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研促读”学习任务群之《世说新语》教学例谈

2021-06-13陆小芳

格言·校园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世说新语设计说明文言

陆小芳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加强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提倡学生自主阅读,并进行自主思考。在名著阅读中,需要落实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活动。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在教学中尝试“以研促读任务群”的阅读教学方式,通过先研后读、边研边读、共研再读等方式,强化读前、读中、读后全过程的任务群的研读与研讨,促进初中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发展、生命质量的提升。

二、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是初三语文上册中的自主阅读书目。《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共同编写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整本书由许多零碎的小故事组成,它在中国文学史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以研促读”。在精读四则原文的基础上,“研一篇或几篇促整本书阅读”,让初中生在先研后读中,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阅读文言笔记小说的方法,增长思维能力。

三、教学分析

学习目标:

1.了解《世说新语》的特点,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感受魏晋名士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旨趣,理解魏晋风度。

学习重点、难点:

了解《世说新语》的特点,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设计

【课前学习任务】

任务一:大声朗读下面四则小故事,熟读成诵。

任务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以下四则小故事。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言语七十一)

(二)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①,吟啸②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③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雅量二十八)

【注】①王:通“旺”,指兴致高。②吟啸:同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啸咏是当时文士一种习俗,更是放诞不羁、傲世的人表现其名士风流的一种姿态。③将无:表示委婉的建议或者希望,可译为“还是……吧”。

(三)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①,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雅量十九)

【注】①矜持:故作姿态,以示不凡,不自然的样子。

(四)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任诞四十七)

(设计说明:“以研促读”,引导学生自主研究阅读原文,结合注解,疏通文义,提升阅读文言小说的能力。)

【课中学习任务】

任务一:你发现《世说新语》与《西游记》等章回体小说的区别吗?请把你的发现写下来,与同学们分享。(可以从作者、叙事方式、结构特点等方面思考)

(设计说明:从《世说新语》这本书自身的特点为切入视角,运用学生既有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去自主探究,在独立研读和小组合作研读的过程中,发现这本书的编写者、作品背景、叙事方式、结构编排等方面的特点。)

任务二:请用简洁的语言为以上四则故事拟写一个小标题。

(设计说明:这个任务是任务一的延续,基于《世说新语》叙事零碎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拟写标题的阅读方法,养成边研边读的阅读习惯,既概括故事内容,又方便多次阅读的检索。)

任务三:你认为文中哪些细节描写很精彩?你读出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请你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原文中做好批注。

(设计说明:在这一任务中,学生再次研读以上四则原文,从人物形象和语言特色等角度进行共研再读,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分析入手,进行真实的阅读、深入的思考、自由的展示、充分的交流,从而了解魏晋时代的特点,进一步理解魏晋风度,切实发挥经典名著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课后学习任务】

任务一: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世说新语》。

任务二:从“王羲之和他的儿子们、谢安、竹林七贤、《世说新语》中的神童、女性、美男子……”中选择一到二个主题,进行专题探究阅读。

(设计说明:以课上研读为例,引导学生运用相关阅读方法,学以致用,促进整本书的阅读。)

五、教学反思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习任务群一定不是学习内容的简单组合,而是融合语文课程等诸多要素、落实语言实践活动的载体,是“以研促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突破口。

1.学习任务群的编排顺序

学习任务群的编排顺序,应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任务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面。

《世说新语》是一部成书于魏晋时期的文言笔记小说,其语言文言色彩较浓,不像白话小说般浅显易读,阅读这本书,一定需要先疏通语言文字的障碍。因此,我设计的课前学习任务是:“大声朗读上面四则小故事,熟读成诵;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四则小故事。”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展开其他探究研读任务。

2.学习任务群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还要有任务群之间的联系与统筹意识,各个学习任务绝不是分散独立的,它们之间一定是紧密联系,共同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而存在。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群时要增强任务间的联系意识,在授课过程中要增强灵活机动性。

《世说新语》的故事短小而零碎,基于这一特点,我设计了课中学习任务二:“请用简洁的语言为以上四则故事拟写一个小标题”,这一环节在整个课中学习任务群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很好地承接了任务一中学生研读到的《世说新语》与其他章回体小说的区别,又引出下面任务三的教学环节,专题阅读、探究人物。

在任务群的设计与教学安排中,恰当处理不同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渗透、相互支撑,才能更好地指向“以研促读”的教学理念,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3.学习任务群的课后延伸

最后,还要注意整本书阅读的导向问题,在“以研促读”任务群的设计中,引导学生能学以致用。学习任务群的重中之重在于内容的迁移、方法的指导,即让学生在进行一项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思维发散和方法运用,实现其他任务的拓展与实施。

基于“研一篇或几篇促整本书阅读”的理念,我从《世说新语》叙事方式散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精读了四则原文,这四则原文中有内在的联系,一、二则都是谢安的故事,三、四则分别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的故事,在研读人物形象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为更好地探究人物,可以用一个人、一家人或一类人为专题进行阅读。因此,我设计了课后学习任务:“从‘王羲之和他的儿子们、谢安、竹林七贤、《世说新语》中的神童、女性、美男子……’中选择一到二个主题,进行专题探究阅读。”课后学习任务是课堂的延伸,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一定要立足于课内、课外相结合,体现有效学习的过程。课后任务适度地拓展延伸,有利于实现“以研促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世说新语设计说明文言
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A 1a—1c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次氯酸分解的数字化实验”设计说明
Unit 4 Making the newsReading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论李白诗中《世说新语》典故
从《世说新语》看士族女性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对《文言是母语吗?——解读内地〈课程标准〉一思》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