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实现

2021-06-14王昌鸿

参花(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价值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公共图书馆

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和价值也凸显出来,借助公共图书馆的便利条件,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层次,会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此进行讨论与分析,探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實现。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公共图书馆 价值实现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部署,同时也为三农问题的解决进入到全新阶段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乡村振兴战略体系中不仅包含了农村产业模式改革与创新、农村环境治理、农村文化开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同时也强调农村治理能够将自治、法治和德治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更契合于现代新农村特点的治理模式和治理体系。而这些都需要建立在农民文化素质水平显著提高的基础上,因为农民只有在农业技术、商业认知、产业理解、道德素养等诸多方面有文化积淀后,才能够逐步挖掘农村潜在经济价值,实现脱贫致富,并且带动农村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政府虽然能够予以财政支持、技术支持,但是也仅止于宏观支持层面,很难细化到每一户、每一个人,公共图书馆是真正意义上可以提高农民素质的可行路径,公平地面对所有人。所以,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内在素质,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夯实基础。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公共图书馆的价值

(一)提供多元信息服务

在新时期,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优质信息奠定乡村振兴的基础,包括文化信息、经济信息、技术信息等。只有信息充足,农村和农民才能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可行方向,并结合地域特色,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根基。而公共图书馆对于农村来讲,就是一个能够为农村和农民提供多元、立体、深层次信息的渠道。通过公共图书馆,农民可以找到更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可以学习更多的网络应用技术,学会使用互联网,并利用互联网将农村的特产远销海内外。通过公共图书馆,农村和农民能够找到与本地相似的相对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并参考和借鉴这些经验,实现当地的整体发展。而这个还仅仅是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最基础的信息服务。在高度数据化的背景下,当代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在与日俱增,在网络时代,大部分信息资讯内容都能够通过公共图书馆查询到,当然,这也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对于整体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来讲,公共图书馆无疑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农民的振兴。无论是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还是网络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与落实,本质上讲都需要依托于农民自身的技术能力。即便是外来力量能够帮助农村脱贫,但是想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并构建农村发展的良性循环,仍然需要农民能够转变思想观念,打破农村地域对农民精神意识上的束缚,从而让农民能够放眼看世界,能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视野,这才是乡村振兴的可行之路。而公共图书馆能够有效为农民提供精神动力,打破农民文化贫困的现状,让农民清楚地了解到社会和市场的发展情况,认识到所有的贫困不都由于地域的限制,也不源于过往的贫困,而是方向、视野出现了偏失。公共图书馆通过文献、资讯、信息能够带给农民不一样的世界,一个超出农村范围,甚至是省域范围的世界,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地区才能够在外力的加持下,实现自我突破,在精神上树立自信。公共图书馆的另外一重价值就在于它能够为农民提供智力支持。农村地区的贫困怪圈之所以难以打破,很多问题都在于农民的文化水平偏低,导致他们对科学的认知局限于既有的经验,进而导致农民对于现代农业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限制了新时期新农村的建设速度。而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各种培训活动、文献储备,为农民提供这样的智力支持,强化农民的科学意识,促进农民的现代化发展,以便于农民能够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实现农村建设速度和水平的快速提高。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公共图书馆价值实现的路径

(一)增加文献储备和需求调研

从文献储备层面来看,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公共图书馆应该发挥其城乡信息沟通和交流的纽带作用,实现乡村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和城市公共图书馆之间的文献对接,真正意义上让农民通过公共图书馆实现跨越空间的学习,给农民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资讯,从而转变留守农民的视野,让留守农民能够看到村外的现代化生活。当然,在公共图书馆实现城乡对接的过程中,最核心的还是技术交流和互通,公共图书馆可以让城市“技术”真正意义上融入农村,让农民能够了解到更先进的农业、产业技术,以此来满足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客观需求。

从需求调研层面来看,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体系将不仅仅是以丰富的资源来满足读者的被动选择,而是真正意义上,结合各地方的实际情况,深入地方,挖掘地方信息与文献,打造乡村振兴智能信息体系,通过对当地农民的实际调研,了解农民对农业、产业的需求,并通过调研结果,强化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和文献的针对性,进而为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基础。

(二)组织多元文化培训

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公共图书馆作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以及文化输出的渠道,要以公共图书馆为平台,结合各地方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政策,引进各种培训组织、机构,引导更多的专家、学者深入农村一线,了解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各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相关研究提供真实依据。与此同时,要结合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为农民提供多元化的文化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不限于农业发展,产业视野的开拓,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甚至是手机功能的使用等,都可以作为农村技术援助、信息培训以及文化服务推广的可行方向。公共图书馆还可以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筹建流动图书馆,组建乡村振兴战略小组,并由该小组深入各地方,为当地村民提供“不出村”的技术培训。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要落于实处,能够解决农村地方发展的实际问题,在农村基础教育之上,搭建适用于留守农民的教育体系,以便于真正意义上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搭建良好的平台。

(三)实现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优化

从乡村振兴战略来讲,优化基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意义在于深度挖掘公共文化设施的潜在价值,并将公共文化设施应用在农村发展的道路上,提高农民综合文化水平,带动农民拓宽视野,为农村长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夯实基础。公共图书馆作为基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共图书馆的优化,应该从文化服务下沉层面来看。在以往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过程中,虽然农民也有途径和渠道通过公共图书馆实现自我提高,但是对于大部分本身没有自我学习动力的留守农民来讲,公共图书馆的利用率不高,这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机构本身。因此,公共图书馆已经不能再继续延循传统的被动提供文化服务的模式,而是要结合现代网络技术,加强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通过多元的文化培训提高留守农民的网络应用能力,实现公共图书馆对留守农民的文化帮扶。

(四)提高农民的主体驱动力

农民的主体驱动力普遍较弱,在这种背景下,要实现公共图书馆的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方式调动农民的主体驱动力,让农民能够看到自主学习的价值和作用,以便于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来改变农民文化贫困的意识,使农民具有主体驱动力,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在当地农村地区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选择一些优秀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提高当地留守农民对文化“进修”的深层次认识,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近年来,中国知网开发了智慧农民云平台,其中不仅包括专家直播、媒体报道、精准扶贫等内容,还针对不同地区的农民,提供不同的文献资源,有效契合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对农民在线云学习的实际需求。所以公共图书馆可以与中国知网进行对接,借助智慧农民云平台,为农民提供更便捷的知识获取途径,在保障信息、资讯真实性、有效性的情况下,带动农民形成更强的主体驱动力,从而改善农村贫困亚文化的现状。

三、结语

综合上述研究内容来看,在精准扶贫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实现了脱贫,并且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层次和生活水平。而从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来看,我国农村要真正实现振兴,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在这一过程中,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實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郑卫光.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公共图书馆作为及价值实现[J].图书与情报,2020(04):133-136.

[2]萧子扬,叶锦涛.公共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现实困境,内在契合和主要路径[J].图书馆,2020(02):50-56.

(作者简介:王昌鸿,男,硕士研究生,沈阳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太极养生)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价值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公共图书馆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传统媒体内容供给侧改革的三条路径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价值的实现
解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下“微课”应用价值的实现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