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专业”建设视角下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的学业导师机制构建
2021-06-15陈建军胡春龙王琦江登表朱文正
陈建军 胡春龙 王琦 江登表 朱文正
摘 要:人才是社会前进的驱动者,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支撑。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以及国内就业压力凸显的情况下,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模式,更加需要综合型的人才。因而,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必须全方位高标准。文章从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为出发点,以大学生核心素质培养为背景,阐述了学业导师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性,就学业导师的定位、职能、义务、权力,以及学业导师制的实施和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进行叙述。通过实施效果分析,论证该制度的有效性。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大学生核心素质报告制;人才培养;心理建设;学业导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7-0027-04
Abstract: Talents are the driving force of social progr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upport of high-quality talents. In the current complex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s well as the prominent domestic employment pressure, the country put forward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y of development model, more need for comprehensive talent. Therefore,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ust be all-round and high standard. With the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poi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the cor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as the backgroun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cademic adviser in the undergraduate training plan, the importance of academic adviser of orientation, function, obligation, power,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ystem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analysis.
Keywords: thought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report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core quality; personnel training;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on; academic adviser
一、概述
本科生學业导师是一种以班级为单位,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本科生进行学业指导与规划、心理建设、价值观培养、就业辅导等全方面指导的老师[1-2]。学业导师制模式不但可弥补现阶段课堂教学环节中对本科生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还可以拓展课外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提高本科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培养人才的能力。
2019年12月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学校根据国家和教育部的相关指导意见,以全方位、立体化、数据化的测评方法作为指导思想,制定了《大学生核心素质报告书制度》,通过更加科学和客观的评估方式,为学生定制综合素质报告书,指导学生学业,最终实现因材施教、为进一步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决策依据。如图1给出了大学生核心素质评价体系。
本文从一流专业建设点出发,以学校人才培养的六个核心素质为依据,结合自身学业导师的实践经验阐述了目前本科学业导师的内涵,制度的实施,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目的在于促进学业导师制的完善,为高等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学术支持和制度保障。
二、学业导师的定位
(一)学业导师的选聘
优秀的导师不仅可以在学习上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而且在生活、交际等方面也可以给学生树立正面形象,尤其与学生关系亲近的老师可以在言行上影响其一生。因此,在选聘学业导师的条件上要满足:1.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作风正派,身心健康;2.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责任心强,关爱并尊重学生;3.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能够预见和处理特殊事件;4.熟悉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社会需求;5.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业指导能力;6.熟悉学校与学生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能切实履行职责和工作规范。
(二)学业导师的职责
学业导师应参加学院学生工作例会和学校召开的有关会议和培训。同时,对学生要全面负责:1.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2.做好学风建设与班级日常管理;3.建设班集体的凝聚力,组织富有实效的班级活动;4.加强与任课教师、家长以及专业负责人的联系与沟通;5.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6.做好学生素质综合测评、评奖评优及德育评议工作;7.建立学生首问负责制。对于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学业导师应予以解答。
(三)学业导师的权利
学业导师有权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班级自主管理。对学生的奖惩,学业导师可提出意见;学业导师有权查阅学生档案和学生成绩,有权向党组织推优并就班级评奖评优提出建议;学业导师有权直接向院领导反映学生工作相关意见;对学院的有关学生工作可以提出建议并进行监督;学业导师有权参与业务知识及能力培训,有权参加有关学术研讨活动。
