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模式在术后镇痛管理中的应用

2021-06-14芦素梅

健康之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术后疼痛常规护理

芦素梅

摘要:目的:研析对术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干预的镇痛管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1年8月本中心诊治的90例术后疼痛患者为主要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这些病人列入观察组、对照组,各组45例;对照组术后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开展循证护理模式,评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模式的安全性以及疼痛改善率、疼痛知识掌握率。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后疼痛患者NRS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3.33%(42/45)显著高于对照组71.11%(3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患者的疼痛改善率(43/45,95.56%)、疼痛知识掌握率(38/45,84.44%)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数据值为(35/45,77.78%)、(31/45,98.89%)。结论:对术后疼痛患者施予循证护理模式干预的整体效果理想,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改善疼痛情况,增强患者对疼痛知识的掌握率,并可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术后疼痛;循证护理模式;镇痛管理;常规护理;效果对照

术后疼痛是患者机体象征危险的信号之一,提示临床医护人员需及时采取有效行动,避险去害[1]。在临床医学中,术后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大多呈现为急性且较强疼痛,对患者全身各系统功能都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会引起术后并发症,严重者将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以及精神健康。针对上述现状,临床护理人员历来重视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通过全面、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逐步提高术后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增强其对疼痛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显著提高术后镇痛效果[2]。现阶段,循证护理模式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青睐,即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展,并按照患者的个体状况来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此文选取本中心诊治的90例术后疼痛患者为主要对象,以研讨循证护理模式下,患者术后镇痛管理工作的积极效果,详述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1年8月本中心诊治的90例术后疼痛患者为主要对象,所有入院患者都符合临床关于术后疼痛的相关诊断标准。已排除心肝肾等严重脏器不全者、有既往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者。包括54例男性,36例女性,年龄35~66(48.68±3.14)岁;依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这些病人分别列入观察组、对照组,各组45例;两组术后疼痛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病人及家属知晓该项研究的目的、方法,且配合意愿良好。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术后疼痛患者常规护理模式。比如:术后告知患者如何有效缓解疼痛的方式;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日常的药物指导、心理护理等基本护理管理措施;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模式。①疼痛评估。根据患者面部表情以及情绪变化状态,相关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地对患者当前的疼痛状态进行有效评估,同时采用相应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对患者实施相应的疼痛评估[3],以帮助循证护理模式干预的有效实施。②在循证护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首先药物治疗患者。给予患者相应的用药指导。很多病人对所用药物的了解甚少,对于药品说明书上的专业用语、词汇难以理解,容易出现盲目服药、随意增减药物或停药等问题,进而导致服药后出现一些副作用,对患者术后康复造成严重影响。针对此,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服用时间、剂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内容,沟通时注意语速适中、态度温和,嘱咐病人不可擅自停药、增减药量。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教育,督促患者家属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此外,医護人员需要根据患者术后疼痛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止痛药物,针对部分疼痛异常严重的患者,可以选择非阿片类药物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强阿片药物吗啡、芬太尼,哌替啶和弱阿片药物可待因、曲马朵等止痛药物进行临床止痛;

其次,针对非药物治疗患者的疼痛处理包括。皮肤刺激法:给皮肤适当刺激以减轻疼痛、按摩法、皮肤电刺激法、冷热疗法等[4] ;音乐疗法:音乐能使人身心放松 消除不良体验 ,音乐抑制各种压力反应 ,使心情平静、身心愉悦。在音乐疗法护理过程中需要根据病人的爱好文化程度、年龄、精神状态等,选择适宜的音乐,分散注意力,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也可以让患者周围的亲朋好友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支持,提高患者自信心,在患者术后恢复时,可以加强对患者的陪伴,多与患者沟通,转移患者注意力。同时也可以在于患者沟通交流过程中,向患者传输一些正能量、积极向上的意识,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减少患者对疼痛的关注;

