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在浅表部位脂肪瘤诊断中分析

2021-06-15叶思丹陈园熊霞古凌凤

智慧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脂肪瘤浅表弹性

叶思丹,陈园,熊霞,古凌凤

(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 超声科,广东 河源 517000)

0 引言

浅表部位脂肪瘤指的是一种脂肪细胞和壁薄的小血管相交织后在皮下形成的一种结节,在这种小血管中常常会有纤维性血栓的存在。浅表部位脂肪瘤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病变,并且具有家族遗传史,百分之五十的患者发病呈现多发性,在患者成年早期比较多见,在男性中的发病率较高[1-2]。浅表部位脂肪瘤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一般长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停止生长,在临床上,部分患者存在局部的压痛。目前在对脂肪瘤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现阶段临床以超声为首选诊断方案,具有简便、无创、无放射性及敏感性较高等优势,已在临床广泛应用[3-4]。过去在对浅表部位脂肪瘤进行判定时,多采用二维超声成像进行判定,但是由于该判定方法缺乏特异性,并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严重限制了该诊断措施的应用范围。临床研究显示[5],单一使用无法达到最佳诊断效率,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随着中国影像学技术不断进展,特别在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超声弹性成像技术逐渐步入临床,可有效弥补常规超声的缺陷,且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加显著[6-7]。本研究探讨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在浅表部位脂肪瘤诊断,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河源市中医院2018 年5 月至2020年5 月收治的82 例浅表部位脂肪瘤患者,其中男46例,女36 例,年龄10~77 岁,平均(51.27±5.44)岁,临床症状表现为浅表组织可触及包块,部分患者有压痛。

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基础信息完整,参与整个实验步骤。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且依从性较高。③所有患者均经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脂肪瘤。

排除标准:①存在出血性疾病、神经疾病、精神障碍及其他严重性疾病患者。②认知功能存在异常者。③中途因各种原因退出者。

1.2 方法

选择LOGIQ E8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购至GE 公司),将超声探头频率设置在癌5.0MHz 至14.0MHz 之间。开始检查前,根据患者肿物部位指导患者体位,完全暴露肿物部位,通过实施多切面常规连续扫描检查对肿物部位各象限实施检查,将scale 和增益调节至最大,从而充分显示肿物部位血流情况,并将滤波适当调低,尽可能避免显示血管壁杂波,降低标定的最大血流速度范围,提升彩色多普勒增益,确保无彩色杂波出现,取样框范围需包含肿物四周1cm 组织,在进行血流情况观察时,观察病灶部位具体位置、范围、边界清晰程度、内部回声及血流等情况,待保存相关检查图片后,将超声诊断仪转换成弹性成像模式,并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合理的采样,通过实时显示二维图像和弹性图像动态变化情况,将超声诊断仪显示屏上压力设置在3 至4 之间,确保图像清晰度,对病灶部位和四周正常组织的感兴趣区域进行观察,感兴趣区域需超过病灶面积2 倍至3 倍以上,其上方边界需包含皮下脂肪组织,下方边界需包含肌层组织,两侧需包含病灶外缘5mm 以上面积。检查者将探头放置在病灶部位,实施微小以及中等速度的振动(压迫-解压),利用仪器软件对弹性应变率比值实施测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A+D)/总例数×100%,灵敏度=A/(A+B)×100%,特异度=D/(C+D)×100%。其中A表示真阳性,B 表示假阳性,C 表示假阴性,D 表示真阴性[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全文数据进行计算,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二维及彩色超声表现

82 例脂肪瘤患者中,位于上肢9 例、下肢14 例,胸壁6 例、肩颈部14 例、外阴部2 例、臀部4 例、腹壁12 例、背部20 例、前额1 例。肿块最大直径11cm,最小1.4cm;其中有54 例位于脂肪层,20 例位于肌层,8 例在两者之间;37 例呈低回声,24 例中等回声,18 例高回声,混合回声3 例;37 例病灶呈椭圆形,13 例病灶呈类圆形,26 例病灶呈梭形,6 例病灶呈分叶状;无明显包膜20,有包膜62 例。

2.2 超声弹性成像结果

有36 例超声弹性评分为1 分(见图1、2),有46 例为2 分。肿块与同部位正常肌肉组织的弹性应变率比值(SR)为0.46~0.88,均值0.71。

图1 超声弹性评分为1 分

图2 超声弹性评分为2 分

2.3 对比2 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在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98.73%、97.56%、66.67%)上与常规超声相比(92.21%、87.80%、20.00%)显著较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2 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n=30,%)

3 讨论

浅表部位脂肪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良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主要是皮下组织,临床上大多表现为无痛性包块,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血管的增生及扩张,脂肪组织形成了支持或者间隙结构[9]。

脂肪瘤是一种脂肪细胞和壁薄的小血管相交织后在皮下形成的一种结节,在这种小血管中常常会有纤维性血栓的存在,血管脂肪瘤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病变,临床医师主要靠触诊,误诊率较高[10]。现阶段,临床以常规超声(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为常用诊断措施,且属于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具有费用低、简便、无创、无放射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成为浅表部位脂肪瘤的首选辅助检查[11-12]。常规超声根据其边界、形态、内部回声、有无包膜,内部血流可以较好对脂肪瘤这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符合病理约71%[13];但临床研究显示[14],常规超声在诊断浅表部位脂肪瘤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因脂肪瘤组织结构与正常脂肪组织相似,导致诊断特异逐渐降低。本研究显示,超声弹性成像在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上与常规超声相比显著较高(P<0.05)。硬度是组织的重要特性之一,可以随病理改变而变化,组织的硬度可以随着肿瘤的发生、发展、恶变而不同。弹性成像是用于反映病灶硬度的超声检查方法,根据组织硬度来间接反映其良恶性质[15]。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有效弥补常规超声的缺陷,可直接提供组织弹性硬度信息,进一步拓展常规诊断的空间,已成为目前医学弹性成像的热点之一。由于生物组织的弹性与病灶的生物学存在一定关联,因此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超声弹性成像通过依据患者机体组织硬度、弹性特点,获得彩色编码的超声图像,通过颜色以获得肿块良恶性的判定,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常规超声局限性,更利于观察患者细小血管,即便患者病灶存在重叠,亦可通过弹性反应完成确诊。超声弹性成像原理是沿探头方向对组织施加一个外部或内部的力,由于组织弹力学和生物力学所具有的性质,所以外部作用力能够快速产生、应变甚至发生位移改变等响应,根据获得的组织内部异位状况,计算其应变分布及弹性系数分布成像状况,同时与常规超声联合应用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提高浅表部位脂肪瘤检出率,避免误诊、漏诊等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常规超声特征明显的脂肪瘤较易诊断,但通过观察肿块的弹性评分以及应变率比值可进一步提升诊断效果,此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脂肪瘤浅表弹性
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研究
例谈“动碰动”一维对心弹性碰撞模型的处理方法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脂肪瘤,留还是不留
脂肪瘤多为良性但长这里要谨慎
让学生的主动参与由浅表向深层漫溯
超声造影诊断颈部浅表恶性肿大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诊断颈部浅表恶性肿大淋巴结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