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2021-06-13赵龙刚

格言·校园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学法创设高中语文

赵龙刚

语文学科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不仅继承与发展了我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还向人们呈现出了千般情丝与万种风情,有利于陶冶人的心性。情境教学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创设或导入某种情境,使学生处于生动、真实的场景中,引导其运用发散思维,最终实现提升学生知识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知识探究兴趣及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教育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通过创设适当情境的方式,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更为深入且全面地了解当中的情感与思想,并深切体会与感悟到高中语文的精髓与内涵,进而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的同时,提升其综合素质与学科素养。

一、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一)课堂氛围沉闷

以往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所影响,课堂上依然广泛采取“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都是居高临下地将知识“倒”给学生。教师在台上一味讲,学生在台下拼命记,师生之间并未形成良好互动交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是非常不利于学生获取和感悟知识的,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的机会,严重情况下还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愈发抵触语文教师和语文课程。其次,有些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面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还能高兴地给予其表扬,可当有些学生回答不上或回答错误时,教师就会立刻变脸,甚至是用恶劣的态度来对学生做出语言攻击。这种错误的教学方法,只能加深学生对回答问题的畏惧感,日积月累下,课堂教学氛围愈发压抑,并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积极性的培养。

(二)教学时间不合理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多媒體技术得以在教育教学领域内形成广泛应用,高中语文教学亦是如此。然而,有些教师在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却忽视了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教师出于减压的目的,会频繁使用到多媒体技术,导致学生并不能及时掌握教学重点,并未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而非是教学的本体。虽然看上去课堂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却不见效果,粗暴堆砌的多媒体教学更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难以保障教学成效。

二、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新课改的深入使得语文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均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情景教学法便是基于教育学与心理学基本原理所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强调充分结合教学实际、学生认知特点等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语文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同时也会对生活进行反作用。相较于语文学习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十分丰富。基于此,教师可尝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积极组建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到实际生活中进行细致观察,从而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提升其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引导作用,唤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意识,让其实现学以致用,这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必备品质。语文在生活中有广阔的空间,能够和学生的情感有效结合,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师说》一文时,作者韩愈基于“耻学于师”社会风气对教育的影响,通过《师说》表述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学于师的事态,教育了青年,有着转变风气的作用,并且对于当今来说仍有着十分显著的教育意义。因为就笔者来看,当前一部分学生即使已经进入了高中阶段的学习,但学习方向以及未来的人生规划并不是那么明确,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混日子,从未主动向老师提一些问题或是与教师沟通,这不仅对其学习生活造成了影响,也对其未来发展不利。这时,教师便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组织学生去参观一些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环境及条件等,让学生通过眼睛去发现,鼓励学生用手去改变,感慨如今自身生活的来之不易。并激发其主动学习、深入学习,理解文章作者的心态及情感,同时学会与教师沟通、与同学沟通,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新课改对学生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在独立思考过程中高效解决问题。高中语文情境教学中有着众多提问方式与方法,但只要确保引入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起到帮助加强文章理解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就应当提倡。对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问题设置便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结合文章内容、学生认知特点、学生喜好等要素设计新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在教学《离骚》时,与其他古文不同,楚辞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文学色彩。而学生由于语言习惯及惯性学习思维的影响,可能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会感到别扭,加大了其对文章的理解及记忆难度,易出现厌学情绪,基于此,教师必须采取合适的提问方式,规避这些现象的发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围绕“屈原”这一人物设计问题:“大家认识屈原这一人物吗?文章表达了屈原的怎样的思想感情?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感?该如何理解?”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文章的阅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音乐,营造一种凄美的氛围,由此帮助学生发现与理解作者情感。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还能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作者情感,从而有效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三)创设表演情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一直是重难点内容,不仅教师觉得教的费劲,学生学得也是十分困难。为此,许多学者与教师针对文言文的有效教学展开了积极的探索。角色扮演是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教学手段,强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扮演文章内容中的相关人物,对当中每个人物的性格、语言等内容进行把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性思维,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这一篇文章时,教师便可要求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组4-6人,由小组自由分工分别扮演秦王、郑伯、佚之狐及烛之武等相关人物,需要学生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对文中人物的性格、语言等特点进行准确把握,先分角色进行朗读,之后再进行对话表演,让每个学生均参与进来,产生真实的学习体验。这样一来,不仅可增强语文课堂的生机与活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一项优势就是图文并茂,可以实现动静结合,因此其对学生的吸引力会显著高于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法,前者更能赢得学生青睐。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使得课本教材更加生动灵活,以图片、影像为载体给学生创设良好学习情境,使得抽象知识更加丰富、具体,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具备更强的趣味性、艺术性,能够更好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其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除此以外,就一节课的教学而言,良好的导入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有效的导入,可以完全激发学生兴趣。如此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来进行课堂导入设计,从而增强导入的有效性,给后续教学的高效进行做好铺垫。

例如,在讲授《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想要促进课堂效果的提升,教师可登录网络平台收集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资料并展示给学生观看,进而将学生带入文章描绘的意境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声音、图片、影像和文字精心处理并整合,进而给学生构建更具立体性的学习情境,营造生动场景,以使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并提高对新知的理解程度。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应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增强师生的互动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构建高效高中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教学法创设高中语文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创设未来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