④心理护理。心理状态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来说非常重要,同时也对术后疼痛患者的疼痛状况起到重要作用。患者术后可能会因为疼痛等原因,导致心理负面情绪累积,常常出现烦躁、易怒、拒绝配合治疗等情况。由于术后患者不宜情绪激动,护理人员需要灵活使用心理学知识,多与患者积极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以温和、耐心的语气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予以疏导干预,鼓励其表达内心真实感受,有效释放疑惑、焦灼、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并给予充分理解和安慰,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以及关心,进而疏解自身不良心理,帮助患者树立起信心,以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态。此外,当患者发生异常的心理情绪时,医护人员首先需要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适当的宣泄自己的情绪,之后再与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良好的心态;

⑤疼痛原因。根据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以及疼痛持续的时间等[5],确定引起患者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根据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对患者术后镇痛管理的效果起到促进作用。206CBE80-0F7A-4121-8359-9A17148485D7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護理效果、护理模式的安全性以及疼痛改善率、疼痛知识掌握率等情况。

其中,在疼痛状况评价上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NRS),总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状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将该对比分析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运用SPSS22.0软件对其开展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s)来表示,计数数据以(n/%)来表示,而计量数据之间比较时通过t检测,计数数据之间比较时通过χ2检测,如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表示为P<0.05。

2结果

2.1 术后疼痛等级比较

在给予本研究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后,发现观察组采用的循证护理后NRS评分较低,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护理后的NRS评分较高,两组间的差距较明显(P<0.05),见表1.

2.2 疼痛改善及疼痛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无论是疼痛改善率还是疼痛知识的掌握情况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观察组术后疼痛患者中,31例非常满意,11例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总满意度93.33%(42/45);对照组术后疼痛患者中,19例非常满意,13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总满意度71.11%(32/45);观察组术后疼痛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讨论

临床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是绝大多数患者术后都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无论是对患者的生理,还是心理都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术后疼痛也是临床上造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是增高患者术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据相关资料报告得知,有至少超过一半以上的患者术后72h仍然疼痛不止。因此,需要根据患者所在科室、术后疼痛状态的差异性,进行密切的观察与分析,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起到良好的止痛效果,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减少、迅速康复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循证护理模式指的是通过全面、及时、量化、动态的评估,通过药物和非药物镇痛措施,疼痛教育、延续护理等,对疼痛进行症状干预,在减轻疼痛的同时,通过对疼痛的全程管理最大限度地改善疼痛 患者的健康结局。在循证护理模式中更加强调患者的需求,同时根据临床医护人员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帮助患者降低术后疼痛感,尽早地恢复自身健康。有研究显示,通过临床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持续推进医院护理质量,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水平,并节约卫生资源,大大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度,拉进护患双方的关系,减少医患纠纷。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患者NRS评分上,以及术后疼痛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循证护理模式后,疼痛状况相较于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更轻,这与循证护理模式中的护理干预措施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的结果显示,接受循证护理模式的患者在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往中,关系更加的密切,护患关系更加亲密;同时观察组术后疼痛患者的疼痛改善率、疼痛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患者在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后,术后疼痛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同时对疼痛知识的掌握率也有了大大增加,这与循证护理模式中患者所接受的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密切相关。由此表示,对术后疼痛患者施予循证护理模式整体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模式在术后疼痛患者中的运用,能够起到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进而加强对患者的术后管理,有效力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明显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蔡桂程,梁美莲,朱小雷,等.循证护理模式在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7,28(24):4122-4123.

[2]井芸.基于循证的多学科干预策略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3):2427-2430.

[3]詹凤丽,李亚伟,沈海晨.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21,13(1):50-53.

[4]陈玲,李悦,余雅卿,等.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甲状腺癌围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16):2810-2813.206CBE80-0F7A-4121-8359-9A17148485D7

猜你喜欢

术后疼痛常规护理
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中医护理技术对肛肠病术后疼痛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术后满意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改善耳鼻喉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石晓静: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外科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