三、学业导师制度的实践
本文以作者为例,根据学业导师的任职条件、职责与权力为基础,同时通过分析当前学生的特点和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定了一套指导计划,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补充与修订。以下就实践过程进行阐述。
(一)明确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学校核心价值的目标追求和社会效益的集中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个性化、多样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作者所在单位为计算机学院,培养的学生为工科类人才,他们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以及抗击压力适应工作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明确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自立,自理的能力: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在家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很多学生来到学校后不会洗衣服,不打扫宿舍卫生,自理能力较差,甚至逐渐形成不讲卫生的习惯。2.缺少正确的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模糊,趋向于实用主义,重功利讲实惠,缺乏长远打算、远大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3.缺少追求理想信念的恒心:大多数学生都是抱著远大理想,甚至是雄心壮志来到学校,但是经过在繁多的课程学习压力下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诱惑下,很多学生有考试不及格现象,进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以至于有的学生放弃学业而沉迷于游戏或者自我封闭。4.缺乏责任感,没有奉献精神:多数学生在家娇生惯养,形成了只讲索取、不懂奉献的习惯。必定导致成年缺乏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敬业精神匮乏、社会诚信形象不佳。5.缺乏正确开展社会交往的能力: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课堂上发言不踊跃,得不到老师的关注,逐渐失去了自信。有的学生性格强势,甚至言行举止粗俗、破坏公共秩序、容易被宿舍排斥。有的学生性格孤僻,缺乏宽容与合作的精神。6.动手能力差,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扎实,被动应付课程考试,缺少参与学生竞赛或者创新项目的主动性,缺乏解决实践工程问题的能力。7.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较差:许多学生缺乏运动,体育成绩一般或勉强过关。还有的学生用眼过度,导致近视眼较多。8.抗压能力较弱,容易引发心理上障碍:有的心理比较脆弱,一旦受到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1-5]。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作者在实施学业导师制的情形下,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入手,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施过程
大学生的受教育年限一般为4年,因此,针对不同的年级,在学生逐步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不同的培养目标,如图2所示,最终达到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
1. 课程的指导
由于高中年级所学课程单一且周期较长,而大学课程往往科目较多,并且以学期为周期。很多新生入学在学习上很难适应教学进度,且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大一年级第一个学期为适应期,学校开设了较少的课程,且学业导师严格要求学生上晚自习,并且给予学生在学习上的辅导和帮助,与任课教师及时沟通做好教学计划。
大学一年级基本上开设的课程为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课程,而大二年级除了必修专业课外学校还开设了选修课程,这时需要学业导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选修哪些课程。并且了解学生对创新创业、学生竞赛项目的感兴趣程度,有目的地指导他们学习相关知识。
大三学年开设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往往课程难度较大、专业性强,以前面两个学年的基本知识为铺垫。因此,学业导师要帮助学生梳理好专业知识的结构、课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个知识网结构的概念。
大四年级的时候,大学主要课程基本学习完成,这时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如论文写作规范,排版格式,以及写作训练。还有就是考研帮助,对于参加考研的学生进行心理焦虑的排解和学习上的帮助。就业方面辅导学生进行简历的制作,面试的模拟等等。
2. 能力的培养
大学培养的是学生毕业后能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并有能力独立完成特定工作的人才。因此,大学期间,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包括对问题的洞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贯穿在整个大学期间。比如大一学年通过军训培养学生自立、自理的能力;大二学年通关参加初级竞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勇于挑战科学问题的能力;大三学年通过全国性的竞赛,如互联网+、数学建模等,或者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自强的能力;大四学年,通过考研、求职、以及毕业设计等内容让学生有圆满完成学业的自我实现感。
3. 心理素质健全的培养
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才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社会阅历不足,知识结构不完备等因素,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这时学业导师就要及时发现及时帮助其排除。比如,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校园,在面对社会和学习的挑战时而感到的孤独、分离以及人际冲突等;由于学习能力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考试不及格等;还有考研复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紧张等心情;在毕业时求职过程与遇到的挫折、失败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排解,很可能还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虽然学生可以通过和父母与朋友的沟通,排解心理上问题,但是这样的沟通往往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这时,如果学生能够与导师面对面的沟通,将自己所面临的困境向导师倾诉,导师就可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引导、学习指导、生活帮助及心理疏导等,进而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学习及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 价值观的确立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出现在大学校园内的各类事件也屡见不鲜,比如网贷骗局,因失恋或考试不及格导致的跳楼事件等等。