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探究

2021-06-13孟驰

格言·校园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理解力理解能力文本

孟驰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当前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师需依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需求,注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的创新,逐渐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以促使学生阅读的速度以及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其主要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的字面意思对背后的深层次情感及内涵进行理解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阅读内容具备正确的理解。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力,从而使学生的理解力得到有效提高。

一、初中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现状

阅读课是初中语文的关键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要重视培养其语文思维能力,这就表示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应与时俱进,然而,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有些教师单纯是对阅读文本展开乏味的讲解,将知识一股脑灌输给学生;还有教师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也有的语文教师在阅读课时,规定学生铭记知识要点,不重视学生是否实现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这种阅读教学方式落后,没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很难实现语文阅读课程目标。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然而很多教师都会忽视学生的行为主体影响,进行阅读教学时并未全面发挥引导者作用,学生缺少足够的自主思考时间,仅仅以解读课文内容为主导,迫切将文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能使其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长此以往便丧失了自主阅读兴趣,不利于增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其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在阅读中只有具备相应的理解能力,才能实现更加高效的学习,并在语文学习中取得良好的发展,且对其他学科的高效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阅读兴趣的激发

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其阅历较浅,对感性知识缺乏理解与接受能力,因此,想要使学生阅读理解力得到有效提升,就需要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充分激发学生阅读语文文本的兴趣,以此使学生全面地投入阅读的文本中,深化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基于此,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可通过朗读的方法对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进行培养,以提升学生阅读语文文本的动力,同时,通过情境创设,还能增强师生、生生的互动,从而使学生更高效地理解与感受文本情感及核心思想。例如,在对《沁园春·雪》开展教学时,语文教师可通过以读促学的方法,让学生朗读文本,并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呈现,将诗词中呈现的意境展示给学生,深化学生对诗词中的磅礴气势的感受,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阅读技巧的培养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阅读是理解文章的内涵与创作的关键。同时,阅读有着广泛的用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充分重视阅读教学。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想要有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深化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多阅读,通过阅读融入文本知识的学习中,深化对文本作者表达情感的理解与文本内容的有效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的作者实施有效的互动与交流。新课改下,阅读方式也逐渐呈现多样化,如略读、泛读、精读等。语文教师则可引导学生将精读与泛读实施有效结合,以泛读的形式初步了解文本的相关内容,并通过提问的方式,精读文本内容,以此找出精确的答案,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并使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以课文《春》为例,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全文,对文本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文本中多处运用到拟人、比喻手法,类似于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语文教师可将相似的内容用波浪线画出,引导学生精读文本,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阅读问题意识的培养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学生则根据教师提前设计的思路实施学习,忽视了教材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需对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进行培养,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以促使学生的理解与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小组合作作为教学中效果显著且突出的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有效发散,而且还能使学生集思广益,从而使其智力得到充分开发。根据实践现实,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通常会感到一种互补,并通过对问题的彼此讨论,深入地了解到文本的内容。例如,阅读《背影》时,语文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内容,并提出问题:“文章主旨是什么,作者表達的情感有什么?”学生则根据教师的问题实施讨论与解答,就会了解到本文主题思想是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反映父爱的真挚。以此使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开启学生在阅读中的问题意识,以此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刻地感受文本表达的核心思想,并使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最终使学生实现高效的阅读。

(四)提高阅读量的积累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想要实现准确下笔,提高做题效率,准确掌握文章主旨,就必须要多读书,当自身的知识量不断累积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便能快速抓住文本考题中想要考查的内容,如此一来,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便能实现如鱼得水般流畅自然。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广泛阅读,例如每周利用一节语文课设为阅读课,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也可以鼓励学生养成做阅读笔记、交流读后感的良好习惯,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外还可与语文课代表沟通好,在班级内部创设图书角,从而帮助学生拓展其知识面。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单纯地多读书和好读书是远远不够的,更加重要的还是读好书。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给学生推荐优秀著作,从而给学生的阅读提供更多参考。例如,当进行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阅读教学结束以后,通过教师本节课详实地讲授,虽然多数学生已经对《济南的冬天》形成了对应的了解,但是依然有很多学生并未理解和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假若教师将重点投放到文章的口头讲授层面,很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思绪混乱的问题。想要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就需要教师在接下来的阅读课上为学生推荐老舍先生的其他优秀的创作,如:《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带领学生走进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中,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老舍先生想表达的主旨,在解读其他课外文章时,也能使学生准确且快速地掌握文本内容,促进其阅读理解能力的不断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力需在长期的阅读积累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方式方法。初中语文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有效满足当前教学中对学生阅读理解力的要求,面对该状况,教师需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需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还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语文教师需充分掌握阅读理解的相关要素,并以此为基础,注重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量以及阅读理解力的有效培养,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理解力理解能力文本
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助力学生思维生长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我的理解力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