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X线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21-06-14王艳蕊
王艳蕊
(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检查科 北京 100093)
尘肺病是现今最为常见且最为严重的职业病,患病率高,患病后会使患者的劳动力大幅降低,存在一定的致残性,也会缩短患者的生存期。尘肺病临床诊断中是以患者存在粉尘接触史、粉尘接触量两项指标符合前提下,开展影像学检查,以X线胸片为主要检查手段[1]。相比于传统高千伏X线机而言,数字化X线摄影(DR)的优势较多,包括辐射剂量低、曝光宽容度大、影像数据可长期保持,且可重复拍摄同等高质量胸片,现已成为大中型医院放射科的必备仪器。我国现今对尘肺病临床诊断仍以高千伏胸片作为诊断依据,但数字X线检查是未来尘肺病的临床诊断为重要发展趋势[2]。因此,本文以86例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高千伏X线作为对比,观察数字X线检查诊断的应用价值。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确诊的尘肺病患者共计86例入组,均具有粉尘接触史,存在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均确诊为尘肺病,知情自愿下参与研究,签署同意书;本组研究已经将影像治疗不全、不配合、职业接触史不全、精神疾病患者排除。纳入的8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9~56岁,平均年龄(45.95±3.15)岁,粉尘接触史最短时间10年,最长时间34年,平均接触史(23.95±3.69)年。
1.2 方法
应用西门子Multix Select DR,调整摄片模式为Chest模式,管电压为125 kV,管电流为1.08 mAs,滤线栅的栅格比为12:1,栅焦距为2 m,调整到最佳比例后获取影像上传并储存在系统之中,经过Eleva workspot工作站的UNIQUE图像处理系统之中,调整参数,密度为2.0,对比度为3.0,结构增强、结构有限、噪声不畅均调整为0,细节对比度为3.0,对比度平衡为1。以高频X线机开展高千伏X线检查,管电压120~130 kV,管电流为100 mA,焦片距离1.8 m,固定滤线栅的栅格比为12:1,曝光时间<0.1 s。
1.3 观察指标
选择具有尘肺病诊断资料的职业医师以双盲法阅片,根据GBZ 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中尘肺病影像学诊断表现进行阅片,对数字X线、高千伏X线片在尘肺病诊断中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对比,观察总结两种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描述方法为百分数,以SPSS 24.0软件系统处理,P<0.05,有统计差异。
2 结果
2.1 尘肺病诊断结果对比
86例患者尘肺分期显示Ⅰ期患者41例,Ⅱ期患者34例,Ⅲ期患者11例;应用数字X线检查诊断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统计差异确切,见表1。
表1 两种X线在尘肺疾病诊断结果对比[n(%)]
2.2 同期尘肺的小阴影分布范围对比
以Ⅰ期患者41例,Ⅱ期患者34例应用高千伏胸片、数字X线检查时小阴影分布范围进行对比,Ⅰ期尘肺患者中数字X线检查的小阴影范围分布明显大于高千伏胸片者33例,两者小阴影范围相同者8例;Ⅱ期尘肺患者两种检查范围相同者31例,其中2例为高千伏范围大,1例为数字X线大,见表2。
表2 两种X线在同期尘肺小阴影分布范围对比
3 讨论
目前,临床尘肺病诊断多采用高千伏X线检查,此种方法的成本较低,已经成为尘肺病临床诊断与治疗后随访的基本工具。但是,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成像方式的涌现,尘肺病临床诊断中的检查方法也逐渐增多,为尘肺病临床诊断提供了新方法,更好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对于临床诊疗工作开展具有积极促进意义。数字X线成像技术开发与应用,转变以往X线成像方式,实现了无胶片化成像,与现今临床应用的图像处理、存档、传输等方面发展相适应。根据临床研究资料显示[3-5],数字X线成像技术可有效调整投照条件,避免拍摄过程中出现曝光过度情况,有效保证显像结果,以免因为显像不佳影响医师诊断。数字X线成像的应用,也可避免因暗房技术原因造成的胸片质量降低,X线剂量大幅降低的问题发生,同时放射剂量小,也可减少工作人员与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造成的辐射损害。数字X线成像也可实现数字化存储,使数据治疗实现长期保存,有效避免以往洗出的X线光因为保存不当等原因出现失真情况发生。
X线数字成像的技术逐渐成熟,在尘肺病临床诊断中也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数字X线的主要技术核心是X线光子经过电子暗盒后,完成数字化图像转化,并将获取的图像经荧光屏显示。X线机连接数字化激光成像仪,可将传输系统作为数字化转化,利用胶片对图像进行真实准确记录的同时,并将荧光屏将图像清晰显示,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也可有效实现无胶片化管理,使医院的空间资源与人力资源均得到了有效节约,更好提升管理质量[6]。近年来,临床应用X线数字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可在尘肺病临床诊断的基础上,为医师提供新的影像学线索,更有利于医师根据获取的影像表现进行客观化诊断。随着X线技术的进步发展,加强对X线技术的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加强技术培训,制定尘肺病X线诊断标准并不断优化,有利于尘肺病患者的疾病检查,对于不同分期的鉴别诊断也具有较高价值。有关研究显示[7],尘肺病诊断中应用DR胸片检查获取的图像质量表现更佳,可实现对尘肺病的早发现,及时观察到小阴影聚集情况,对于尘肺相关并发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也具有一定意义,在临床中联合HRCT检查也可对双肺的病理状态更为客观展现,使尘肺病的检出率有效提升,同时也可检查尘肺病的相关并发症,更有利于临床后续诊疗工作开展。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高千伏X线检查而言,应用数字X线检查后的检出率更高,可有效检出患者存在的尘肺病。对比两组影像学表现可知,应用高千伏X线检查时,可对患者的小阴影形态进行观察,检查与临床要求相吻合,而在肺纹理判断、小阴影清晰度方面仍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总体密集度、病变累及肺区数判断的准确性;而应用数字X线摄影检查结果显示的肺部细微结构的清晰度更高,也可补充高千伏X线检查中的不足,更好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分析可知,相比于高千伏胸片而言,数字X线检查获取的图像质量更佳,虽然两种影像检查获取的胸片质量均符合国家所规定的一、二级片要求,但是高千伏胸片在右上肺区的光密度较低,在p类、s类小阴影辨认中仍存在一定影响。
数字X线片拍摄过程中由于DR成像方面具有极高的优越性,影像后处理功能强大,使得临床诊断时获取的胸片成像质量大幅提升,有效避免拍摄过程中各项图像参数调整偏差出现的差片与废片[8]。但是,由于目前临床所使用的DR装置中的图像处理参数有所差异,在实际临床诊断中无法统一规定图像处理的参数范围,虽然从整体DR胸片质量评定结果来看,图像处理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较小,当仍需制定适用于尘肺病的统一的DR胸片质量评定标准,进一步规范尘肺评价工作。由于本研究中对DR胸片、高千伏X线胸片的拍摄过程与冲洗过程均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获取的胸片均为优良片。DR胸片中图像处理参数仍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在胸片打印、保存为DICOM格式影响文件之前,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图像处理。若未设置合适的图像处理参数,只依靠影像存档与PACS系统上的窗宽、窗位调整,仍无法获取与高千伏胸片相似的图像质量。因此,在临床应用数字X线片进行尘肺病临床诊断中应需对数据参数进行科学调整,严格把握拍摄与冲洗过程,以保证获取的图像质量符合诊断标准。
综上所述,尘肺病临床诊断中应用数字化X线检查,可有效提升临床检出率,为临床医师诊断工作提供更为客观性、准确性的影像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