描述】教学几个单词的比较级,笔者设计了一个比较老师的活动,学生们可来劲了,说了一大堆后,一个女同学站起来说:“You are younger than our Chinese teacher. But you are more careless than our Chinese teacher.”我马上问:“How do you know that?”她不紧不慢地说:“Because you always look for something in our classroom. Sometimes the keys, sometimes the mobile phone.”其他同学听得直乐。
这个情境活动中学生如此精彩的语言输出,笔者一度以为是偶尔的成功,但在一次全班的口头调查中发现了缘由。调查中他们一致表示,他们喜欢胡说八道,喜欢谈论老师及朋友。曾经一度苦恼学生的课堂出口太过于“本本主义”。但从以上案例可以发现,只要教师能从学生心底出发,创设魅力活动及情境,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交流欲望,会让课堂熠熠生辉,使学生逐步从“无话说”转变为“有话说”。
训练滚雪球思维方式—变“不善说”为“善于说”
【案例描述】镜头一:笔者问学生:“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学生回答:“By bus.”提醒他说完整。他说:“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bus.”接着,继续问同样的问题。奇怪地发现,很少有同学会主动用相对完整的一句话来回答。多数同学还像第一个同学那样,用“以词代句”的方式来简单回答老师的提问。笔者只得无奈地一次又一次提醒。
镜头二:一年后,笔者在实验班进行滚雪球的思维训练,问:“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一个女生答:“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bike.”再引导了一下:“And sometimes?”
她说:“Sometimes I come on foot.”到第二個学生回答时,她说:“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car, sometimes I come by bus.”接着我再提示:“Never,why?”她说:“Sometimes I come to school on foot. I never come by bus. Because my home is near.”笔者发现,整堂课只用一句话回答的同学很少。在训练中,他们学会了用相对完整的一段话来回答老师的提问。
比较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的课堂语言输出情况,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滚雪球的思维训练,有助于优化学生的语言输出,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会拥有话题语篇意识,不用老师提醒,自己会尝试用一段话来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观念,逐步从“不善说”转变为“善于说”。
四、结束语
实践研究表明,用以上三条策略对症下药,可以打开多数学生的“金口”,并且能使他们的语言输出避开死板的文本框框,更富灵活性及生命意义,逐步从“爱你在心口难开”转变为“爱你在心口易开”。但如何使这些策略的效果最大化、最优化,如何打开对这些策略熟视无睹的那一小部分同学的“金口”,同样是值得商榷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2]沈雨.例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优化语言输出的有效途径[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