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并不重要”的培训会
2021-06-11魏荣华
魏荣华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信息中心主任、市级学科带头人,从学科教学到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方方面面,需要参加的培训很多很杂。这些培训多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但最令我难忘的,却是一次看起来并不重要的培训会。
那是在十几年前,当时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兼计算机教师,还兼学校网络管理员,杂七杂八的事很多,经常忙得团团转。还记得有的老师写了教学论文、教学随笔都交给我,让我帮忙录入电脑,说我打字比他们快得多。我这个人好说话,领导“鞭打快牛”、同事殷殷相求,我都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其结果是,领导认为我技术过硬、能吃苦、很能干,同事们也觉得我人不错。但在这一切的背后,是我自己感觉很累很迷茫。我常常想:难道这就是我的教育人生吗?难道我就要这样一直下去吗?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有一天早晨,我正在修电脑,教务主任找到我,说有个计算机方面的培训会,就在附近的某宾馆,叫我去听听。于是,我就骑上自行车去了。因为去得晚,培训会已经开始了。我刚想找个位子坐下听,旁边有人过来说:“走吧。”我一看,是一位熟人。我问他主讲人讲了什么,他说:“是高中阶段的培训,跟咱们无关。”说着拉着我要走。我有些犹豫,就说:“既来之,则安之。一起听听吧!”他同意了。
我们到前排找到两个空位坐下,我也看清楚了作报告的男教师:平头,国字脸,戴着方框眼镜,微胖。我慢慢听下去,觉得这老师讲得很不错,虽说略有地方口音,但普通话也算标准,而且还挺幽默,讲课标,娓娓道来,理念新颖,高屋建瓴;讲教法,“半成品加工法”是其独创,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注重实效。后来,他又讲起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与我很相像,曾经他也是兼职电教工作,服务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维修电脑、编程,做一些杂事。然而,近年来他专注于新课程建设,潜心教学,深入钻研,教学成果频频发表,已然成为一名专家。
他就是王爱胜老师,山东青州一中信息技术教师、教科室主任。
王爱胜老师的出现,就像一团火,照亮了我的人生,他使我认识到:没有边缘角色,只有边缘心态。即便是教信息技术这样的“小”学科,我们也可以有“大”作为;你可以不成功,但你不能不成长。王老师的经历启发了我,也激励了我。这次培训,可以说是我在从教的关键时刻接受到的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培训。
心动不如行动,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改变。
首先,我改变了“重技术、轻教学”的思想,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精心备课,用心制作课件,把每一节课都当成公开课来上,决不再把信息技术课当成软件培训课来上。我认识到,一个教师的境界如何,不在于上什么学科的课,而在于以什么样的心态上课。如果你有大师的心态,那你也有可能迈向大师的境界。说到底,当老师,把课上好才是根本。
其次,坚持学习,学会学习,以开放的姿态与优秀者同行。我收藏了王爱胜老师的博客,并经常拜读,用心体悟其中的精品文章,并将其中的经验做法运用于工作实践,还经常留言请教。我广泛结识信息技术学科的同行和朋友,坚持阅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等专业报刊,在提高理论素养的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反过来又促进了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第三,我改变了视技术服务为打杂的思想。只要工作需要,只要老师们需要,我就坚持将技术服务进行到底。我决不向老师们说“我不会”,而是常常说“我试试”“再研究研究”。就这样,我将每个技术问题都视作学习的机会,在攻坚克难中提高自己,不断发展自己。在我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也實现了跨越式发展,先后被评为日照市首批数字校园、山东省首批教育信息化示范校,信息化应用案例曾经代表山东省参加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并得到了充分肯定。
第四,学会整理,在总结反思中寻求突破。每当我研究透一个技术,都坚持总结成一篇文章;每当我在课堂教学中遇到问题,就把问题转化为微课题,在课题研究中解决问题,并加以总结,形成文章。我又传递这些成果给我的同事、学生,让他们受益。这些文章来自实践和教学一线,经过了认真总结和精心提炼,融入了自己真实的思考和独特的体验,往往也具有发表的价值。
天道酬勤,我从一名中师生成长为专职信息技术教师,从一名小学教师成长为中学教师,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学校信息中心主任,成为全市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并荣获日照市“五一劳动奖章”。
当年那次培训一再引起我的思考,并令我深有感悟,那就是:不要轻视“并不重要”的培训,要有一颗真正的学习的心。其实我们并不缺少学习的机会,我们只是缺少一颗学习的心。就比如说那次培训会,真的是一次并不重要的培训会吗?不,绝非如此。因为,岁月已经给了我真正的答案。◆(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