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教材文本,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021-06-15张叶红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习作单元想象能力

张叶红

[摘 要]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想象单元,旨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意识和习惯。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教材,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神奇世界中,并为学生搭建适切支架,从凸显开放性等方面引领学生进行想象训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关键词]习作单元;教材文本;想象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3-0050-02

与以往的语文教材相比较,统编教材中编排的想象类篇章明显增多了,这充分表明了编者对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视。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由这一语文要素可以看出,感受想象的神奇应作为本单元的重要阅读目标。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以教材文本为依托,紧扣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的神奇,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以提升其想象能力。

一、依托文本,引导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

“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是本单元关于阅读的语文要素,要想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神奇,就需要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让学生在真切的体验感受中去发散思维。统编教材在想象单元的编排上,从精读课文,到习作例文,到“初试身手”等活动的设计,都是围绕着想象展开的,教师要能够以文本教材为依托,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想象的乐趣。

(一)借助朗读走进想象的世界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这样的课文很容易读懂,教師就无须在一些内容上对学生做过多的指导与干涉,而应把阅读的重点放在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走进想象的世界中,感受想象的美好上。

如《宇宙的另一边》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小作者对宇宙另一边世界的畅想,体现了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想象的神奇,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面对太阳,面对星空自己曾经产生过哪些想法。在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自己读完课文以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初步感知想象神奇的特点。然后,教师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让自己感到奇特的句子,如“宇宙另一边的那个孩子是另一个我吗?当我趴在窗台看星空的时候,他会不会……”在小作者的想象中,宇宙的另一边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完全相反的,这让学生觉得很神奇。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对读的形式再次进入文本情境中。这样,在你一句,我一句的对读中,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就是文中的“我”,很快就与文中小作者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并产生了一种美妙愉悦的阅读感受。

再如,在《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中,故事的想象特别神奇,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呢?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专注默读的形式,使学生真正沉浸于文本中,进而达到“忘我”的一种阅读状态。这样,学生就能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到故事中“我”的开心、骄傲和纠结……此时在学生的心中,读故事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他们被故事中想象的神奇、独特所吸引,这也为他们想象的萌芽、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借助插图走进想象的世界

统编教材为每一篇课文都配备了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也是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的有效素材。它可以使学生由对事物的形象感知和对文本语言的朗读感悟中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神奇的想象世界里,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乐趣。

以《我想变成一棵树》这篇课文为例,课文一开始就交代了“我”想变成一棵树的缘由,接下来又想象到当“我”变成一棵树以后身上会长出什么(鸟窝),由于这是想象,因此作者想变成的鸟窝也是与众不同的: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多么奇特的想象啊!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插图指一指哪个鸟窝是什么形状的,再结合插图想象一下这么多奇形怪状的鸟窝挂在树上会是怎么一幅情景。当小鸟们飞累了的时候,想到鸟窝里休息一下的时候,看到这么多奇形怪状的鸟窝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借助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不仅可以把学生带入作者想象的情境之中,而且学生的想象也会跟着飞起来,从而拓宽了想象空间,感受到了想象的奇妙无穷。

二、搭建支架,帮助学生打开想象思路

想象力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有着密切联系的。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对事物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入手,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与训练,以激发学生的想象潜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一)根据提示大胆想象

统编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仅编排了十多次的想象习作训练,而且在一些课文的课后练习中也以内隐的形式对学生的想象力提出了要求。教师要极力挖掘出文本教材中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因子,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以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思路,拓宽想象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宇宙的另一边》课后习题中提出了让学生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的学习要求。为了完成目标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发现文中关于宇宙另一边的想象是以这一边的倒影为基点而展开的。由这一基点,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宇宙的另一边会是什么样子呢?假如清晨我去郊外跑步,宇宙另一边的我在干什么?夜晚,我仰望星空的时候,宇宙另一边的我在做什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顺着结尾处“我想飞到宇宙另一边去拜访另一个‘我”展开想象,想象两个“我”相遇时的情景。这样对学生进行想象力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兴趣大增,而且学生的想象也会更为具体,能够促进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落实。

(二)互相交流拓展想象

想象是神奇的、有趣的,当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象与同伴交流分享的时候,那么学生自己的一份快乐就变成了两份、多份快乐。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时,要鼓励学生尽情地把自己的想象与大家分享交流,听听别人与自己不一样的想象内容,不一样的思维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原有的想象内容,而且在别人的启发中,学生的想象力也会得到极大提升。

如在《我想变成一棵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象内容,有学生说想变成一条鱼,可以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有学生说想变成云,想变成风……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从学生口中说出,他们表达着自己奇妙的想象,也倾听着别人述说的奇妙,从而拓宽了自己的想象空间,并从中感受到了想象给自己带来的无穷快乐。

三、凸显开放,激发学生想象表达的愿望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培养的时候,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时空,不能用一系列的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否则学生就会产生种种顾虑,认为自己的想象不合理或者不符合教师的要求等。时间长了,学生也就不敢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了。随之,学生的创造性灵感也会逐步湮灭,一些奇思妙想也会消逝。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文本,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大胆地想象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在关于想象能力训练方面,许多教师往往爱从合理想象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这种要求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统编教材则对学生的想象要求比较宽泛,主要是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无拘无束、大胆地想象,为今后的习作表达奠定基础。

教师在引导学生想象的时候,首先要注重对学生想象表达愿望的激发,让学生觉得把自己想象的内容分享给大家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对于学生想象表达出来的内容,教师不能单纯地以想象不够合理或者想象内容不够具体等去评价学生,而是要对学生大胆、无拘无束的想象行为予以肯定,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予以鼓励。学生的想象只要是自己想出来的,并能够自圆其说,都是值得肯定的。如在《我想变成一棵树》一课的教学中,有些学生不经思考,只是随口乱说“我想变成风”“我想变成大房子”等,而实际上后面的想象内容根本不能自圆其说,逻辑也不通,教师只需针对类似的现象对学生进行指导就行,不要去批评学生。这样引导,学生就会渐渐爱上想象,爱上创编故事。

(二)不拘形式地想象

在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中,许多想象内容让人读来觉得特别有趣、神奇,給文章平添了几分魅力。教师在结合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必须要按照某种格式,要像例文那样严格要求,而是可以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地大胆想象。

如在《宇宙的另一边》一文中,作者在想象宇宙的另一边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的时候,用了一些典型的句式,如“当我 …… 他是不是……”“在宇宙的这一边……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 ”来表达“我”的大胆想象。对于这样的句式,教师可以对学生说这些句式只供参考,不需要照搬,如果自己能够创作出一些新奇的句式进行想象表达那就更好了。这样可以使学生没有条条框框的羁绊,想象表达起来就会显得更加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再如,在《一支铅笔的梦想》这篇习作例文中,例文的形式类似于散文的风格,在每一段中的不同地方都有丰富的想象。在“铅笔还有哪些梦想”的课后训练中,教师同样要求学生从铅笔的特点出发大胆想象,但教师并不要求学生完全照搬例文中的段落结构样式。这样,学生的想象就会显得神奇而又独特,而不是千篇一律,刻板单一。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就要把学生带入想象的情境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尽情表达,并能够把自己的想象与大家分享交流,从而在想象中编织出属于自己的美好世界。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想象能力
树立整组观 凸显单元要素 关注联结点
找准定位、举重若轻,实现例文价值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
整体观照 立体架构 有序推进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利用学具操作,培养学习能力
巧妙利用教材插图,有效培养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