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

2021-06-14陈玫竹

健康之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生化检验血糖水平准确率

陈玫竹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常规尿液检验及生化检验的意义。方法:针对糖尿病患者,施以常规尿液检查及生化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准确性、血糖检查水平。结果:尿液检查中,检出糖尿病83例,未检出17例,检查准确率为83%;生化检查中,检出糖尿病98例,未检出2例,检查准确率为98%。生化检查准确率高于尿液检查(P<0.05)。尿液检查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糖蛋白水平低于生化检查结果,P<0.05。结论:在糖尿病诊断中,为患者采取生化检验准确性更高,有利于为糖尿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尿液检验;生化检验;血糖水平;准确率

糖尿病作为常见的慢性病,发生与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功能障碍等因素相关。糖尿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在体检中发现血糖增高。对此,早期确诊疾病对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常见的血糖检查方法包括尿液检查及生化检查,两种检查方式各有优势及劣势,选择有效的检查方式对确诊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实际检查中,尿液检查的应用范围广泛,但总体检查准确率较低,可作为前期检查方式,发现尿液样本异常后展开后续检查。生化检查则是血液检查方式,检查准确率较高,尤其是可以分析患者血液中的糖分含量,便于确诊糖尿病,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本研究将我院纳入的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准确性,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0年7月~2021年7月;患者人数:100例;患者性别:男性59例,女性41例,患者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9.45±5.45)岁。在本研究中,并未对患者进行分组,以分次检查的方式进行分析,患者均通过尿液检查及生化检查,且患者均满足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所纳入的患者均同意本研究,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糖尿病生化检查及尿液检查均具有相关的限制性因素。在检查前,医务人员让患者做好准备,并通知第二天检查時间,全面的准备有利于提升诊断准确率,以免患者的检查结果异常。

尿液检查:患者在清晨进入医院,取10ml中段尿液,在1h内送检,通过FUS-200尿液分析仪检查,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诊断患者糖尿病。

生化检查:做好相关的检查准备,采血前24h,患者禁止使用降糖药物及饮酒。空腹采集静脉血,医务人员准备采血材料,包括:典附、止血带及棉签、一次性针头等,将采集的血液存在真空采血管。肘静脉采集血液,放在EDTA-K2抗凝管,经混合后送检。使用VARIANT II血红蛋白检测仪器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验,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血糖检查中,选择SIEMENS ADVIA2400全自动分析仪器。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不同检查方式的准确性,以口服糖耐量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标准。②观察检查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标准差(±s)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概率%表示,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准确率对比

尿液检查中,检出糖尿病83例,未检出17例,检查准确率为83%;生化检查中,检出糖尿病98例,未检出2例,检查准确率为98%,生化检查准确率高于尿液检查(P<0.05),见表1。

2.2 两种检查方式血糖检查结果对比

尿液检查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糖蛋白水平低于生化检查结果(P<0.05),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上无统一定义,临床研究中将初次诊断,病程在2年内,并未通过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定义为2型糖尿病[1]。近几年,2型糖尿病在临床上发病率增高,20岁以上成年人发病率高达10%,我国已经成为糖尿病高发的国家,糖尿病并发症致残率及致死率随之增高。2型糖尿病新诊断的患者一般处于早期阶段,50%的患者发生胰岛功能丧失,早期诊断及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2]。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包括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缺陷,多数胰岛素抵抗患者呈现高血糖状态,伴随β细胞糖含量增高,患者机体发生糖毒性,最终发生胰岛素分泌缺陷,患者血糖持续性增高,易诱发严重的并发症。也有研究者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容易发生胰岛β细胞病变,导致患者长期在高糖状态下,导致不可逆胰岛细胞障碍,短期可见胰岛β功能暂停,所以早期解除患者高糖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正常状态下,患者胰岛β细胞受到饮食因素及葡萄糖的刺激,进食后的血糖异常增高[3]。胰岛素分泌缺失作为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患者身体不耐糖,对胰岛素分泌产生刺激,有利于稳定血糖。亚洲地区的糖尿病患者常见胰岛素分泌降低,尤其是饮食后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对胰岛β细胞产生影响,甚至导致胰岛素血症加重,最终产生恶性循环。重建胰岛素分泌功能后,可改善患者代谢控制功能[4]。2型糖尿病伴随年龄增高,疾病诊断难度增大,近几年任何年龄段均能发病,中年男性发病率高,患者早期无特异性,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多尿、体重降低等症状。

糖尿病常见症状是“三多一少”,但单纯通过症状无法诊断,还需通过临床检查方式对疾病进行分析。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降糖药物有利于控制疾病。但患者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神经及皮肤系统发生损伤,病情严重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病情治疗延误,对工作及生活均会产生影响。口服耐糖量试验及尿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均是常见的诊断方式。口服耐糖量检查具有较多的限制性因素,临床应用率不高,但这种检查的方式检出率高。既往检查中,尿液检查是比较常见的项目,适用于体检检查的群体,方便、可靠,检查费用低,往往被患者接受。但总体上看,准确率低,临床容易发生误诊或者漏诊。在糖尿病诊断过程中,临床常见的诊断方式是空腹血糖检测及葡萄糖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抗体测定过程中,可通过血浆、血清等检测。生化检验中,主要包括邻甲苯胺法及葡萄糖氧化酶法,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可分析患者血糖是否发生异常变化。生化检验的优势比尿液检验方式优势大,检查方式同样较为方便,可弥补常规尿液检查的不足。相比尿液检查方式,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血液进行检测,可获得果糖胺、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帮助。在本研究中,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液及生化检验,相比常规尿液检验,生化检验方式的准确率更高[5]。在检查过程中,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分析,以此判断患者糖尿病病情程度,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评价,从而为患者制定用药方案。本研究发现,尿液检查中,检出糖尿病83例,未检出17例,检查准确率为83%;生化检查中,检出糖尿病98例,未检出2例,检查准确率为98%,生化检查准确率高于尿液检查(P<0.05)。尿液检查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糖蛋白水平低于生化检查结果(P<0.05)。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中的糖分与蛋白质结合的产物,与血糖浓度呈现正比,对此,对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查,有利于获得患者90d内的血糖水平,对控制血糖及抑制糖尿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临床研究中[6],往往对健康群体与糖尿病群体进行对比,分析疾病与无疾病患者的血糖差异,通过生化检查方式也能分析患者血糖异常情况,从而体现生化检查的优势。现阶段,生化检查已经备受临床认可,通过生化检查,诊断糖尿病的准确率高。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诊断中,尿液检查及生化检查均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生化检查的准确率高,且能够准确分析患者血糖水平,为临床诊断糖尿病及治疗糖尿病提供帮助。临床可通过尿液检查与生化检查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率,为糖尿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奎.生化检验联合常规尿液检验在糖尿病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1,5(16):111-114.

[2]董航.对比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27-28.

[3]骆跃兴,王娟敏.糖尿病患者诊断中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2):91-92.

[4]延娟,房玉杰,杜永峰,张伟清,赵国霞,张平花,魏会刚.糖尿病诊断中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效果比较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3):172-173.

[5]温绍鑫,孙鹏.临床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9):135.

[6]吴文辉.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检出率影响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194+198.D2B34DE8-14BD-4D97-A798-1FD63669ECEB

猜你喜欢

生化检验血糖水平准确率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新生儿血糖水平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依从率中的应用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干扰及纠正性回归分析
比较低GI型肠内营养制剂和普通均衡型肠内营养制剂对鼻饲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