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待生活、学习、交际和工作等的态度,也是学业导师需要长期指导的任务。比如,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往往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对大学四年学业生涯有着美好的构想和对未来的憧憬。因此,对于初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学校、老师,以及学长要在方方面面给予他们正面形象和表率。这有利于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在培养过程中,通过思政教育,正反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通过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自我解压和抗压的能力。同时学业导师还要从正面引导学生对待恋爱、家庭和事业等的态度,逐步培养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唯物辩证的思想去看待问题的能力。
四、学业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本研究对现任2016、2017、2018、2019级的19名学业导师进行座谈调查,围绕学生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同时从各年级各专业分别共抽取50名同学对学业导师进行综合评价。经过问题汇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目前,计算机学院大一到大四各专业共33个班级。担任学业导师的老师,而学业导师都是选聘40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19人担任,这样存在严重的师生比例不足现象,师资不足,32%的老师平均指导学生40名学生,63%的老师平均指导学生67名,5%的老师平均指导学生111人。这样导师的工作量非常大,不能兼顾每一位同学,在工作上存在很多精力不足,和学生工作不及时的现象。
(二)学业导师的待遇较低
教师的天职为教书育人,但在现实工作、生活,以及个人期望上存在很大的矛盾。比如,担任学业导师的年轻教师中68%为中级职称,面对当前高校职称评审的压力,多数老师在教学、科研、学生工作上不能同时兼顾,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同时,根据当前学校学院导师津贴标准为750元每班每学期,从待遇上没有激励效果,很多教师认为付出的时间与汇报不成正比。
(三)学生满意度不高的问题
通过对50名学生进行座谈问答,对学业导师的进行评价,问题包括选课情况指导、竞赛指导、创新创业指导,指导次数等。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现行学业导师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效指导方式不足、管理模式需要欠缺及学业导师积极性不高等。比如学业导师制的职权不清,对于学生问题辅导员与学业导师相互推诿。
(四)矛盾解决办法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更多的教师加入学业导师队伍,虽然年轻教师精力更旺盛,但是,鼓励教学经验更丰富的老教师加入学业导师队伍也可以起到表率作用。同时,学业导师的选聘必须满足必要的条件,让素养高责任心强的老师担任。
2. 小班制管理更合理
学业导师工作琐碎而又繁杂,实施过程中需要耐心,爱心和恒心。为了全面兼顾,因此班级学生不能太多,20人每班为宜。
3. 加大激励机制
为了加强学业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教育水平,学校学院应制定各类奖励办法,鼓励更多具有品行高尚、教学科研有建树的有志青年教师加入学业导师行列。对导师的先进事迹和学生评价度高的老师进行报道与奖励,对取得的班级荣誉,学生获得的奖项、竞赛等班级的老师进行宣传与奖励。同时可以指定相关标准纳入职称评审条件。
4. 加强学业导师职能的培训
人的精力有限,让一个导师全方面多层次去管理班级的每一位同学,显然是不可取的。因此,学业导师要有组织管理班级的能力,能够发挥班干部、党员、以及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并且指定相关班级规章制度。让学习好的带动学习差的同学进步,让号召力强的代动不服管教的学生。
五、结束语
本文對根据目前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学校大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的办学模式,制定的学业导师制度进行了内涵解释与实施方案。同时对学业导师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该方案可操作性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学业导师的科研优势,除了指导学生选课外,可以在科研、实习实训、毕业论文等多个方面进行指导。同时也建议学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学院特色的学业导师制度。制度实施时应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对导师进行考核和评价,并且根据考核结果对导师进行激励,增强导师的工作热情,这样不仅能对学院自身人才培养工作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对于其他学院以及学校学业导师制的应用提供借鉴,有利于学业导师制在本科阶段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赫玉欣,李军波,张丽.大学本科学业导师制的延伸探索[J].科教导刊,2019(26):67-68.
[2]张秀梅,刘晖,王国荣,等.郝洪英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方案研究——以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3):122-123.
[3]贺海鹏,王爱民,张怀文.“全程导师制”精准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6):121-124.
[4]汤琪,涂胜,李睿姝,等.完善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1):67-69.
[5]李孟刚,卜伟,李文锐.全程·多维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1):9-11.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基于支援视觉障碍者学习的图像电子化方法研究”(编号:17KJB520007);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多任务学习的年龄特征提取与分类方法研究”(编号:BK20150471);镇江市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基于支援盲人学习的触觉图翻译与制作方法研究”(编号:SH2018005)
作者简介:陈建军(1983-),男,汉族,山西朔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与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